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长华 韩小仙 宁芳
【摘 要】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优越性和实用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经我院PICC置管护士会诊后认为无法在直视下穿刺置入PICC管的60例患者,经B超引导下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管,分析其置管效果。结果:6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管,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具有准确定位靶向血管,提高穿刺率,减少并发症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B 超;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181-02
PICC置管术是将导管经外周静脉肘部或上臂静脉穿刺置入,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中下或上腔静脉与心房交界处。
在长期静脉输液或者间歇治疗的过程中,PICC是被公认为安全、经济、创伤小的一种可靠的静脉输液途径[1]。随着血管条件不佳患者的不断增多,评估和多次穿刺这样的血管非常困难且费时。而使用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进行置管,能提高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我院经B超引导下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管,6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管,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住院且无法在直视下穿刺的60例肿瘤患者。其中男11例,女49例,年龄19~70岁。乳腺癌40例,鼻咽癌2例,淋巴瘤5例,肺癌3例,卵巢癌3例,结肠癌3例,宫颈癌4例,全部患者有PICC置管绝对适应证,经我院PICC护士评估认为肘部血管条件极差,直接穿刺置管成功几率低的。
1.2 方法:
(1)物品与器械准备。B超声导引系统1台,一次性外周静脉置管PICC穿刺包l套(三向瓣膜PICC导管、改良塞丁格穿刺组件1套、超声导引系统专用导针器l套),非无菌超声探查耦合剂1支。
(2)操作前准备。在置管前应充分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以取得配合。并签署置管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操作中需要配合体位,头向穿刺方转至与肩平齐并下压至锁骨。患者取仰卧位,穿刺侧呈外展和外旋姿势,外展角度与躯干呈90°,调整床的高度,让操作平面与患者处于同一水平。B超机放置于患者头侧或腿侧,以利于操作者能直视屏幕方便操作。操作者选择合适的座椅,以利于操作者在穿刺侧灵活使用B超探头。
(3)血管的判断与选择。扎止血带并嘱患者握拳,使血管充盈,用超声探头探肘部内侧血管,以初步了解肘部以上血管的状况,血管大致走向、位置、深度和血管内径等。可先找搏动明显的肱动脉,用探头置于肱二头肌内侧寻找肱动脉,轻压血管不被压瘪并可见其搏动即可判断为肱动脉。之后向肱二头肌内侧缓慢移动探头找到首选的贵要静脉,因为该血管直行,相对独立,血管管径粗,血流速度快。静脉瓣较少,穿刺和送血管鞘时,不易损伤血管内膜。贵要静脉相对远离动脉,穿刺较安全。肱静脉与动脉及神经相伴而行,在B超成像显影时可见肱静脉和肱动脉尤如一对“米奇老鼠头像”,应注意区分,穿刺时应注意避开动脉、神经。个別患者可有成对的肱静脉与肱动脉相伴而行的情况,故肱静脉在血管选择上不是首选。头静脉在超声显像下血管直径越来越细,置管过程常发生异位,尽量少用或不用。根据血管深度选用合适的导针器和塞丁格穿刺组件。
(4)选择好静脉后,正确测量臂围和置管长度,常规皮肤消毒。消毒后铺无菌巾,建立最大无菌区。穿刺前找到之前所做的标记,再次用探头确认血管,左手固定探头,使血管影像位于屏幕中间,右手持穿刺针插入导针器,看着显示屏,右手施压进针,当显示屏上的血管内出现白色亮点,血液从穿刺针溢出,此时固定穿刺针,移开探头,将导丝缓慢置入,松止血带,直到导丝在体外剩下10-15cm时停止推送。接着撤出穿刺针,在穿刺点注射0.1-0.2ml利多卡因做局部麻醉后,用扩皮刀沿导丝上方平行扩皮,将血管鞘送入,在从穿刺鞘中送导管至预定位置,抽回血封管,用无菌纱布透明敷贴固定,加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再拍片确认导管的位置。
2 结果
60例患者经超声引导下辅助改良寒丁格技术从贵要静脉或肱静脉置入PICC管,全部成功,穿刺成功率100%。从贵要静脉穿刺50例,肱静脉8例,头静脉2例。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58例,导管末端异位于颈内静脉2例,经过在放射投影下重新调整成功;无静脉炎及并发症。
3 讨论
3.1 使用超声引导下结合塞丁格技术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置管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在常规直视穿刺中,护士只有在肘下贵要静脉、头静脉和正中静脉寻找穿刺点,无法判断沿上而行的血管情况,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成功率主要取决于操作者的经验及患者的血管状况[2]。使用超声引导结合塞丁格技术,护士一般选择在上臂的贵要静脉进行穿刺,它避开了中间分支静脉和贵要静脉的连接点,在这个区域的血管比肘窝处的血管较粗,同时置入的长度更加短,而且这个位置的血流量大,不容易造成血管壁的损伤,同时还减少了手臂的屈伸对导管及穿刺血管的影响。同时,通过超声检查导管有无异位至颈静脉[3],并可即时调整异位的导管。运用这种方法,使得颈静脉异位的发生得到显著减少,这方面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证实。
3.2 使用PICC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 肿瘤化疗患者大多需要长期反复经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化疗药物多具有明显的刺激性,因此在外周静脉途径输注时易引起明显的静脉损伤,如化学性静脉炎等并发症[4],影响治疗效果,PICC导管能够长期在静脉保留,输注的液体不经外周静脉而直接输入中心静脉,能够克服外周静脉输液反复穿刺的缺点以及刺激性药物对外周静脉的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
3.3 使用超声引导下结合塞丁格技术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选用肘关节上3-6cm 处作为穿刺点,可减少肘关节处汗液的刺激引起的不适,并且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同时,上臂置管的患者不影响夏天穿短袖出门,比起在肘关节以下置管,患者的舒适度提高[5],自我形象提升。
3.4 使用超声引导下结合塞丁格技术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具有准确定位靶向血管,使得置管变得更加容易,提高置管成功率,从而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具有实用性和优越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蒋芝英.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应用进展.护理学杂志,2004,19(14):79-81.
[2] 汤晖,向秋芬,余春华等.血管超声结合塞丁格技术改进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中华临床营养杂志,2010,6(20):180.
[3] 黄蔚华,阎冬丽,黄中英等.超声引导辅助改良塞丁格技术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146.
[4] 黄惠敏,萧月玲,熊兰芳.两种不同部位静脉穿刺方法在静脉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2):26-27.
[5] 沈雪萍,吴文英,钱美蓉等.两种不同PICC置管部位对舒适度影响的对比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6):68.
作者简介:
谢长华,女,39 岁,主管护师,本科,肿瘤外科(甲乳外科)护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