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社会舆论的趋势及应对

2019-10-21 07:03赵浩然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5期
关键词:社会舆论应对融媒体时代

摘 要: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舆论格局,建立起全新的舆论传播生态。融媒体环境下,采用传统的治理舆论措施显然已经不合适,但是新的治理方式还在路上,导致我国舆论治理工作面临着挑战。鉴于此,本文就融媒体时代社会舆论的趋势及应对措施展开以下论述。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社会舆论;趋势;应对

一、融媒体时代社会舆论的特点和趋势

(一)社会舆情事件发生频率高,传播速度快

社会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伴随而来的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增加。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打破传统媒体独占话语权的现象。新媒体让人们拥有了自主表达意见的渠道,呈现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格局,尤其是知乎、豆瓣等APP的出现,充分尊重民众的话语权,为民众实施表达权提供了平台。因条件限制而被压制的表达欲望在新媒体语境下得到了完全的宣泄。之前一直隐藏在背后的种种矛盾便接踵而至,社会舆情事件频发,而且关注度日益提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同作用,将舆情推送至顶端。2017年发布的《中国舆情蓝皮书》上的数据证明,新媒体的出现明显的加快了舆情传播速度。2016年有68.2%的舆情事件是借助新媒体予以报道出来的。而且社会的焦点事件,由事情发生到报道甚至不超过12个小时。

(二)网络问政常态化

伴随着新媒体逐渐发展起来,网络问政形式开始兴起。各个部门纷纷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为官民之间的直接沟通构建桥梁。到2018年,经过认证的政府机关官方微博已经有16.95万个。在上半年的微博总粉丝数量达到了30亿人,阅读总量更是突破1500亿次。除了官方微博的认证,微信公众号也有10万多个。政府将政务类的信息发布到公众号里,共发布128690篇,阅读总量更是突破26亿,还有诸多点赞量。以往社会中,传统媒体承载着各种舆论宣传,是舆论的主要载体,具有上通下达、宣传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但是随着新媒体形式的出现,传统媒体或被改变,或被淘汰,社会影响力在日益减弱。为了能够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能够给予作为舆论宣传的阵地,诸多传统媒体纷纷转向新媒体,新旧媒体的融合创造了集智能性、移动性、社交性为一体的新局面。

(三)网络谣言与网络维权

新媒体的出现,有利自然有弊,其中最大的弊端在于网络谣言的屡禁不止。由于网络监管任务复杂困难,各种虚假与未经过认证的信息充斥在网络的每一个角落。而民众对网络信息缺乏辨别能力,面对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人们更容易接受这些虚假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在微博、抖音等APP上传播,将会以裂变的形式迅速蔓延至整个社会,为社会和网络环境带来极大污染。

网络技术日益发展,互联网成为人们表达自己利益需求的首选平台,如此便形成网络动员与线下活动结合起来的形势。所谓网络动员即慈善活动、网络寻人等。由于社会矛盾凸显带来一系列问题,便兴起某些权益保护行动,更发展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例如2011年,微博上兴起了“随手拍解救拐卖儿童”,显示出新媒体力量的强大。这一行动自微博上发起后,得到政府及社会上广大人士的广泛支持,这就是个体行为演变成为社会运动的典型案例。

(四)意见领袖活跃度降低

网络上的意见领袖一般是由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但在互联网的治理道路上一般存在着“网上无专家,专家不上网”的问题。虽然对于部分舆论影响过大的事件,部分专家会出现讲解自己观点,但人数是很少的。专家说所说话语一般使用官方语言,诸多人们往往难以解读。所以网上特别缺乏能够将舆论中的问题予以通俗化解读,让广大网友看的懂,而且具备引导力的专家。我们要认识到,诸多舆论事件从发生到持续发酵的过程,正是因为意见领袖不站出来发声,导致公共舆论发展失控,而且会被各种网络营销号引导舆论走势。

