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卫平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整本书的阅读和研讨”的任务群,并将其纳入必修和选修课程,体现了语文教育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整本书阅读”的阅读对象是“整本书”,即阅读的不是单篇文章,而是“整本”书,强调内容和形式的“整”。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对高中阶段的阅读教学有总体的布局和规划,从单篇作品的阅读到整本书的阅读,探究阅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有效提高高中生的阅读水平。
关键词:高中学段;语文整本书;阅读指导;任务与策略
引言:
语文的教学主要着重于语文的阅读和写作层面,从整个语文的学习过程来看,阅读的时长较写作要偏高,而且阅读水平会直接关联到写作的水平和角度,只有通过进行大量的文学作品和名著的阅读,才能有效助力写作。这给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切合实际地提高高中学生读整本书的阅读素质是我们在本篇文章中探讨的核心内容。
一、高中生语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被明确提出后,课改先行省份很多教师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阅读探索,但由于语文学科长期被边缘化,语文教学任务重,语文课堂时间有限,意图仅仅依靠课堂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可行性很小。
其次,高中包括高考在内的各种考试在知识学习评价系统中长期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使得学生日常学习层面的评价缺乏独立性,语文学科尤其如此。迫于考试压力,学生往往只为应对而死记硬背,对经典文本缺乏浓厚兴趣。同时,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纸质阅读受到较大冲击,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加方便和随意,阅读水准整体呈现碎片化、低质化倾向,经典作品备受冷落。
另外,对于整本书阅读,学生往往没有理性的阅读计划,缺乏对于整本书的合理规划和时间安排,完全靠自己的意愿和好恶来进行阅读,常常导致半途而废,难以达到整体阅读任务的完成和知识的累积。而缺少阅读的方法指导,随意性较强的阅读,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大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停留在简单浏览大概内容的层面,从来不做任何标注性的备注,及时记录阅读感受和体悟;也不会将阅读和写作之间关联起来,对一些名言警句或者描写比较优美的词句进行揣摩,学习和应用于自己的写作当中。
因此,面对课改“整本书阅读”任务的全面展开,如何合理、健康地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二、整本书的阅读教学的任务安排
在整本书阅读课程进行之前,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有整本书的阅读规划。
首先,是阅读作品的选择。教师可以从几大类别选择世界名著中的优质作品,进行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比如,小说(包括长篇、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等)、散文集或者诗词集等等,还可选择比较具有文化气息或者哲学理论的著作来读。
其次,是阅读进程的具体规划。对学生在哪个学习阶段选择读什么题材的书,如何进行阅读等问题,教师要做到胸中有数。每段时期内阅读的具体文本,也要明确安排好阅读计划,确定该作品需要的阅读课课时数,指定每节课的具体阅读内容,设置符合学生能力的阅读任务,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进行快速阅读,帮助学生快速提高阅读能力。
另外是阅读活动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差异,从简单起步,然后逐步加深。语文教师安排阅读计划时一定要秉持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切忌急于求成[1]。老师依据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为学生们提供相应的阅读书目,比如,理解能力比较高可以阅读世界名著,理解能力较弱的可以先阅读一些当代的短篇小说集等。通过制定梯度性的选择,符合學生的个性化发展差异。
三、引导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阅读无可替代,需要学生亲历亲为,但并非放任自流,教师的方法指导极其重要,所以阅读过程中要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
虽然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和阅读能力,但是在学生阅读前,老师可以让学生先全面了解作者其人、作品背景、重要人物及人物关系等等;阅读过程中老师要科学设置阅读内容,提炼经典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们对文本有全方位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手法,深刻体会作者情感,感受文本魅力。
开设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并且分享自己阅读文章中的经典部分,或者开读书交流会,或者做经典文段的配音秀,或者改编成剧本排演小话剧……总之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并且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及对阅读方法和阅读感受进行分享,教师要加以评析、点拨和提升,提高学生持久阅读的耐力,最终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另外,要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效的结合,让学生能够在练习中能够达到写作和阅读能力的双重提高。在阅读完一篇名著以后或者完成章节阅读后,引导学生写出读后感,以及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做好批注,以此来实现整体文学素养的培养。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做出阶段性的努力后,老师要积极地予以表扬[2]。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提出高中语文阅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进行纠正并且提供有效的方法来改善高中阶段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教师要加以引导,将整本书做好全方位的布局,教授学生不同的阅读方式,并对学生阅读的心得加以评析等,以此提高对整本书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媛.和学生共读“整本书”:流程设计与策略使用[J].语文教学通讯,2016(17):22-24.
[2]莫欢丹.“以写促读,读写结合”在整本书阅读策略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17(10):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