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丹华
摘要:评价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没有评价;就没有课程与教学。就教学领域而言;有效的评价既能促进教师的教;又能促进学生的学;还能促进整个教学方案的优化和完善。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业评价;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021-01
1.评价的原则
高中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
1.1 目的明确。
语文学科视域中的评价是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发展为根本目的的。这里面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我们应该紧紧围绕着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来构建评价体系,第二层是我们的评价设计的目的在于促进而非判断。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再仅仅流于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了,而应聚焦于评价的激励、增进功能。
1.2 内容具体。
新课标在课程内容方面提出了18个学习任务群,以此作为学习重点。而落实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基本途径就是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活动。换言之,我们的评价设计在内容维度上需要牢牢指向学习任务群的目标与内容,另外,我们需要努力地将评价任务有机地嵌入各种语文学习情境和活动实践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一定是在个人经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呈现与发展的。
1.3 层次清晰。
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每一类课程对学生的发展要求或目标指向是不一样的。必修课程主要是对每一个学生基本的、共同的语文素养的要求;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则是在必修的基础上的逐步延伸、拓展、提高和深化,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追求。因此,不同层级的课程内容就需配对不同层级的评价标准与不同形式的评价设计。用新课标中的话说,必修课程评价应立足于共同基础,考查学生在不同学习情境和实践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课程评价,要在关注共同基础的前提下,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18个学习任务群恰好也是一体化设计、统筹式安排于三类课程之中的。
1.4 主体多元。
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评价的对象自然也应是每一个学生。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水平差异和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不同的兴趣、表现,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另外,要避免传统教师一元主体的权威式评价,应尽量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家长甚至社区参与到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中来,以此增强评价的活跃度,提高评价的效力。而这也反映以人为本的多元发展智能理论。
2.评价的方式与运用
2.1 语言建构与运用。
主要评价学生关于语言的积累与整合语感与语理语境与交流方面。比如在已经积累的语言材料间能否建立起有机的联系,或将学习的语文知识结构化,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探索和掌握汉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并逐渐将之转化为具体的某种学习方法和策略;比如在特定的交际情境和历史文化情境中能否正确地理解、分析和评价言语作品;再比如能否面对不同的语言情境和对象,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和沟通;等等。
2.2 思维发展与提升。
主要评价学生思维的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实证与推理、反思与创造方面。比如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活动中能否在自我直觉和灵感的基础上运用联想和想象感受与理解言语作品;比如在复杂的文本语境中,能否及时有效地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其中基本的语言现象;再比如能否有意识地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等等。
2.3 审美鉴赏与创造。
主要评价学生审美的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新方面。比如面对特定的言语作品中,能否对其中的语言、形象、情感之美有所感受和体验;比如面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言语作品,能否运用正确的价值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审美品位欣赏、鉴别和评价它;再比如能否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观念,甚至在此基础上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等等。
2.4 文化传承与理解。
主要评价学生文化的意识与态度、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关注与参与方面。比如在言语作品的学习过程中,能否以自信,理解、认同、热爱的态度体会与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比如在不同的语文活动中,能否尊重和包容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國家的优秀文化,进而理解、借鉴和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再比如在学习并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能否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进而坚持文化自信,提高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等等。
3.结束语
总之,语文四项核心素养是融在18个任务群的学习过程中的,每一项学习任务群不仅规定了语文课程教学的具体内容,还担负着发展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所以,我们的教学评价的内容不仅仅要关注任务群的具体内容,还要关注其中潜含的核心素养要素。而每个任务群下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以及学业质量水平中的素养质量描述则是我们制定评价目标的重要依据和参考指标。另外,在评价目标表述时,应尽量做到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即实现明确、具体、可测的要求,要清楚地点明学生需要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中,运用什么样的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在外化行为上达到什么样的具体水平。只有这样,我们的评价活动的设计才能真正实现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本质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云峰.基于课程标准的高中语文学业质量评价探析[J].语文建设,2018(31):9-12.
[2]李永红.新课标下高中语文学业评价方法探究[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12):83-84.
[3]李永红.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学业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10):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