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颖 马小力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形势下,大学日语专业的教学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生源数量的变化、专业课时的不断减少,日语教学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形势。尤其是日语会话、日语听力这样的专业课程。因此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本文以大学初级日语会话课程为例,分析当前初级日语会话课程的危机现象,并探讨改善符合互联网+新形势下的教学模式。提出将外语教学中的翻译法、直接法、情境法、任务型教学法等相融合,以多媒体技术为辅助,配合中日两国教师共同担任会话课的教授形式,提升初级日语会话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级日语会话;教学法;多媒体技术
众所周知,伴随着全球一体化、信息产业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很多领域的创新发展起到很强的带动作用。互联网为我们带来了重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些机遇与挑战,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领域,也影响了教育领域。近些年,我国高考生报考日语专业的理由、态度转变,大学日语专业专业课时的减少,课堂氛围的低迷等,无一不或多或少受到互联网发展的影响。本文以初级日语会话课程为例,分析当前初级日语会话教学的危机现象,探讨改善传统的日语会话教学模式,摸索出符合互联网+新形势的教学模式。
一、初级日语会话教学面临的问题
1、会话教材的老旧现象
现在大学里被广泛使用的日语会话教材比较老旧死板。而在互联网+的社会大环境下,社会生活可以说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日语词汇、表达也受到同样的影响,不断的丰富多彩起来。但会话教材由于受到编辑时间、编辑者收集资料能力等因素影响,通常会落后于社会、语言的发展。因此教材内容不够符合现实生活,使用的词汇、表达不够丰富,导致学生在与日本人交流、接受日本方面的讯息时出现错误的几率增大。
2、教学模式的单一落后
中国大学里日语专业招收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零起点的,即没有日语知识储备的学生。因此在教授初级日语会话时,大部分老师会在考虑到学生的日语能力的情况下,不由自主的按照以前的传统模式上课。传统模式就是老师来讲单词、语法,带领学生朗读单词、例句、课文,背诵会话文,做课后习题等。即使配备了多媒体教室,在初级阶段通常都是给学生听录音、看授课的PPT等,并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的功能。有一部老师会通过任务型教学法,给学生下达会话任务,多半是简单的模仿教材上的会话文编排会话。
3、教师安排的不合理性
各学校在初级日语会话的教师配备上也不尽相同,有的学校会考虑到学生的日语能力,而安排中国人教师用汉语授课;有的学校会考虑到语言学习环境的要素,只安排日本人教师用日语授课。这两种安排各有利弊。中国人教师用汉语授课,可以加快加深学生对词汇、表达、甚至日本社会文化的了解等,但语言的听说能力和日语的思维能力等得不到最佳训练。而日本人教师用日语授课,营造了地道的语言、日式思维训练环境,但受学生自身的语言能力影响,输出的知识量偏少,同时因为听不懂容易引起个别学生的厌学情绪。
4、学生学习欲望低迷
近年笔者在教授初级日语会话时,发现现在的课堂氛围跟20年前笔者在大学求学阶段的课堂学习气氛相比较,学生的学习欲望呈低迷状态。究其原因,(1)受中日国际关系等因素影响,很多学生第一志愿并不是日语专业,而是报考时服从分配被调剂到日语专业,即有所谓的专业情绪;(2)受天赋等因素影响,感到日语学习有难度,力不从心;(3)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学生们很容易通过各种媒介了解日语、日本,而受上文阐述的1、2、3方面的影响,对日语学习没有积极性。
5、专业课时的不断缩减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的高等教育也在进行不断的探索改进,日语专业也在其中。在全国新的日语专业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各学校都在减少日语专业课课时。以东北大学为例,2001年日语会话(二)是72学时,2015年日语会话(二)是64学时,2019年日语会话(二)是48学时。那么如何在不等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达到相同或相近的日语水平,这就为日语教师们带来了新的课题。
综上所诉,目前初级日语会话教学正面临着重大的转折点,在种种问题困难面前,如何改善日语教学环境、转变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是迫在眉睫的大课题。下文将对初级日语会话教学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力争提高日语专业学生的初级会话能力,进而为中级、高级日语会话教学提供参考。
二、初级日语会话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
1、教学法的融合
外语教学法有很多种,比如:翻译法(对译法)、直接法、听说法、情景法、认知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在目前的大学日語专业的会话教学中,翻译法、直接法、情境法、任务型教学法是比较常见的。每种教学法都有自身的特点,日语会话教师通常会主要依托一种或两种适合自己的教学法来进行授课。但是,在社会高速发展给教学环境带来的巨大影响下,要解决现阶段初级日语会话课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寻求新的教学模式。其中各种教学法的融合授课是解决途径之一。下面先介绍一下各教学法的特点。
(1)翻译法。翻译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和模仿范文进行写作的能力。突出特点是:教师用母语授课,授课重点是讲解与分析句子成分和语音、词汇变化与语法规则。 翻译法运用在初级日语会话教学中,优点是: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阅读能力较强,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教师除了可以用母语为学生讲解单词语法外,还可以介绍日本的风俗习惯。缺点是:忽视日语口语教学,学生的语音语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容易失去会话兴趣。
(2)直接法。它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直接学习、直接理解和直接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不允许使用母语,用动作和图画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直接法运用在初级日语会话教学中,优点是:采用各种直观教具,广泛运用接近实际生活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用日语思维的能力;强调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注重语言实践练习,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兴趣浓厚;重视口语和语音教学,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缺点是:排斥母语,使学生对一些抽象和复杂的概念难以理解;没有明晰的语法解释,导致学生说出的话语法错误较多。
