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丁轶
摘要:录音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它涉及包含声学、材料学、电学等多门学科。用各种物理材料将那些优美的、动听的声音通过各种技术处理掩盖或去除瑕疵并尽量保持其原滋原味记录下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合唱相较于独唱的录音来说,因其人数众多、音响丰富、音量变化极大,在录制的过程中要复杂很多。而在中小录音室中要将合唱能够尽量完美的录制下来需要很多的技巧和经验。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对个人录音工作室录制合唱时可能遇到的情况加以总结。
关键词:工作室;合唱;要求
一、准备过程
准备过程通常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个人录音室往往比较小,所以在混响处理上往往采取强吸音的方式,缺乏混响的反馈。这与排练场及剧场的回响有很大的不同,合唱队员往往对于这个环境的声响感觉比较陌生,所以需要用一段时间通过声音训练或者演唱即将要录制的歌曲来熟悉录音的环境。而录音师利用这段时间进行话筒的摆放,和设备的调试,以保证接下来的录制过程会顺利进行。
在初步熟悉环境后便开始进行试录的环节。在试录时,要对话筒的摆放进行更加准确的和精细的调整,同时要注意录音电平,不要过低或过高平均在-15db左右。同时还要对合唱队员伴奏监听的音量进行调整。因为合唱不像独唱,需要顾及旁边人的声音,所以往往在监听的时候不宜采用耳机进行监听,更适合用音箱来进行伴奏监听。试录完毕后,要及时对试录的声音进行回放,让合唱队和指挥同时聆听。一方面可以增加合唱隊演唱时的信心,另外一方面可以让指挥根据录制下来的声音对合唱队员进行再要求。或对会员的位置进行重新调整。下面就进行正式的录制环节了。
二、录制形式的选择
在实录的过程中,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通常情况下的齐录模式,二是分录方式。采取不同录制方式通常是依照合唱团演唱的水平和对歌曲的熟悉程度来决定的。
齐录模式简单易行,录制效果可最大程度接近现场的演唱效果。在音响平衡和声部和谐上可较为容易的得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但要求合唱团素质较高,或者对歌曲非常熟悉,同时对录音棚的空间有较高要求。
分录模式,录制时间长,因为要考虑到后期混音时各个声部的音响平衡和声部统一,所以录制时要格外注意演唱时音色的处理。但此种方法对合唱团要求比较低,即使对演唱的曲目不十分熟悉,也可以完成录音工作,对录音棚的空间要求比较小。
齐录与分录在话筒选择和摆放上相近,但分录更考验录音师缩混的技术。下面我着重介绍一下分录的过程。分录可分为分声部或者是分男女声。
首先分配好录制时间。因为需要多次录音,所以每个声部可不需同时到达。按照录音的先后顺序可安排好在前一个声部录完的时候,下一个声部人员正好到齐。
设定好录制顺序。一般来说先录主旋律声部后录合声声部。或先录高音声部后录低音声部。因为很多的时候录制和声声部需要旋律声部作为参考。
录制时候的回放。录制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已录完的声部的演唱效果作为将要录制声部的音响参考。因为很多时候靠后期的调整不足以保证各个声部音色的和谐统一,所以在录制过程中要注意经常性的比对。
三、话筒的摆放和运用
话筒的摆放位置会直接影响到录制的声音的效果。如果离合唱队员过近则声音颗粒感太强,个性太突出,缺乏合唱的味道。而距离过远则容易造成声音模糊不清楚。环境的混响过强,影响录制的效果,且缺乏临场感。一般来说,话筒间距1.2米或以上。与演唱者距离一米左右。具体情况视房屋的环境以及录制出来的效果作为参考。多支话筒录制时一定要注意声音的梳状滤波效果。
四、录制时可能遇到的问题
录制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就是录音的电平和伴奏监听的音量相匹配的问题。应保证录制的干声中听不见伴奏,至少也要在演唱的时候听不到伴奏的声音为好,但也同时要保证合唱队员能够听到清晰的伴奏。这就要求录制时的话筒要调成新心型指向,播放伴奏的音箱或乐器要放在话筒的不敏感区域。录制过程中不同的声部对于伴奏的音量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要及时进行调整。
录音与现场演唱不同,合唱队员更容易紧张问题。因此就需要录音师能够尽快的调动起合唱队员的兴奋度,摆脱因紧张带来演唱时易出现的问题。
另外录制时。可分段落来录制,对于最高音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1~2名唱不上去的人来录制。
五、混音时候应该注意到的事情
混音时要做好声音的平衡协调与统一。最好能够听现场演唱来作为混音时的参考。将每句的开头和结尾切齐,去除伴奏声音的干扰。另外做好低切与高切,进一步避免杂音。按照实际队形,或音响效果来调整好声相,使得声音是一个面,而不是一个点,提高临场感和真实性。混响要根据伴奏来选择,让合唱的声音自然地融进伴奏中,在保证清晰的同时有足够的空间感。
以上便是我对个人工作室录制合唱时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的一点见解。总之,个人工作室要想录制合唱,可以说是非常难的一项工作任务。但我们应该尽可能利用手中的器材以及个人的技术水平来完成这项工作。艺术无止境,希望我们能够录音这门技术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