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论述对引领农村精准扶贫及脱贫攻坚的思考与感悟

2019-10-21 05:25张洪彬
西部论丛 2019年28期
关键词: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摘 要:到2019年底,实现农村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必须毫不动摇地如期实现,各级党委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的决心、空前的力度,坚决打赢这场攻坚之战,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伟业。

关键词:扶贫论述;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决胜小康

引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和正确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剩余贫困人口较集中地分布于西部连片贫困带及“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相对恶劣、经济基础薄弱、劳动力文化技能不足、思想观念相对保守滞后,贫困程度依然较深[1]。我们要排除一切干扰,力行力坚,确保实现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面对重重考验,如何高效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呢?笔者认为,首要的是严格落实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做到分类施策、精准施策。

一、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论述

到2019年底,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中的最艰巨任务就是脱贫攻坚战。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把脱贫攻坚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并且为攻坚战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安排和计划。近几年我国攻坚力度逐渐增大,规模逐渐扩大,影响逐渐扩张,在坚持不懈的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计划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显著的改善了贫困地区贫困人民的生活条件[2]。

《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生动记录下来,并且,其中总结了我国脱贫攻坚中积累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中系统地展示了扶贫的新理想以及新思路、新战略。在深入学习这些重要论述之后,能够深刻理解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这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人类反贫困事业,建设命运共同体,共建地球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认识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意义

聚焦精准发力攻克坚中之坚,要继续强化精准识别,实施“靶向治疗”。精准识别是精准脱贫的前提[3]。与其他贫困地区相比,深度贫困地区“贫有千种、困有百样”,在破解深度贫困的工作中,精准识别任务更重、迫切性更强。同时,脱贫攻坚是个动态的过程,贫困的形成原因也是形形色色,为保证扶贫脱困“不落一户,不少一人”,就要强化动态精准管理,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因灾、因病、因意外伤害等导致家庭困难的农户再及时纳入贫困名单中,做到“应出则出,应进则进”,精准精细发力,大大提升精准扶贫脱贫的质量水平。特别是在受到不可抗力的因素冲击时,深度贫困人口中的低保户、五保户等非生产性贫困人口,很难承担因病导致的各项费用,必须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筑牢贫困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多重防火墙,充分发挥医疗保险的“中性”减贫效应。

三、脱困扶贫重在精准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尤其是在全面脱贫攻坚向破解深度贫困难题深入之时,如何在脱贫攻坚资源有限的形势下,摸清贫困之根、号准贫困之脉、下好脱贫之方,对于提高脱贫资源配置效率,增强脱贫实际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4]。

(一)精准扶贫农村。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村贫困人口,关键在脱贫开发,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全面小康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各地始终把其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精准施策、奋力攻坚,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在此关键阶段,聚焦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抓住了关键和重点,正当其时。

作为在农村扶贫的基层干部应先全面掌握贫困户的情况,登门入户摸实情,与村民拉家常交朋友,听群众说真话、实话甚至是气话、恼话,把群众意愿与扶贫政策最大限度融合,坚持政策宣传到位、民意收集到位、群众参与到位、评审程序到位。为保证贫困户档卡信息的准确性,经常需要趁着吃饭时间或者晚上的时候入户,确保见人见物,掌握第一手资料,彻底摸清实际情况。“脱贫攻坚来不得一丝马虎,做就要拿出绣花的功夫做。”在入户走访中边查边改、立行立改,逐事逐项对号入座,如期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档卡建设、信息录入等各项基础工作任务。就要以严、细、实、稳、准的工作作风,打好精准扶贫的前夜战。

(二)精准识人,打赢攻坚战。打赢脱贫攻坚战,前提就是要精准识人。只有找准目标、聚焦问题,才能精准施策,也只有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脱贫内生动力的激发,离不开有效的制度激励和物质帮助,也需要给予充分的情感激励。制度上和物质上的扶助加上情感上的慰藉和勉励,能够极大地激发贫困人口的工作意愿和收入的储蓄投资意愿,助推其真正实现从被动扶贫到主动脱贫,从主动脱贫向自主致富的转变。在探索精准脱贫的道路上,要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按照“九不评”的标准,通过“户主申请-投票识别-三级会审-公告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入户登记”等七道程序,在民主评议与监督下,把真正群众公认的贫困家庭纳入建档立卡。唯有底数清了,情况明了,数字准了,脱贫措施才能精准到位[5]。

四、脱贫攻坚贵在以初心立信心

脱贫攻坚高效完成關键在人,重点看干部队伍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轻基层负担,让基层扶贫干部心展望未来,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到现在,剩下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更深、情况更复杂,未来有更多“硬骨头”“硬钉子”等待我们一一解决。作为扶贫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组织的重任、群众的期盼,以更昂扬的斗志、更饱满的热情、更充足的干劲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在扶贫力度、产业发展、政策落实、结对帮扶、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做好“全身体检”,多找差距、抓落实,全面夯实脱贫基础,提升脱贫成效,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时间和人民的检验。责无旁骛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我们每一个扶贫干部都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主动做为,主体担当,实干苦干,创新思路办法。越到紧要关头,越容不得松口气、歇歇脚。摘帽不是终点,脱贫不能松懈,必须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持续巩固脱贫成效,才能确保决战决胜的全面胜利,兑现我们党的郑重承诺。要像黄文秀那样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把青春献给扶贫,用生命坚守初心。

五、结束语

持续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精准施策是决胜方略。只有精准施策才能精准发力,只有精准发力才能克难攻坚。让我们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担当、更务实的作风,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让所有贫困群众感到温暖、看见希望,共享幸福、同奔小康。

参考文献

[1] 贾秀芹.试论习近平扶贫思想之生态扶贫战略思想[J].可持续发展,2019,9(01):7-10.

[2] 何翔舟,张国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三论[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9,(6):54-60.

[3] 李玲佳.我国精准扶贫的现实困境及路径探析[J].社会科学前沿,2019,8(09):1628-1634.

作者简介:张洪彬(1973-10-),男,籍贯: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最高学历:大学,职称: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猜你喜欢
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