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2019-10-21 07:47付洪垒赵丽洁
写真地理 2019年17期
关键词: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

付洪垒?赵丽洁

摘要:盈余管理是当前研究的热门主题,国内外学者对其涵义的界定也各不相同,但概括起来,盈余管理是公司高管为实现自身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种管理方法。盈余管理是把双刃剑,适度的盈余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稳定股价、平衡资本市场的作用,但过度的盈余管理会改变财务信息的真正含义,进而误导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因此,进行盈余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盈余管理的多方面进行探讨,使利益相关者对盈余管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修正琼斯模型

一、国外盈余管理研究动态

(一)应计盈余管理研究

在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中,琼斯模型的应用最为广泛,琼斯(1991) 指出,不可操控的应计利润会因企业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变化额的变化而变化,随着企业固定资产规模的增大和公司应收项目的增多,企业的非可操控型应计利润必定会增加。而非可操控型应计利润的增加进一步导致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增加。Bartov 提出 Jones Model 属于总计应计模型,这个模型把应计部分拆分为主观应计部分和非主观应计部分。虽然 Jones Model 存在一些问题,但仍广泛应用于盈余管理的测定方法的研究当中。

(二)真实盈余管理研究

随着市场监管和法律制度的完善,企业为了达到报告目标开始转向更为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通过操纵真实活动来达到调控盈余的目的。真实盈余管理具有操作隐蔽,长期业绩危害性高的特点。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真实盈余管理,量化真实盈余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Roychowdhury 在2006 年构建的模型,该模型通过估计异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异常的生产成本和异常的操纵性费用之和来作为真实盈余管理的替代变量。

(三)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

美国学者Scott指出企业操纵盈余的行为,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使管理者个人利益或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过程。盈余管理的动机概括起来有三类,包括以契约、资本市场和政治成本为代表的因素而产生的动机。Baik,Jiang (2006)指出负盈利对于企业会产生负面的影响,没能使企业利润达到或超过财务分析师的预测(MBE)会给企业带来巨额损失。因此,企业管理层有充分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损失[3]。

二、国内盈余管理研究动态

(一)应计盈余管理研究

朱湘萍,李敖,汤宇杰(2016)指出应计盈余管理通常是管理层利用在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做出对自己需要实现的盈余最为有利的选择,不涉及对公司真实经营业务的调节和操纵,所以对成本的影响较小。在应计盈余管理过程中,交易的本质不会发生改变,对审计报告时滞的影响不显著,公司持续发展的潜力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二)真实盈余管理研究

李琴等(2008)认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负债转为股东权益、股票回购、资产处置、放宽信用政策或给予销售折扣等方法。周晓苏,陈沉(2016)认为真实盈余管理包含较为完整的环节,运用充分的人力和资源,会耗费较多成本,构建真实的经济事项,在我国日渐完善的会计准则体系下,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环境下,和管控严格并且风险成本更高的应计盈余管理相比,灵活隐蔽的真实盈余管理成为了公司经营者的首选,即使这种方式可能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

(三)盈余管理的动机研究

当盈余管理程度较高时,拟上市公司的 IPO 审核通过率与上市前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大股东参与下的定向增发中会存在定价偏离现象,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大股东在定向增发之前存在着负向的盈余管理活动。薪酬激励的强度越大,高管工作积极性越大。采用操控性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处于成长期、衰退期的企业负债结构比成熟期更高,负债水平与盈余管理的程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三、防范盈余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监管制度

资本市场的特别处理、终止上市等规则的限制是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主要原因,上市公司为达到中国证监会规定的财务指标通过一切手段操纵会计报表,因此考虑非财务指标、完善相关规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改进企业治理结构

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缺失密不可分。治理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更大。我国存在大部分企业的独立董事形同虚设的现象,不断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职责并相互制约才能减少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三)加强监管力度

目前我国对于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行為的处罚力度较小,使得企业在如此低的成

本与巨大的收益之间选择后者。只有提高企业的作假成本才能抑制操纵利润的行为。同时,注册会计师要发挥自己的职能,保持高度的职业素养,公正客观地给投资者提供所需的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

四、文献述评

通过对盈余管理的相关文献整理,可以看出学者们对盈余管理理论已经进行了比较深入和广泛的研究。研究范围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到盈余管理的动机,再到盈余管理方式的探究。大多数文献是以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和经济体制,以及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发达国家的情况相比可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学术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盈余管理研究还比较少。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可能会发生变化,采取的手段也会不同,因此,盈余管理这个领域仍然存在着广阔的学术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 Jones JJ.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s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1;29(2):193-228.

[2] 朱湘萍,李敖,汤宇杰.环境不确定性、内部控制与盈余管理——基于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比较[J].财会月刊,2016(32):15-20.

[3] 李琴,李文耀.论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其防范对策[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02):58-60.

[4] 周晓苏,陈沉.从生命周期视角探析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J].管理科学,2016(1):108-122.

猜你喜欢
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与手段分析
产品市场竞争优势、所有权性质与盈余管理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分析
审计质量、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
浅析高管薪酬对盈余管的理影响
股权激励实施前后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