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露艳
【摘 要】目的:研究新生儿PICC置管堵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PICC置管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病例数96例,随机划分为2组,即实验组(针对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均48例,观察新生儿护理情况。结果:实验组中,45例为0级,1例为1级,2例为2级。对照组中,37例为0级,6例为1级,5例为2级。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实验组新生儿导管留置(59.39±22.12)天,对照组新生儿导管留置(43.78±18.87)天,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PICC置管新生儿来讲,造成堵管危险因素较多,应选择针对性护理对策,尽可能保证置管安全性,不断降低其危险性。
【关键词】新生儿;PICC置管;堵管;危险因素;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187-01
由于PICC置管具有操作简单与维护便利等特点,使其逐渐成为患儿静脉给药重要形式,尤其是在部分早产儿中,PICC置管呈现较为显著应用效果。然而,在PICC置管广泛应用下,并发症发病率随之明显提升,逐渐成为临床关注重点,置管堵塞成为当前主要并发症[1]。部分调查显示,PICC置管新生儿发生堵管率为32.6%,除了会增加新生儿痛苦之外,还会对其父母造成较大心理负担。因此,本文选取PICC置管新生儿,研究堵管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PICC置管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病例数96例,随机划分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均48例。入选标准: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完整;首次展开PICC置管治疗;患儿家属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在96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53:43,平均出生体重(1234.5±13.9)g,平均住院时间(75.6±6.7)天,其中57例为低体重儿,39例为早产儿。全部新生儿均施行PICC置管,由2名专业护士穿刺,并通过专人负责导管维护。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
1.2 方法
当新生儿完成置管后,应由专业护士予以跟踪调查,详细记录观察数据,利用医院自制《新生儿PICC置管登记表》,详细记录新生儿相关信息资料,例如:出生日期和置管时间,判断新生儿是否出现置管堵塞,科学制定处理方法和处理结果等,由责任人负责审核签字[2]。对新生儿PICC置管堵管情况进行了解,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深入研究堵管原因,以便于予以护理干预。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是以针对性护理为主,具体包括:(1)评估新生儿情况,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瓣膜装置,保证其具备防返流作用,血管条件比较理想新生儿,应选择大型导管,以加快流速。(2)并发症护理,例如:皮肤过敏护理,具体表现为穿刺点周边皮肤刺痒,如果情况严重会发生水泡破溃,应选择0.5%浓度聚维酮碘液和酒精消毒,然后进行金霉素眼膏的使用,每日1次,患儿3天后症状改善;静脉炎护理,通常发生在穿刺1-7天,在进行护理时,首先需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标准进行,完成消毒处理后进行穿刺,尽量降低机械刺激,强化置管护理等[3]。(3)临床输液和药物护理,在新生儿进行药物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反复核对,确定药物性质和配伍禁忌,在对不同药物进行输注时,可以选择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避免药物沉淀堵管。营养液的输注过程,应每12小时冲洗导管,预防黏稠物质附着导管内壁。PICC置管内,禁止出现造影剂,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实施监测新生儿输液情况,判断输液是否顺利,科学制定输液方案,保证临床治疗的有效性[4]。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调查数据均录入至SPSS 21.0统计学软件,堵管情况进行x2的检验,导管留置时间t检验,当P<0.05时,表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堵管情况
实验组中,45例为0级,1例为1级,2例为2级。对照组中,37例为0级,6例为1级,5例为2级。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
2.2 导管留置时间
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实验组新生儿导管留置(59.39±22.12)天,对照组新生儿导管留置(43.78±18.87)天,对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意义(t=3.7196,P=0.0003)。
3 讨论
新生儿PICC置管过程,可能造成堵管原因较多,总结其危险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点:(1)在导管型号选择时,如果导管无瓣膜式,会因为流速较慢出现堵管情况。(2)护理人员培訓工作未落实,导致护理人员缺少并发症正确认识,无法全面展开理论指导等,均属于堵管危险因素,需要特别注意。(3)如果出现导管堵塞,严禁强行推注,避免发生导管破裂,当出现导管堵塞时,需要6小时内予以处理,保证其整体治疗效果。对此,新生儿PICC置管过程,向新生儿全面展开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实现堵管危险因素的预防,确保新生儿具有较高治疗效果[5]。本文研究显示,实验组3例堵管事件,对照组11例堵管事件,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与此同时,实验组导管留置时间(59.39±22.12)天,和对照组比较有意义(P<0.05)。
由此可见,新生儿的PICC置管过程,对新生儿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堵管几率,及时控制其危险因素,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具备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龙秋雨,吴艳华.新生儿PICC置管堵管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25(5):117-118.
[2] 张小芳.新生儿PICC置管操作常见并发症及临床护理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15):170-172.
[3] 王晓飞,陈丽光.PICC置管患者相关性感染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J].浙江医学教育,2017,16(5):37-39.
[4] 贺望花.新生儿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的早期干预及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6):642-644.
[5] 吴旭红.新生儿PICC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2):16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