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显中
摘 要:小学二年级数学是依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而定制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接受能力不同,积极改变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促使教学效果达到最高,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是奠定学生数学基础的重要阶段,在该时期,由于学生认知水平有效,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有所不同。所以,为避免教学误差,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的能力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明确学生的短板,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开展更为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做好数学备课,进行授课知识点拆解
做好教学课案首先必须要研读课文。对于新手老师来说,没接触的课文先读一两遍,对文本有个比较直观的感受,把课文重点拎出来。其次,应按照初读数学课文的感受,理清教学重难点。另外,还需要按三维目标基本方式,写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项目标。最后,授课过程拆解是重点,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包括:获取学生注意力、建立连接、介绍框架、激活旧知、引入新内容、练习反馈、复习、设计行动计划、课程收尾。这需要在老师提前熟悉和理解课件的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的自我二次设计。比如在试讲环节,除章节本身内容外,还要能够表达清楚每个步骤的意图和前后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
例如,讲授《认识秒》这节课,知识的拆解就分为时钟的认识以及时间的概念。所以在进行教授时钟认识时,教师可以自带一个时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可以帮我们知道时间表示的是几时几分。当教师拨出8时就问:“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指名回答)当指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是8时。这个时候就板书 8:00。当拨出5时,就问:“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指名回答,并指名学生扮演5:00)当拨出11时,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同桌互相说一说,并在草稿上写出11:00,再指名回答、扮演)所以通过这种方式,便让学生很快速发现时钟规律: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为了让学生们有时间概念,还可以设置一个活动环节,如用30秒背乘法口诀,看能背多少句。学生们很喜欢这种竞赛类型的活动,因为他们觉得富有挑战性,这样也会牢固学生对乘法口诀的掌握。
二、明确教师定位,学生有效参与
好的老师应该是:心中有学生,脑中有课程,浑身是教法。对老师的定位:老师就是课程的“编、导、演”,这是关于老师的定位。其中,“编剧”实际上指准备工作,根据课程内容,选择适合的讲解方法、教学方法、计划教学活动和时间安排。“导演”就是让哪些学生来协助老师一起演完这堂课。“演员”就是说老师是一个好演员,除了完成说话内容,还要有语音、语调、表情、肢体的配合。还要有神秘的技能、传奇的经历、包罗万象的故事和催人奋进的激情。
例如,在教学“认识方向”这节内容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们能够分清楚“前后左右上下”和“东西南北”,因为这节课内容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学生们学起来压力也不大,因此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活跃课堂氛围。这节课,教师便可以给予自己定位,将其定位成“提问题的人”,并让每个学生轮流说出自己附近的同学是在自己的哪个方位,这样他们可以很好地分辨方位,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的方向感。这节课的课堂氛围很活跃,在后续的相关习题中也可以体现出来。
三、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要以终为始,在小学数学二年级教材中,应明确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这是教育的重点。每一位学生由于思维方式、个人经历及所处的教育环境等有所不同,造成个人学习能力及知识接受程度有所不同。即便是对于较为基础的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程而言,每一位小学生也会存在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的差异。而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活动性课堂,应以锻炼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能力为主,那么在課堂中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就是教学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一般可以分成三类,理解能力强,中等、稍差、一般来说,老师的教学重点应该在中等生身上,稍差的学生只能通过非授课时间或其它方法解决。老师要设计三类不同的问题或者操作,让每个学生练习,展开“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讲解“米与厘米”的概念时,首先要教会学生怎么去使用刻度尺,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有20%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弄懂米和厘米概念。这时教师便可以让对概念比较模糊的学生上讲台来,带上自己总长为20厘米的尺子,并把教学用的长尺给他,要求他量出教室的宽度是多少。在这节课上,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促使课堂上的全部学生明确的区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刻度”的概念,还能增加课堂趣味性,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学习。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应立足于教育课程标准,设计相应的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开设一些开放性思维活动的课程,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魏国章.探究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效率提升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6).
[2]张艳艳.让思维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小学二年级数学差异对话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小学),2017(6).
[3]陈汉东.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除法教学的优化策略[J].考试周刊,20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