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新媒体编辑

2019-10-21 06:49张楚琪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传播效果

张楚琪

摘要:随着移动端的火热发展,新闻报道并非从PC端向移动端简单平移,新闻意识和编辑制作方式正在改写着传统新闻的定义,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坚守新闻专业主义,做出有态度、有深度又吸引人的新闻报道是每个媒体人的思考。本文以2019年12月1日广州突发地面塌陷、政府工作报告、中美军事摩擦等事件切入,通过分析新媒体新闻编辑的现状、传播价值、传播特点,以及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探讨传统新闻编辑应如何转型保持创新的精神和动力,浅谈新时代下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新媒体编辑。

关键词:新媒体编辑;传播规律;传播效果

前言:我国网络媒体发展日益呈现多样化。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已完成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8.5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61.2%。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2.25亿,城镇网民规模为6.3亿。很多网友直接通过网络媒体获取了解社会的信息,如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都是通过新媒体虚拟结构完成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大众文化和娱乐平台。

新媒体编辑作为互联网内容的“把关人”,在传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名合格的新媒体编辑,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还要熟练掌握新闻传播规律,熟悉党的方针政策,灵活运用新媒体技术,有敏锐的新闻触角[2]等,这些素质和修养,需要通过高校教育来培养,更需要岗位培训和自身主动学习,唯有逐步提高,新媒体编辑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新媒体环境中满足“更新、更高”的要求[3]。

“快”是做好新媒体编辑的第一生存要素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速度就是新闻的生命!“【交通消息】广州大道禺东西路口出现路面塌陷(已经采取临时封闭),民警、消防、120已到现场处置,请途经的车辆提前绕行。”这是一则由广州交警于2019年12月1日09:58分发布在微博平台上的一则消息。

事实上,该事件发生时间为2019年12月1日上午9:28,新媒体凭借其覆盖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灵活性强等特点优势,仅仅30分钟时间就把突发事件告知群众。尽管错过了新闻发生的第一现场,但一些有经验的新媒体编辑仍可将一些碎片化的信息经过二次加工,挖掘出新的看点、带来信息增量,实现新闻快速传播[4]。

如,广州交通电台微信公众号(同日11:29)、广州地铁微博(同日12:26)、FM1052羊城交通台微博(同日12:40)、大洋网(同日12:59)等多家新媒体相继发布该消息,并对事件进行相关报道。当天,市民通过新媒体的发布,看到了关于广州大道禺东西路口出现路面塌陷的报道,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出行线路和时间,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从路面塌陷这则消息的传播来看,新媒体在突发事件方面也能表现出正能量作用。

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轨期,突发事件的出现和爆发是具有无法预见性的[5],会影响正常社会秩序的运作,使人们既得利益丧失,严重者甚至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威胁和损害,乃至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那么,正确引导和有效发挥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正能量作用,就成为我们不可回避并应该深思的重要问题。

“万金油”是新媒体编辑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

作为一名基层媒体的新媒体小编,认为一个完整的新媒体作品主要由2大基础部分组成,文字和图片,是必不可少的。

文字,是传统媒体的基本要素,也是新媒体作品的基本要素。新媒体编辑有别于走在一线的记者,他们不是掌握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人,而是对记者传达回来的消息进行再加工的角色。因此,新媒体编辑要比传统媒体编辑具备更多搜集资料、整合资料、判断信息源的能力。再者,新媒体还要讲究速度。尤其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发生后,首先发声的媒体往往最能赢得群众关注,这对于新媒体编辑的应变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图片,无论在传统媒体还是在新媒体中,都能够为一个报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张灵动十足的照片,能让事件再现、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点在新媒体作品中体现更深。新媒体的网络空间更为广阔,不像报纸、电视这一类的传统媒体,受到版面、时长、档期的限制,因此新媒体在编排上,比传统媒体更为灵活,如白云区舞火龙、老旧小区微改造、大美白云系列报道、雕塑公园勒杜鹃花展等等的新闻报道,新媒体编辑可以以多种思路的排版去呈现同一个新闻报道,先图后文、先文后图、一图一文、多图一文等。在此类别的新闻报道中,图片给予观众的感知度比文字要深刻得多、冲击力更大。文字的作用是表达,同样地,图片也是一个具有事件表达能力的素材,它是有内容的,这就要求新媒体编辑在对图片、文字进行排版的时候,不仅要有整合文字的能力,还要同时具有图片思维能力,才能使图文相得映彰。

