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不能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信息化背景下,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以及操作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将以工程机械发动机课程为例,对其具体的教学信息化改革情况进行分析。
关键词 工程机械;发动机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
工程机械发动机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机械专业的重点课程内容,其中对发动机的构造、故障以及维修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介绍和分析,由此可见,工程机械发动机课程是一门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科目。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存在很多的问题,过于注重理论方面的教学,忽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缺乏参与性,导致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岗位要求不符。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注重对工程机械发动机课程教学信息化的改革,以进一步满足信息化教育背景要求。
1工程机械发动机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工程机械发动机的教材分析
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工程机械发动机课程教材建设来看,其中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发动机内容,这种教材缺乏针对性,不适合中等职业学校对人才的针对性培养,使得学生的专业能力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从教材的建设情况来看,对人才的培养也存在一定的制约。首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过多,案例的内容少,导致学生在对工程机械发动机的理解不够透彻;其次,教材的知识点介绍过于泛泛,缺乏详细的讲解,而且针对性不足,特别是对工程机械发动机的专用零件内容介绍非常少,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再次,教材的更新速度慢,没有及时收录工程机械发动机中最新的技术和知识,导致教材与当前专业发展动向和趋势不符[1]。而这种教材结构形式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过于陈旧,在学习完成后也无法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容易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误导。
1.2 工程机械发动机的课件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已经成为当前教学信息化中的重要方式,并在教学信息化中进行全面的推广。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能够为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展现工程机械发动机的构造以及维修等方面的资料。通过对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工程机械发动机课程的课件建设来看,缺乏针对性的课件内容,因此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和制作课件,但是大部分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不足,计算机操作生疏,导致课件的制作缺乏系统性[2]。还有一些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中,只是将书本的内容复制到多媒体中。这种课件的制作形式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影响教学信息化实效性的提升。
1.3 工程机械发动机实践教学分析
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工程机械发动机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仍然以传统的讲授教育为主,教学手段单一,填鸭式教学模式明显。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完全按照书本内容进行讲解,缺乏实践教学信息化。工程机械发动机课程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并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升专业能力[3]。而缺乏实践课程的操作,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一知半解,实践能力也无法提升。同时从理论与实践课程课时的设置来看,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不合理。工程机械发动机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如果实践课程设置比例少,学生动手实践机会不足,必将会影响课程教学信息化效果。
2工程机械发动机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对策
2.1 注重教材的建设
任何课程教学都需要以教材为主,因此工程机械发动机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也需要从教材的构建入手,使教材内容能够突出教学的专业性和特色性,为工程机械发动机教学信息化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加强对工程机械发动机市场发展信息情况动态观察,及时在教材中收录最新的工程机械发动机产品和相关内容。在教材的案例讲解方面也需要及时淘汰一些市面上已经不存在的发动机设备和装置,跟随工程机械发动机的更新换代对教材进行及时的更新和改革。同时工程机械发动机教材内容的编写中还需要坚持以本行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市场的需求为基础,对学生不需要深入掌握的知识进行简化,只需要理解就可以。最后加大案例的篇幅,并通过插图等信息化媒介为学生全面展示各种工程机械发动机的构造以及设计原理等。
2.2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信息化手段
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在工程机械发动机课程的教学情况分析来看,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在下面被动的听,而且理论课程设置过多,实践课程设置少。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影响最终的教学信息化效果。同时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也导致学生难以通过实践检验掌握理论知识,难以实现对知识的强化,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学前忘后的情况,或者对知识的了解不透彻,缺乏实践的应用,只能对知识进行生搬硬套,导致教学信息化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即使完成学业,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能力也比较弱,难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熟练的掌握,更无法进行创新。所以中等职业学校还需要转变传统的工程机械发动机教学思路和方式,在教学信息化中采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由易到难逐层推进的方式,先为学生提供小项目操作,并始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教学信息化方式,进行小组信息化教学。通过项目合作以及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转变传统的工程机械发动机课程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信息化手段,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保证教学的具体化、信息化、形象化。同时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教师必须要结合教学信息化需求和内容,保证课件的精美性和实用性并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信息化教学内容更加全面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360度的展示发动机的结构以及内部构造,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发动机的整体结构。此外,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学习,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
2.3 以任务带动学生的学习
工程机械发动机信息化教学中,可以通过任务的布置和完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首先,先做好课程的准备工作,教师必须要明确该课程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和目标,并在实际的教学中,以实际的工作需求为指导对学生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进行分析,同时对信息化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细化,融入任务项目中,并根据项目的逻辑关系对最终的信息化教学形式和进度进行确定。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需要完全按照课本内容顺序进行教学,可以根据任务需要调整教学顺序,同时在信息化任务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反复应用,通过这种应用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同时在任务准备阶段,教师会将各小组和个人的任务下发,使学生明确各自的任务情况,进而根据自身的任务加强对这方面知识的巩固。比如可以通过查询资料或者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完成。在自己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再请教老师,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反馈,对其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重点讲解,提升教学信息化效率。
2.4 完善实践教学信息化
通过实践信息化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检验和实践技能的提升,因此教师还需要加大对实践信息化教学课程设置比例。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实践信息化教学方式。比如对于一些无法进行实践操作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设计3D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素材,为学生直观、全面的展示发动机的全部构造和各个构件。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点击一个构件时,构件会整体放大,并附有相应的文字或者声音解析,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发动机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引入教學信息化模型,使学生通过对模型的拆装掌握发动机的构造以及各零件的作用。此外,为学生安排现场实践信息化教学,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参观实习,进一步了解机械的综合性能;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为学生全方位的展现现场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拆卸情况等,使学生能更深刻、全面的掌握相应的内容。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工程发动机信息化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且机械的更新换代速度快,要想培养更全面的机械专业人才,还需要对当前教学信息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信息化手段,利用先进的教学信息化技术,提升实践教学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机械类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彬.工程机械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求知导刊,2016,(26):140-141.
[2] 谢毅,余德林.关于工程机械发动机课程改革的几点想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5):3141-3141.
[3] 刘克铭,梅爽.多媒体教学信息化在研究性课堂教育中的作用分析——以《发动机原理》课程为个案[J].管理观察,2009,(30):174-175.
作者简介
黄纤丝(1991-),女,广西横县人;学历:本科,职务:机械教师,职称:助理讲师,现就职单位:广西交通运输学校,研究方向:机械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