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铭琴
小学数学这一学科本身就具有着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才能在学习中积极应对、轻松自如,达到理想中的教学成效。因此,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等,将自身的教育效用展现出来。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新课标指出,数学思维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必备的一项因素,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外,也应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得学科价值得到彰显。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深化在此方面的认知,意识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保障学生的数学学习得到持续、有序的开展。
1 实行数形结合,培养思维能力
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一定要在教学中发挥好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找寻到知识间的联系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在分析中实现数学思维的运用,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比如,数形结合的引入,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这一方面就有着较大的效用,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理想选择之一。
例如,在讲解“长方形周长”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假如教师将计算公式直接的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话,就会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来活跃学生的思维,比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出长方形,将四边之和=周长的关系展示出来,使得学生在实际观察的过程中思维始终处在活跃状态,使其掌握公式的来源等,以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度的同时,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显著性的增强。
2 注重情境创设,培養思维能力
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也应结合小学生现阶段的思维特点,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等,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但在这其中,教师的情境创设和应紧扣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中的创设效果,使得学生的学习难度得到降低,达到理想中的培养效果。
例如,在讲解“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基于学生抽象能力不强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为学生创设出直观、生动的情境,使得学生的思维处在活跃状态,促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教师可以先在大屏幕上学生展现一些经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的美丽图案,让学生进行观察;而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适当提问:“你觉得这些图案都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些图案具有着怎样的特点呢?”“你在实际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相似的图案呢?”等,引发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等,为学生预留出较强的自主空间,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将数学教学的内涵和效用更好地展现出来。
3 结合实际生活,培养思维能力
针对于数学这一学科而言,该学科本身就具有着非常强的应用性,是源自生活、归于生活的,与实际生活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就可以实行实际生活和数学教学的紧密联系等,引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深入性的思考,使得学生本身的思维能力得到真正的增强。
例如,在讲解完“百分数”这一知识点之后,教师就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使得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知识实现学以致用,使得学生的思维在这其中得到锻炼等,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任务,对自己家里每个月的消费情况进行统计,并将各项开销在总开销中的占比计算出来,在后续的课堂中进行展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起到锻炼作用,使得学生实现学以致用,将数学学习的价值展现出来。
4 引入动手实践,培养思维能力
动手操作也是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路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可以以此入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理想中的培养效果。
例如,在讲解“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全体划分成几个小组,让其自己动手折出长方体,并以交流、探讨的方式,对计算公式进行推导等,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
5 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在实际培养中,只有秉持着充足的信心和耐心,才能达到预期成效,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但在这其中,教师也应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促使培养目标的达成,使得培养效果达到预期。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城关回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