“创意”是新媒体编辑能否造就“爆款”新闻的关键点

在今年全国两会,从客户端和微博首次跨平臺的视频直播到V全景展示人民大会堂,人民日报新媒体在创意传播上做出了新高度。两会期间,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全媒体平台的众多H5产品,不止有图文解读,还有视听,甚至游戏互动的形式,这些新媒体产品“高大上”地出现,“接地气”地走入百姓家,几乎刷屏了微信朋友圈。

在2019年3月5日的上午,在李克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结束的两小时内,H5产品《原声回放!一起来听总理的工作报告》上线人民日报客户端,在百姓中形成裂变式传播,当日点击量超过200万次。

以上举例的各种琳琅满目、花样繁多的新媒体报道,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到今年两会中来。新媒体以其直观、便捷、良好的互动性,很好地发挥了移动互联网在克服时间、空间限制等条件方面的优势,为读者带来了一个即时、全面、立体的两会。同时,也表现出了新媒体在新闻报道和传递正能量方面大大提高了时效性,对正能量的传递有着不可替代之作用。

除此以外,新闻标题还是新闻价值的重要判别信号[6]。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新闻标题承载了更多意义,尤其是在浅阅读、快阅读时代,标题在出新出彩、引流方面更大有可为,精彩的标题关系到文章内容能否得到顺利传播。

网络新闻标题因字数有限[7],需要制作者抓住新闻的关键点,高度提炼,将新闻中的重点、读者最感兴趣的部分凝练出来,这就要求标题制作者在吃透内容的基础上,从读者角度出发,了解读者的心理需求。如,美军百架战机逼停我舰队,随后傻眼了! (其实就是中美海军实力对比);老婆不小心把银戒指掉进了牛奶里,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其实就是过期牛奶用途)。

又如:人民日报评出的2019年3-4月的好标题作品,其中的一等奖的标题是“(主)废水少,才能少费水 (肩)净水机新国标划定 35%的用水效率红线,高耗水产品面临淘汰”。这个标题高度凝练,概括性很强,两个同音字前后押韵,使标题读来更加朗朗上口,可以一下子抓住读者眼球。从读者心理角度分析[8],当看到“废水”和“费水”两个同音字,条件反射会吸引读者再次品读标题,引起读者兴趣,从而进一步阅读文章。

总之,在5G已经来临的新时代下,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媒体编辑,除了要具备传统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外,还要有“一马当先”“快如闪电”的新闻触觉;以及“来稿就编”“来图就修”的全能战斗力;更要有“鬼马精灵”的头脑迸发出无穷无尽的创意。有了这些基本素质,我们离一名优秀的新媒体编辑,也就更近一步了。

参考文献:

[1]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08:15-20

[2]黄瑚.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3]赵丽丽.试论新媒体时期编辑角色转型[J].北京:中国传媒科技,2017,(8).

[4]王海霞.新媒体时代新闻编辑的定位和转型探究[J].电视指南,2018,(10).

[5]盛宁.鲍德里亚·后现代·社会解剖学[J].读书,1996,(8).

[6]孔洪刚.网络新闻标题的退化和异化[J].新闻实践,2008(10).

[7]张璐.微信推文标题对人们点开意愿的影响分析[J].东南传播,2017年(6).

[8]张骏德,刘海贵.新闻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传播效果
传播学视角下应用型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的渠道与效果研究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明星微博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研究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夏洛特烦恼》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原因
从四个维度提升典型人物报道的传播效果
学者型记者的价值及时代需求
论纪录影像中文化传播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