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清亮
摘要:地理核心素养是目前我国地理教育改革的研究热点,在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是最具学科本质同时又能体现学科价值的一种素养。现在普遍观点认为,综合思维、人地协调、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构成地理核心素养的四大组成部分。在这里面综合思维的培养经常会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尤其是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本文以人教版《南方地区》为例,探索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希望能为实际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初中地理;南方地区;综合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6-0181-02
早在2014年初的教育部文件中,就提出要为了学生的发展构建完整的核心素养体系,也从那时开始对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和推进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确立有了成为了众多教育学者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国内地理学者纷纷提出对地理核心素养的见解和认识,地理核心素养成为了地理教育工作者的一个研究热点[1]。那么什么是地理核心素养,它包括哪些内容,其中的综合思维又指什么呢?
1.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含义
“素养”一词有多种解释,现在大部分学者认为它是一种被通过实践和训练而得到的修养,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可以具体到知识、能力、方法、观念、品德等方面[2]。具体到地理素养,就是人们能通过地理学的视角来观察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同时也能够运用地理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在品质。从众多地理素养中挑选出更适合这个时代的、符合个人终身发展需求的关键素养,即为地理核心素养,目前它是地理教学中最能体现学科价值和学科本质的一种素养。[3]现在普遍观点认为,综合思维、人地协调、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构成地理核心素养的四大组成部分。在这里面综合思维的培养经常会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尤其是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它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综合体,因此地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时能够运用综合思维的方式对地理知识和现象进行加工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就是要让他们在学习地理知识、认识地理现象的过程中,对纷繁复杂的现象和成因做深入的、多角度的分析、评价和归纳,从而透析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5]。它是学生必需掌握的一项专业素养。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呢?笔者将以人教版《南方地区》的教学为例,阐述初中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
2.初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
初中生综合思维能力较弱,在平时的学習中,很难利用综合性思维对复杂的地理因素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评价和归纳。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三个步骤来训练学生综合思维。(1)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2)以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6];(3)以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
2.1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
一般区域地理的教学中知识点会比较多,例如《南方地区》,虽然教材中仅有寥寥数页,但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点包括: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地形特征、植被、土壤、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其它们的分布情况等。这么多知识点,如果只是笼统的罗列下来,不仅没法体现区域地理的综合性,而且条条框框的知识也容易让学生厌烦。要想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应该将这些知识点系统性的串起来,帮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笔者在教学中就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设计板书,将这些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用简单的箭头和文字标记出来。这样不仅帮学生构建了完整的区域地理知识框架,也为学生分析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打下基础。笔者使用的板书设计如下:
特别注意的是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文字不宜过多,应尽量将每一个地理要素中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出来。比如南方地区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由气候特征中提炼出“湿热”二字,基本可以体现它的气候特点。当然板书也不能太过精简,否则很容易出现科学性错误,或者变成没有实际内容的纲要。
2.2以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思维导图的绘制只是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但仅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分析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到一起,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这才是培养综合思维的关键。
以《南方地区》教学为例,在讲解气候时可以先不展示气候统计图和分布图,而是直接让学生思考:“根据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你能不能推测出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得出气候特点后,又可以展示南方的植被和土壤,提问学生“为什么南方地区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土壤主要为红壤?”。让学生深刻认识气候湿热如何影响植被和土壤。
又比如讲解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时,先从学生熟悉的主食入手,然后提问“为什么南方人的主食是米饭?”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由于南方气候湿热,适合水稻生长,因此农业种植以水稻为主,发展水田农业,主食为米饭。接着再提醒他们,南方的地形和农业有没有关系?南方地形复杂多样,平原、盆地面积有限,很多地区无法直接开垦为耕地,因此南方复杂多样的地形限制了水田农业的发展。人们为了适应这种地形条件,就在坡度较缓的地方开发梯田,成为南方地区水田农业的一大特色。
2.3以生活实际,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
地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同时鼓励学生多观察日常生活中与地理有关的现象,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规律解释这些现象,或者反过来用身边的地理现象理解地理规律。
在本节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来推进教学。如南方的主食、主要植被、土壤颜色等。让学生回忆起这些知识后再与课堂所学相结合,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规律解释这些现象。
再比如讲到南方地区的梯田时,可以展示哈尼族元阳梯田的景观图片和相关示意图(如右图),让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这些梯田、村寨和森林的分布特点,并结合生活实际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哈尼族的人们在进行农业生产时会将梯田修建在山脚下,村寨建在半山腰,而再往上的山顶则是被当地人严格保护起来的原始森林。在引导学生分析时可以让他们想象自来水的供给。首先保护山顶的植被不受破坏,可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是维持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环节,因此森林就相当于自来水厂。水从森林中流出,先经过村寨,再到梯田,这里村寨相当于居民区,因此要把最优质的水源优先供应给村寨;与此同时村寨的一些生活用水也可以为梯田所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梯田就相当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厂。把“森林——村寨—梯田”的体系转换为“自来水厂—居民区—工厂”。通过这些熟悉的事物,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生态系统。
3.小结
以上三个步骤只是笔者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作为参考,但由于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在这些方法的选择和侧重点上会有所出入。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过只要老师们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多反思、多总结、多尝试,相信在不断的发问、不断的训练中,学生们能够更加自如的运用综合性思维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还应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家清,常珊珊.核心素养:深化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指向[J].地理教育,2015(4).
[2]袁孝亭,王向东编.中学地理素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3]程菊,徐志梅,舒建秋.从主题教学走向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研究[J].地理教育,2016(2).
[4]汤国荣.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5(10).
[5]吴欣媛.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综合思维的培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21.
[6]张先梅.初中生区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