国家对于网络环境的管理持续加强,而且也启动“净网”行动,意见领袖在网络上的地位下降,不再具备以往的号召力。部分意见领袖则转移方向,在细分领域中和资本合作。随着资本的渗透,其对网络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当某一社会热点事件发生后,意见领袖不出现,加之资本的推动,导致诸多非理性声音出现。网民激动的言辞信息增加,甚至于出现违法言行。如何鼓励满腹正能量的意见领袖,让他们在网络中发声,为网民带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实施科学的舆论引导,建设正确的舆论方向,成为如今网络的重要课题。

(五)外国敌对势力的渗透

互联网连接的是世界,让我们足不出户了解世界的同时,也为国外敌对势力的渗透提供了机会。他们通过设立网站、开发程序、投资网站等方法,私下向我国网民传播诸多不良价值观,利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矛盾与问题等动摇人心,香港问题、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等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

对于网络上诸多复杂信息,国内利益群体和辨别能力差的公民極容易受到那些不良信息影响,倾向于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威胁。例如,2016年时,境外的敌对势力就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以收买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这一新闻在当时受到高度关注。敌对势力利用各种聊天工具、校园论坛、招聘网站等方式,提供给他们工作,而且承诺给予他们高薪。这些大学生无法辨别其真伪,只会被金钱诱惑,最终成为敌对势力的傀儡,帮他们搜集国家情报。他们的这种危险行为已经严重触碰国家的底线,受到社会的关注。

二、融媒体时代社会舆论的治理措施

(一)建立联防共治的治理机制

舆论的产生是社会上所有主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政府在处理舆论事件时禁止一切包揽,而是让社会中所有主体都参与其中,以建立起联防共治的机制。

对于舆论事件的治理,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性很重要。微博、微信等APP都是沟通的最佳渠道。实现官民沟通正常化,以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而且当社会焦点事件发生后,也可以借助这些平台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布事件进展情况,打消疑虑,以维护政府和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

新媒体的传播具有跨区域、跨国界的态势。面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舆情, 需要有良好的治理策略,增强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起共同应对的治理机制。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舆论事件的治理,也需要纳入法制化规范,保证其健康有序发展。国家推出诸多法律法规,对于网络广告、网络直播等方面进行更详细的规定,为净化网络环境提供法律支持。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网络舆论治理还处于落后状态。因此我国需要根据自身特色制定出符合国情的政策,提供更强大的法制保障。

(三)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

发挥大数据对舆论事件的监测作用,建立起舆情预判机制,舆论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对平台、客户端等进行监控,保证工作准确高效。

发挥大数据对舆论事件的研判作用,构建出关于社会舆论的专门数据库、词汇库、案例库,研究不同舆情背后的联系性,以此为依据预判舆情发展路径,对即时发生的社会舆情进行大数据模拟,并提出对策。

总结

对于网络舆论,我们给予高度重视时,也需要区别对待,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正能量的舆论,我们要大力宣传;对于网络中出现的合理建议,要虚心接受;而那些充满恶意、言论激烈、虚假信息的舆论,要运用法律体系及时整改,保证舆论能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佳润.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提高竞争力[J]. 传播力研究,2019,3(26):45.

[2]武斌,信任,黄忠清. 全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引导社会舆论思考[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9,(09):106-108.

[3]王键. 新媒体时代社会舆论引导的挑战与对策[J]. 西部广播电视,2019,(03):19-20.

[4]高俊. 全媒体时代政府通报引导社会舆论探析——以桐乡8.4公安怒斥不法青年为例[J]. 法制博览,2019,(01):135-136.

[5]王东进. 奋力打造新时代医保融媒体 全方位引导社会舆论公众预期[J]. 中国医疗保险,2018,(05):1-4.

[6]杨辉. 融媒体背景下党报在舆论引导中的转型研究[D].山东大学,2018.

作者简介:

赵浩然(1992-),性别:男,籍贯:山东烟台,民 族:汉

职称:军人,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心理舆论法律

猜你喜欢
社会舆论应对融媒体时代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试析网络时代下道德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新形势下的主持人舆论引导力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官员“失语”无异于“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