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杰
【摘 要】 学习来自于生活,生活服务于学习,在倡导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更需要坚守陶行知老先生的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谈谈如何在课堂中巧妙利用生活这一桥梁,架起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 生活;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句话的意思即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生活与教育本就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的经验总结,学到的内容与能力也将为其日后的生活所服务,是以生活化教学成为了我们新课改中所提倡的。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书本上枯燥内容与现实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让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再是空洞说教,而变成我们伸手可触的现实。
一、确立生活化的教学目标
我们常说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模式,教师树立起生活化教学的概念,才能确立起生活化的教学目标。这也要求教师能注重发掘身边可利用的素材,将课程标准与学生的具体学情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制定出既符合课标又能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进而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堂学习。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以礼待人》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设计了生活化的教学目标。首先,道德与法治的课标要求学生要养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的品质、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道德规范,结合初二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学校里存在因小事与同学发生摩擦,在家中顶撞父母等现象,制定了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如下:知道什么是“礼”以及“礼”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确个体学会以礼待人对社会发展及进步的影响;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文明懂礼的中学生并回忆自身在校园生活中有哪些不礼貌的行为,对以前的自己做出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让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实践认识到“礼”在处理人际关系当中的重要性,又将礼从日常生活引申到了社会生活及国家发展,让学生认识到个体的发展对集体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家国情怀。
生活化的教学目标,可以降低学生与教材知识之间的距离,让课本的知识鲜活起来,知识内容更加真实可触,这样学生也更易接受并将其应用于具体实践。而教师需要结合课堂实际,将生活化的案例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对接学生的生活原型,链接教学内容。
二、活用生活里的时事政治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素材,将生活中的素材经过筛选,灵活地应用于课堂当中,不仅可以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对教材上的内容产生更多的兴趣,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我们的国家,他们身处的环境都有更多的认识。为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公民参与、法治意识提供现实事例,让学生更加认同教材的科学性与真实性。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合理利用网络》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活用了生活中的时政材料。首先,本课的课标要求学生要理智地参与社会生活,树立遵守社会规则、遵守法律的意识。在社会发展的今天,网络早已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了我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网络暴力事件,谣言传播却屡禁不止,许多网民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便成了网络暴力的参与者与制造者。我们现代的中学生需要学会辨别分析网络信息,不以讹传讹,做到谣言止于智者。为了让学生意识到网络生活同样需要遵守法律、恪守道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用了近期网络上扭曲革命先烈的一个热点事件,在总结的环节,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析,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网络虽然是虚拟世界,但也是法律管辖的范围,革命英雄在任何环境下、场景下都是不容扭曲和污蔑的。我们要学会在虚拟的世界里辨别是非,传播正能量。
初中正是学生品格养成的关键期,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通过生活中具体事情的分析,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认识到是非对错,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时事政治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提升道德与法治观念。
三、培养生活中的道德观念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信息高速迸发的时代,许多国家大事、社会奇闻、先进事迹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你的视野里、脑海中。初中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比较差,容易被错误的舆论所引导,所以教师在活用生活中素材的同时,要注意帮助学生辨明是非,教会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不要被不良的舆论所引导,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尊重他人》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便将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养成正确的观念。首先,教师在上课之初,先出示了一组图片,一张是运动场上两名运动员比赛前的握手,一张是一个人随手将垃圾扔在了环卫工人刚刚清扫过的道路上,让学生在看完图片后谈谈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可以准确地说出图一让人更舒服一些,图二的主人十分没有礼貌,没有做到尊重他人。教师继续提问在现实生活中你还遇到过像图二这样的状况吗?学生表述后,教师总结道:同学们对比刚才说的事情,在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发生过呢?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常态为切入点,让学生可以有话可说,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并在讨论中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良好的道德与习惯往往都表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当中,将生活中的小事带入课堂,也相当于给了学生一面镜子,方便学生认识自己的行为,反思个人的习惯。这样的学习不仅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基于自身核心素养发展提升而學习,久而久之,学生的能力得到应有的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也充分体现了它自身的价值。
总之,学习与生活不应脱离开来,通过生活中小事或社会现实,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这既丰富了的学生的视野,也活化了课程的内容,对于实现“立德树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人才都是有利而无害的,其具体应用还需教师们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