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尚军
摘要:结合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客观地分析了高职—本科衔接贯通培养职业教育在办学理念、选拔方式、人次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现状,提出了促进高职—本科衔接贯通培养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和建议,以期对今后职业教育研究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高职 本科 衔接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5-0039-02
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我国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主导产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步过渡到技术密集型,对人才需求逐步转向技术型人才。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委组织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其中指出:“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2019年1月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这些文件的出台,都指向技术性人才培养升级这一目标。落实好这些规划、方案及文件的精神,探索出切实可行的高层次职业教育模式是当前一段时期职教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甘肃省高职—本科“3+2”衔接贯通培养现状
2015年6月,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和兰州理工大学积极合作,签署《高职—本科“3+2”衔接贯通培养合作协议书》,同时向省教育厅递交同意试点的请示,2016年6月,省教育厅批复同意开展联合培养工作。2016年9月开始招生,采用高职—本科“3+2”衔接五年一贯制贯通培养模式,前三年为高职学籍,由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择优录取,来自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风力发电工程技术这两个专业63名同学成为第一批试点培养学生,三年后在兰州理工大学新能源学院接受两年普通本科教育。随着高职—本科衔接贯通培养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打通了甘肃省高职—本科衔接贯通通道,搭建起了高职—本科贯通培养的立交桥,开启了甘肃省本科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之门,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甘肃省高职—本科“3+2”衔接贯通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甘肃省高职—本科“3+2”衔接贯通培养试点因办学主体分立,专、本办学理念差异等因素,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办学理念存在一定的分歧
高职高专教育近年来发展较快,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多种培养模式共同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在日常培养中强调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突出技能的办学理念。而本科院校在悠久的办学历史中形成成熟且相对固定的办学理念,强调扎实的理论基础,注重研究性人才的培养,与企业技能岗位的融合性方面和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要求弱化。在重技能和重理论这两种理念的差异中很难找到恰当的结合点。
2.培养专业及对应专业单一
甘肃省高职—本科“3+2”衔接贯通培养设立之初,为积极稳妥推进,只设立了一个本科专业即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第一年只对应风力发电技术和光伏材料準备技术这两个高职专业招生,随后两年拓展到从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太阳能光热技术与应用和风力发电工程技术四个高职专业招生。本科专业的设置单一和对应高职专业较少,很难满足广大学生需求,缺少带动效应。
3.选拔方式单一,生源基础薄弱
甘肃省高职—本科“3+2”衔接贯通培养模式入学选拔借助于普通高考,学生填报志愿,依照分数择优录取,方式合理。但由于这一培养模式牵头院校为本科院校,对此种培养模式没有足够的重视,宣传力度不大,又是新的办学模式,社会知晓度不高;招生专业单一,且试点专业为本科、专升本招生较困难的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以上诸多因素导致考生积极性不高,生源成绩逐年下降。
4.师资队伍缺少融合
甘肃省高职—本科“3+2”衔接贯通培养虽然采用一体化培养方式,但前三年主要由高职学校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后两年由本科学校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这两类学校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侧重点等方面各有特点:高职教师更侧重于实践和动手能力方面,本科教师更侧重于理论和知识探究验证方面,两类教师在教学中缺少融合和沟通。
三、进一步优化甘肃省“高职—本科“3+2”衔接贯通培养的对策
针对甘肃省高职—本科“3+2”衔接贯通培养模式试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就优化该试点项目以达到整体推进的目的,现提出以下对策:
1.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培养是一种全新的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体系,是两校之间两种层次办学机构和制度的衔接与合作。要实现联合培养,办学机构的设置和制度的重建是首要的且最为关键的环节。优化现有的运行机制,改变本科院校牵头这种单一模式,借助承办本科、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建立由本科和高职院校双方共同参与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办学机构,摆脱现有本科和高职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制度的束缚,对高职—本科“3+2”衔接贯通培养办学属性准确定位,形成切合实际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使高职—本科“3+2”衔接贯通培养模式办成人才培养层次、培养目标和培养质量优于高职,区别于普通本科的应用型本科层次,真正实现其办学的“应用”和“本科”属性。
2.扩大专业招生面,增加学生的选择面
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家长和学生对这一新生培养模式的了解和认可程度,从而保证生源质量和数量,适度增加计划投放,扩大招生和培养规模。坚持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结合甘肃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增加试点专业类别数量。根据市场调研设置专业大类,摆脱专业目录限制,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按专业大类招生,学生进校后通过一年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及对专业有初步认知后,可以二次选择专业方向或针对不同专业方向交叉选择喜欢的专业课程,选择有市场需求的、有兴趣的、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从而使这一新生的培养模式能健康发展。
3.完善选拔机制,实现合理的退出和补充机制
高职—本科“3+2”衔接贯通培养是两个段、一体化的培养,对后续接受教育的可能性要充分考虑和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前三年的培养过程中要设置灵活的自愿退出、强制退出和合理竞争替补的退出与补充机制,而不是只要学生一进校不管是不是合适都变成一劳永逸的事情。要充分考虑竞争机制,真正实现培养目标。通过遴选和退出机制淘汰分流不适合进一步接受本科层次教育的学生,同时通过每次遴选退出后的空余名额再补充学习能力强的高职学生进入,形成良性竞争机制,真正盘活高职—本科“3+2”衔接贯通培养模式资源。
4.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强化教师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理念和能力建设
高职—本科“3+2”衔接贯通培养模式在建立相对独立培养机构的基础上,要建立一支相对独立和稳定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这一培养模式的健康成长。实现高职—本科的贯通培养,专业师资的有效衔接十分重要。从高职学校抽调的教师多倾向于实践教学的教育和研究,从普通高校选配的教师多倾向于理论教学的教育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吕景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永远在路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24-28.
[2]孟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框架下高职本科发展策略选择[J].职教论坛,2014(31):54-58.
[3]何敏,黄百祺.“3+2”高职本科衔接试点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广东教育,2018(1):16-18.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