(3)情境法。它吸取了直接法和听说法的许多优点。充分利用幻灯机、录音机、投影机、电影和录象等视听教具,让学生边看边听边说,身临其境地学习外语,把看到的情景和听到的声音自然地联系起来,强调通过情景操练句型,在教学中只允许使用目的语。情境法运用在初级日语会话教学中,优点是:情境的创设能够加速日语与事物的联系,有助于理解所学日语;重视整体结构的对话教学,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的语言自然,表达准确。缺点是:完全排除母语,不利于对语言材料的彻底理解;过分强调整体结构感知,使学生对语言项目缺乏清楚的认识。
(4)任务型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的教学理论逐渐引入日语课堂教学,是日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任务型教学法运用在初级日语会话教学中,优点是: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日语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日语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日语交流活动,启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任务型教学中有大量的小组或双人活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要完成,可以更好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内容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启发下,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缺点是:任务的准备、全员参与等环节,需要大量的授课时间,与现行的缩减课时相冲突。
通过对上述四种教学法的介绍,笔者认为,现阶段的初级日语会话教学需要至少这四种教学法的融合,可以以翻译法和直接法为主,情境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为辅助。翻译法解决词汇、语法表达、社会风俗文化问题;直接法为日语学习者的营造地道的语言环境;情境法辅助翻译法、直接法,通过日本人教师的现场模拟解释、多媒体等手段,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之感,进而加强语言的学习运用;而任务型教学法可以运用到课后作业的布置中,针对课堂授课时间的减少,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等,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部分。
2、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随着电脑、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的普及,现学生的学习模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上;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是无限广泛。大学日语专业的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开始接触日本文化,其中以日本漫画为主,还有日本历史、人气组合、综艺节目、各种产品等等。在初级日语会话课中,授课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信息交换的技术。多媒体技术在初级日语会话教学中的运用,优点是:(1)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实时收集教学内容相关最新的资料,解决教材内容、语言的老旧问题。(2)提供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声、图片、视频等资源,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由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模拟、演示等,激发学习兴趣、使之有参与感。同时有助于促进各种教学法的融合。(3)教师在备课时提前查找好相关资料在课堂播放展示,与教师在课堂上亲身示范讲解相比,语言环境更加本土化,同时能够提高授课效率;在下达课后练习任务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既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性,又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间不足的问题。
另外目前流行的慕课形式,笔者认为也是多媒体技术的衍生物。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同步录制上传该门课程,便于学生课上课下的衔接学习。
3、教师资源的分配
前面介绍了通过教学法的融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学习效率。其实笔者认为,无论什么方法,授课教师还是重中之重。笔者所在的学校,初级日语会话教学活动,分别由一名中国人教师配合一名日本人教师,进行共同授课。这样既有效解決了各种教学法之间的矛盾问题,同时也让零起点的学生在学习上,不会感觉无趣或晦涩,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有的放矢。因此建议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尝试这种教师搭配授课。
近年来,在互联网+的社会大背景下,中国高等学校的日语教学也在不断的革新、提升。如何让看似浮躁的日语专业学生提高专业能力,是每位日语教育者的永恒课题。笔者在近两年担任初级日语会话教学任务时,一直在不适中寻求突破,最终得出以上结论。教学法、多媒体技术、教师资源,三者充分配合,营造舒适的日语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是初级日语会话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佐々木瑞枝.外国語としての日本語[M].東京:講談社,2007.
[2]刘犂. 外语教学的直接教学法[J].人民教育,1963年,(1期).
[3]胡才玉.提高学生语言认知能力的日语教学法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12期).
[4]申鑫.大学基础阶段日语会话课的教学模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2期).
[5]孙波.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日语教学方法探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5年,(7期).
[6]徐坤. 基于慕课的日语会话课程教学模式构建[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1期).
作者简介:
郭晓颖、东北大学、讲师、硕士;马小力、东北大学、讲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