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就像是一根拐杖,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及将来的工作中走得更稳、更远。作文写作是检验语言文字运用水平的一项综合性能力测试,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长期以来,老师教得费劲,学生写着头疼,如何行之有效地开展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作文教学的关键。通过问卷调查及座谈等途径,我了解到,教师怕教作文的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学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学生的写作习惯和思维难以在短期内扭转,教学效果不显著,再加上平时的教学任务重,作文批改很难及时完成。种种因素给教师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改变老师怕教、学生怕写的现状,形成高一年级学生作文教学的长效机制,为其将来写作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提出如下作文教学策略。
一、激发写作兴趣,引导自主学习
好的文章来自于好的灵感,而灵感的产生则需要兴趣作铺垫。兴趣是写作的动力。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贴近生活,激发灵感
一切艺术创作都来源于生活,写作同样如此。平时,老师要多引导学生关注、体验生活细节,让他们因体验而生感想,因感想而动笔写作。在校运会赛场上,运动员们奋勇争先,赛道两旁,师生摇旗呐喊,场面激烈而感人。在道德讲堂中,感人至深的短片、引人深思的经典、由衷美好的祝福,无不让人深有感触。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后,我都不失时机地以这些活动为主题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即有感而发进行写作,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和信心,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文的情趣和写作的乐趣。
2.争先创优,榜样带动
有比较才会有进步。教师要积极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营造人人向上、精益求精的写作氛围,从而有效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身边一切条件展示优秀作品,在班级中形成写好作文的良好风气。如优秀作文当堂诵读、上墙展示、微信朋友圈推荐,或向校园网站、广播站及各类报刊杂志投稿等。实践证明,学生的作文一经发表或播出,给他们带来的鼓励和对周围同学的影响是巨大的。
3.言语鼓励,润物有声
一句鼓励的话语会给一个黑暗的灵魂带来光明,给一个迷路的旅人带来希望。在作文评价中,对后进生的些许闪光点应及时表扬,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写作的动力;对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应在肯定优点的同时找出不足,使其有更高的目标,并不懈前进。作文评语也不应泛泛而谈、千篇一律,新奇有趣的评语更能让学生记得牢靠、有所提高。
4.廣泛阅读,丰富积累
书读得多,知识才丰富,写作才能游刃有余。课堂阅读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想方设法拓宽学生的阅读面,通过在班里设立图书角,交换课外读物;利用课前五分钟,分享好文佳句;写摘要、写随笔、做剪贴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并从中汲取写作的营养,积累写作材料。这样日积月累,等到写作时,好词好句才能“源源不绝”地从笔尖流出。
二、培养分析能力,把握写作主题
1.抓点题,分析文段中心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运用了开篇点题、结篇点题的写法,很多段落也多在开头或结尾处进行总括。这些关键的语句是课文的主题,也是文段的中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这些中心语句,梳理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分析能力、谋篇布局能力,使学生在写作时不至于偏题。
例如在一次作文练习中,我给出的话题材料是“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农民们都准备收割。有一人发现他的麦子中还有一穗泛青,于是他决定继续等待。结果等这穗麦子黄了的时候,其他麦子都已掉落在地”。要求以“等待”为话题,写作文。“等待”常能表现人的耐心,多是些好的方面,但这次的材料却在表现“等待”的坏处。只要学生能抓住材料中最后一句这个关键句,他们对主题的分析和把握就不会偏离太多。
2.抓解题,捕捉中心词语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课文通过题目把主题体现了出来,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这类课文教学,应先抓解题,指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捕捉文章的主题,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作者是如何展开描写的,让学生悟出写作文时也可以从题目来表现主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拟题和抓住写作的关键。
例如在《家乡的美景让我陶醉》一题中,部分学生整篇作文都在描写家乡的景色如何美,却完全没有表述出自己的感受,内容偏题。这时,只需引导他们抓住题目中“美景”“陶醉”这两个关键词,让他们懂得在写景的同时还需适当抒情,就会很快达到培养学生通过解题把握主题的目的。
3.引联想,扩展升华主题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要指引学生进行适当联想。这就需要学生平时能够关注社会、关心身边所发生的事情。知道得越多,联想才会越丰富。适当的联想能更好地挖掘材料的主题,产生更多丰富多彩的、有新意的写作思路和内容。
例如一次考试给出了这样一段材料:“在非洲,羚羊每天早上一醒来,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向前奔跑,这样它才不会被狮子吃掉。狮子醒来想到的第一件事也是奔跑,因为只有这样它才不会饿肚子。”请学生以“奔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看到这段材料后,关心时事的学生自然会联想到现在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激烈的竞争,不“奔跑”就没法生存,不努力奋斗就会被社会所淘汰。不局限于文题,充分发挥想象力,会使作文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学会谋篇布局,作文有条有理
1.结合阅读,教授方法
读、写是密不可分、互相促进的,会读自然会写。
指导学生阅读,最初应放在课内。在课文教学中,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上。经过长期实践,学生会发现有的按事情发展分、有的按时间先后分、有的按地点转换分。指导学生阅读、分段,会给他们的写作带来巨大的帮助,能使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将课上所学的知识自觉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变被动分段为主动分段,文章格局、语句也会更有条理。
2.学拟提纲,指导运用
提纲就像是文章的骨架,骨架匀称,整体才会美。在高一学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拟写作文提纲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学会想好再写,避免出现想到哪儿写到哪儿、语句混乱、主次不清的现象。
在教会学生分段的基础上,再逐步要求他们写出段落提纲及段内语句层次提纲。在划分层次的基础上,拟出小标题,引导他们学习布局结构、详略安排,学习如何层层深入地引出主题、展现主题,如此按部就班地安排学生进行仿拟作文提纲的训练。不求成文,只需表达清楚自己的写作思路,以此来增加训练密度,培养思维能力。
四、重视作文讲评、修改,引导学生不断进步
1.同学互评互改,激发兴趣,取长补短
全班作文通常都由老师批改,费时费力,效果却并不好。作文评价方式应多种多样,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改,或当堂朗读,集体评改,使学生成为评改的主人,在互动交流中获益。
在互评过程中,大家能够取长补短,积极鉴赏,勇于表达,共同进步。
2.借鑒范文,寻找差距,培养美感
在作文评价过程中,只局限在评语的点评上未免太过空洞,教师可以提供范文让学生借鉴。通过引导学生精读范文,能让学生对比、感悟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从而想到“哪儿要改”“要怎样改”。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培养他们欣赏美文、品鉴美文以及分析查找自身不足的能力。
3.全体指导结合个别辅导
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进行全体指导和个别辅导。可以综述整体问题,解决普遍问题,也可就个别同学的突出问题进行课上点评、课后辅导,以起到警示全体、提升个体的作用。
只有发挥好教师引导者的作用,因势利导,带动学生积极参与,作文讲评才会行之有效。
4.二次修改,体会、进步
在上述作文讲评活动后,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对作文进行二次修改,让学生充分吸收修改意见。如果不重视二次修改,就会使前面的交流切磋流于形式。二次修改是内化、吸收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从高一开始就要打好基础,培养他们分析主题、谋篇布局的能力,让他们养成自评自改的习惯。有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作文教学将不再是教师难于下手的难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积累、探索,丰富高一年级语文作文教学的形式,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