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万永
摘要:道德与法治有很强的实践性。道德与法治是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基础,道德与法治原本蕴含于生活,道德与法治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脱离阻断了学生品德发展的源泉和途径,意味着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容将成为真空。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引言
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目标绝不仅仅是提高孩子们的思想文化水平,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有关于道德的一个初步认识,基于之前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刻板,课堂枯燥无趣,学生往往学不到实质性的知识,也不能够体会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因此,我们提出了生活化教学,用教材内容来构建生活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对课堂的积极性,以此来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最终实现学生能够在生活成长中拥有正确的道德思想理论,为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生活实践的缺失
法治教育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阵地就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弘扬法律理念和法律知识最重要的手段和方式。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编制的出发点是全面发展小学生各方面的意識和能力。全民普法教育的内容,在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既有关于成长的自我方面的主题设置也有“我与他人”关系处理的设置,还有关于“权利、义务、国家、公民”的应知应做。从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来看,教学的内容设置力求利用生动鲜活的图片以及与人们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并且深具普遍性和适用性的案例进行展开,情境的设置也更具开放性,有利于启迪小学生形成开放性的思维。
(二)教学形式单一
对于教学形式的问题,我国教育始终存在一个不可回避的弊端,不仅仅是小学《道德与法治》几乎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手段都比较单一,而忽视了采用多元手段进行知识和理念的渗透过程。目前我国教育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迫于中考的升学压力,学校和教师不得不采用功利性质的应试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忽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并没有将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应用到日常教学实践中来。绝大多数的教师还是以灌输的方式为主。这种方式的弊端就是把枯燥的知识堆砌于学生面前,而不管他们学习的兴趣的调动却并不知识。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式的接受书本上的知识,形式的枯燥和单一也限制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活动。所以所学到的知识无法通过兴趣和实践来进行巩固和深化。
(三)教学方式陈旧
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时代的来,引发了社会各个领域的技术革命,其中最突出的变革就是数字技术彻底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新时代的教育也应该顺应这一变革的要求。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要实现“生活化教学”,教师也应该强化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熟悉这方面的应用,利用先进的科技身段来加强教学的效果和效率。目前我国大多数学校都实现了电子多媒体的设备的更新换代,这就使教学活动的技术手段多样起来。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多媒体计算机,对文字、图像、图表、动画、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来传达教学信息,并通过特定的方式将这些元素进行整合,成为声光电立体展现教学内容的新形式。孩子们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要强于成年人,对于多媒体形式也更有兴趣。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小学学生的情况各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各种不同的思维进行交流和碰撞,一方面这可以使课堂的氛围更活跃,课堂生活更具内容感和形式感,另外一方面,不同思维碰撞的结果,可以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自己,获得自我的认知经验,对于自身不足或者错误更容易从内心层面获得正确的引导。第三,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更充分的展示自我。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情感与普通意义上的情感有本质的区别。是一种跨学科的概念,是在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却又高于心理学的综合了哲学、伦理等多学科视角的概念。课程设计时,教师可以实际生活出发,分析现实生活中可能涉及的各种安全感、信任感、有力感、归属感、责任感等基础情感。而在现实生活中,学生面对困难或者问题时,如何去克服心理障碍,更好的控制自我情绪是教学的主要任务。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分享活动。将负面情绪失控的例子作为分析的重点,教会学生应对的方法。
(二)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多媒体能够把各种形式的素材整合于具有声光电展示效果的形式中,其表现力十分丰富,因此利用多媒体载体,能够把教学的内容生动的展示。引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并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在第六课中《师生之间》主题的框题走进老师中,以62页探究与分享活动,就可以完全以多媒体形式来进行内容,将教师法的内容进行课堂展示。第七课《亲情之爱》,教师也可以选取展示孝道主题的图片文字及有声故事来进行教学。而第九课《珍视生命》框题中,可以为学生展示未成年保护法的相关素材,宣传生命、健康主题内容。
(三)采取其他多样的教学形式
教师可以以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展示形式来丰富教学体系,如将教材内容设计成小剧本来进行角色演出,让学生按照某一个道德主题进行诗朗诵,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以板报的形式进行呈现,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来展示课程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堂内容搬到微信交流群中来进行,通过班级建立的微信交流群,分享时下焦点新闻,就其现象分析其实质,实例可以是:分享女教师独自拦停高铁的事件、公交车让坐风波、攀爬动物园护栏以逃票的视频。此类事件通常在网络中传播较广,可能在教师分享之前,学生就己经得知了,当就主题展开讨论时,学生的兴趣立刻就会提起来。通过对现实中一些事件分析,积累了对知识的深刻印象,通过这种点点滴滴的积累,案例中的知识和思想会潜移默化的转化为小学生的内在能力。
结语
将生活化教学落实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抽象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符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郑妍.摹仿生活: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8(33):75.
[2」柳琴珠.生活化教学模式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8(18):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