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活动是衔接共青团与少先队的基础

2019-10-21 05:42韩涛
西部论丛 2019年25期
关键词:衔接少先队共青团

摘 要:《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和《少先队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要积极促进共青团与少先队的衔接。无疑,活动必然是最好的衔接方式。以不同活动引领少先队员身份的转变与思想的进步,是团队平稳过渡、有效衔接的关键。本文论述了如何在校团队组织的领导下,让活动成为衔接共青团与少先队的纽带,让共产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关键词:共青团;少先队;衔接;活动

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先队员到共青团员的身份跨越。初中阶段是少先队与共青团组织教育并存的特殊阶段,是少先队与共青团实现平稳过渡、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共产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加强团队衔接,进行思想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

2016年颁布的《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健全初中团队衔接机制,明确并加强中学团委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职责,团组织工作以团前教育、发展团员、团员意识教育为重点,少先队工作以团前教育、推优入团为重点。做好共青团、少先队的组织衔接。”

2017年颁布的《少先队改革方案》中也明确指出:“与共青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工作格局衔接”,“加强初中少先队和团队衔接工作,加强中学团委对初中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建立中学团干部、优秀教师兼任少先队辅导员制度,以团前教育、推优入团为重点开展工作。”

《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和《少先队改革方案》中提出将“初中少先队与共青团衔接”作为中学共青团和少先队的重点工作。初中少先队与共青团应当根据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心理、生理、思想等方面的变化,以高效、合理的方式,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觀。为共产主义事业提供不竭的新鲜血液。

二、现状及问题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我校在校领导老师的引领下,积极促进团队衔接,开展教育活动,培育了一批批卓越的少先队员和共青团员。

尽管团队衔接工作已卓有成效,但是在某些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活动次数较少,活动形式单一。(二)团队衔接途径不完善,团队管理不全面。(三)衔接活动内容枯燥冗杂,学生积极度参与度较低。(四)家校联系不紧密,没有让团队衔接全方位的开展。因此,在日后的工作中,我校老师和同学应当积极完善和改进团队衔接活动中的不足与缺陷,积极建言献策,促进团队衔接。

三、原因

(一)应试教育的压力导致初中团队活动的发展空间狭窄。初中学业压力大,课程内容多,知识点难度大,部分同学不能处理好团队活动和学业之间的关系。因此,学生参与团队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度下降,再加上中考的压力,使衔接活动不能较好的开展,团队衔接工作不能取得良好成效。

(二)家长学校联系不紧密,配合不默契。部分家长对初中少先队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初中没有少先队,从而对未入团的初一初二少年产生了不必要的影响。此外,中小学少先队衔接教育工作也没有完善,使队员产生入初中即“离队”的错误观念。家长并未对学生产生正确的引导,学生没有持续关注少先队动态新闻,使学生与少先队严重脱节,导致团队衔接工作不能顺利良好地开展。

(三)青春期心理使其与少先队不能紧密联系。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不断发展,对于成长的渴望使其迫切想要长大,开始追求语言、心理、行为上的成人化。因此,就会对少先队员的身份产生一定的排斥,加上对于初中是否有少先队认识不清,就会默认上初中就会“离队”的错误观点。这对于初中少先队的建设与团队衔接明显是尤为不利的。

四、措施及方案

初中阶段是实现少先队与共青团平稳过渡、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是加强团队教育、培养团队意识的关键时期。如何让初中少先队与共青团在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互相协作,从教育体系、组织建设、工作路径、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做出科学规划,做到平稳过渡、有效衔接以保持少先队与共青团教育引领的系统性、连续性与递进性,是初中团队工作的最重要环节。

(一)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清楚认识团队的重要性。2016年颁布的《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大力加强团员意识教育,严格执行‘举团旗、学团章、唱团歌、戴团徽、过团日 的要求,增强团员对组织的归属感、作为团员的光荣感。”2017年颁布的《少先队改革方案》中也明确指出:“注重精准引导,加强队章和少先队基本知识教育,系统开展爱党教育,党团队相衔接的组织意识教育,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国防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增强少先队思想教育的科学性有效性。”因此,我校团队组织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定期开展专题讲座讲解党史、团史、队史,使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各班班主任定期进行主题教育,使学生对团队组织有更清晰的了解,正确认识自己团员、队员的身份,也为少先队员日后身份的转变奠定思想基础;此外,学校也需要积极推荐与党、团、队有关的书籍并组织相关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团队观念。

(二)增强衔接活动的仪式感、庄严感,使青少年对于身份的转变有一个深刻的认识。2016年颁布的《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庄严神圣、贴近学生特点的入团等仪式教育,充分运用学习培训、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同伴分享等方式加强团员经常性教育。”2017年颁布的《少先队改革方案》中也明确指出:“深化仪式教育,创新初中建队仪式和离队仪式。”我校团队组织应响应号召,首先,创新初中建队仪式,让全年级少先队员统一参加,并请团员进行领导,使少先队员对于共青团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加强团队衔接;

(三)丰富活动形式,增加活动次数。2016年颁布的《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做到工作和活动覆盖全体学生、组织富有活力。”“建立健全以志愿服务及社团活动为核心的实践育人制度。以深入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契机,将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中学共青团的基本职责和重要工作牵引载体。”“推进中学团学活动的项目化管理和课程化实践。”2017年颁布的《少先队改革方案》中也明确指出:“组织全体少先队员积极开展群众性少先队集体活动。”“积极开展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推选竞赛、展示交流活动。”所以,学校团队组织应从全方位、全角度全面开展团队活动:1.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为加强对团员的思想教育,学校可以抽取部分时间,组织团员和队员参观近地的革命老区和博物馆,在亲自走访中明白自己的使命,使共产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2.表彰鼓励,多多交流。对于学校内表现突出优异的团员与队员,校团支部可以进行推优表彰,使其在团队中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促进团队发展。

(四)增进家校联系,发挥家长对于学生的思想引导作用。2017年颁布的《少先队改革方案》中明确指出:“让家庭和社会更支持少先队,发挥少先队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学校需要积极做好同家长之间的联系。定期举办家长课堂和家长会,强调家长在团员与队员生活中的引领作用,同时,也使家长对团队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更好的辅助团队衔接工作的开展。团队的良好衔接,离不开学校、家长、社会三方面的协调与辅助,为使学生团队衔接更有效,使共产主义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需要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青联发〔2016〕17号

[2] 《少先队改革方案》共青团中央办公厅2017年2月22日印发

作者简介:韩涛(1990年4月—),男,安徽芜湖,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萃文中学,教育硕士,中学二级,班主任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衔接少先队共青团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少先队助力“双减”,实践活动在校内校外如何“双加”
最勇敢的决定最美丽的少年
加入少先队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国际青年节少先队总检阅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一英语教学不可忽视的环节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