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有效性

2019-10-21 09:36黄杰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小学数学

黄杰芳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规化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范围极广。但由于一些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研究不充分,对细节的把控不足,实践的效果并不理想。想要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优势和效用,教师还需在教学研究工作中多下功夫。本文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将提出几点有效性的合作学习方法,供广大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有效性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分组学习,这一看似简单的学习活动需要有多个环节和多样性策略作为支持。从分组、任务的分配到对学生的引导、评价,每个细节都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1.差异化分组

划分小组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组方式需要搭配不同的任务分配方式,最终的学习效果也不同。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合理选择和取舍。目前最常见的分组有两种,首先是差异化分组。差异化分组就是将学习水平、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划分到同一个小组中,使学生之间能够在能力和知识上相互补充,共同解决难题。在这样的分组方式下,教师为每个小组布置的学习任务是相同的,最终每个小组取得的学习成果也是大同小异的。

2.同类型分组

同类型分组与差异化分组恰好相反,是将处于同一学习水平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之中,这样一来,各个小组之间就拉开了巨大的差距。因此,教师在设置学习任务时就要划分层次,将问题按照难易程度的不同,布置给能力强弱不同的小组。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在自己的知识基础上完成任务。不同的分组方式有不同的优势,教师要注意合理运用。合理的分组将为有效的合作学习打下一个好的开端。

二、明确各小组分工

实践初期,我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都会要求:“小组里每个人积极发言,讨论后小组里派代表来发言。”可在全班交流时,很多小组都没有代表来交流或是只有小组长举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经过思考研究,发现是因为学生对于小组内的分工并不明确。

因此,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组员之间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很重要[1]。为小组内学生布置任务,能够避免一些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混乱之中“浑水摸鱼”的情况,能够提高每一名学生的参与度,在各自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也会大大提升。一般情况下小组内应有四个角色:小组长、记录人、汇报人、评价人,组内的角色分工定时进行轮换,当角色明确就不容易造成少数人包办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我有时也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

三、选择合适的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節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教学“笔算乘法”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笔算乘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可以相互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笔算乘法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2]。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在学习面积单位后,测量学校篮球场面积时,我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面积大小,小组中有的同学记录、测量、监督测量和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的乐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讨论。如在学习“长方形的面积”时,在实际生活中,求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对于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应该知道几个边长?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有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求出操场的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师生巧妙引导

教师应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加以设计,培养学生主动合作学习的意识。教师应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相互合作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时刻走动,观察不同小组学生的讨论情况,并且参与到其中,如发现学生合作学习有不正确的地方,应加以指导,传授正确的方法。同时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气氛较为愉快轻松,则学生会有主动学习和合作的想法,然而如果过于死板,则不利于推动合作学习。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前面来,用尺等工具为学生量身高,以此学习m(米)、cm(厘米)、mm(毫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且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比赛抢答,促进合作学习质量的提高。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如在讲圆锥体体积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怎样才能计算出圆锥体的体积。教师可以利用实际圆柱和圆锥状的容器和水,让学生每6个人一组亲自动手实验,由此学生则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得知圆柱体积的1/3即为圆锥体体积。这种较难的问题轻松地解决出来,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也有一定的帮助[3]。

五、总结评价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另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中探讨,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得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和谐。尤其更要多关注学困生是否积极地参与活动,让组长多些机会给他们发言表现等。

六、结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决于教师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控。教师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放手给学生空间的同时,也要加强管控和帮扶,完善学习后的评价机制。借助这样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教学效益将显著提升。在未来,我们还需在教研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

参考文献:

[1]曹建河,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学周刊,2015,26:92.

[2]杨姣萍,适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4:185.

[3]胡铁丽,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构建与运用探索[J].赤子(上中旬),2015,22:302.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小学数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