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娜
【摘 要】目的:对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和病理诊断分析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并按照数字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n=100)和研究组(n=100),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根治术,研究组患者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病理诊断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清扫的总淋巴结枚数(28.7±1.7)和淋巴结阳性率(8%)与对照组(上述指标的数据分别为:21.4±3.1、2%)相比均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患者的病理组织大切片进行分析,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分型共有:24例浅肌层,19例全层,2例腺瘤癌变;根据病理分型共有:l0例高分化腺癌,22例中分化腺癌,7例低分化腺癌,6例黏液腺癌;有21例淋巴管浸润,15例癌旁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23例系膜内淋巴结转移,3例系膜内癌微浸润。结论: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制作相应的病理组织大切片进行病理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右半结肠癌;病理诊断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159-01
前言:本文通过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方式,对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和病理诊断分析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并按照数字随机分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43例,女性患者有57例,平均年龄为56±17岁;研究组患者男女患者比例为52:48,平均年龄为54±16岁。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予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进行相同的术前准备,术中均取平卧位,在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在进行手术;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根治术[1-2]。研究组患者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经过Toldt筋膜间隙将右半结肠锐性分离(注意保证结肠系膜的完整性)[3],将横结肠、回结肠中动静脉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结扎、切断右侧支。离断横结肠并清扫充分暴露出来根部的肠系膜上血管周围的淋巴结(位点:结肠中静脉左侧支右侧,清扫前将十二直肠水平部游离),切断回肠(位点:距离回盲部约15cm),在将右半结肠和相应的完整系膜切除后,行回横吻合术[4]。
1.3 观察指标:对所有患者的术后切除标本进行淋巴结清扫的分析记录,制作完整结肠系膜的病理组织大切片并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核算软件为:SPSS 22.0版本,其中2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均值、运动功能均值使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达,同时将其运用t值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时,说明2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上述指标的对比有统计学含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清扫的总淋巴结枚數(28.7±1.7)和淋巴结阳性率(8%)与对照组(上述指标的数据分别为:21.4±3.1、2%)相比均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患者的病理组织大切片进行分析,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分型共有:24(53.3%)例浅肌层,19(42.2%)例全层,2(4.4%)例腺瘤癌变;根据病理分型共有:l0(22.2%)例高分化腺癌,22(48.9%)例中分化腺癌,7(15.6%)例低分化腺癌,6(13.3%)例黏液腺癌;有21(46.7%)例淋巴管浸润,15(33.3%)例癌旁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23(51.1%)例系膜内淋巴结转移,3(6.7%)例系膜内癌微浸润。如下表。
讨 论
右半结肠癌的传统治疗方法局限性较大,复发率较高。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减少了阳性淋巴结残留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5]。
本文通过将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并按照数字随机分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根治术,研究组患者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病理诊断情况。
本研究表明,研究组患者清扫的总淋巴结枚数(28.7±1.7)和淋巴结阳性率(8%)与对照组(上述指标的数据分别为:21.4±3.1、2%)相比均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患者的病理组织大切片进行分析,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分型共有:24(53.3%)例浅肌层,19(42.2%)例全层,2(4.4%)例腺瘤癌变;根据病理分型共有:l0(22.2%)例高分化腺癌,22(48.9%)例中分化腺癌,7(15.6%)例低分化腺癌,6(13.3%)例黏液腺癌;有21(46.7%)例淋巴管浸润,15(33.3%)例癌旁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23(51.1%)例系膜内淋巴结转移,3(6.7%)例系膜内癌微浸润。
综上所述,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制作相应的病理组织大切片进行病理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秦绍岚,俞旻皓,慕逸飞等.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疗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10):1101-1106.
[2] 陈庆永,帅晓明,陈立波等.中间尾侧联合入路行腹腔镜D3淋巴结清扫加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合并不全性肠梗阻的安全性和可行性[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21(9):1039-1044.
[3] 杨盈赤,王今,金岚等.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和病理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1):25-29.
[4] 张恒春,于伟光,董理等.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43例临床分析[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8):775-776.
[5] 刁德昌,万进,易小江等.腹腔镜下保留植物神经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21(8):908-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