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环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兴趣一般是经过“好奇—求知—爱好—入迷—追求”的过程之后形成的。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理,抓住知识生长点,创设情境,在课前提出预设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抓住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让学生感兴趣并不难,难在既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又恰到好处地关联起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比如,在讲到《旋转》这节课时,我借助电子白板的“刮刮奖”功能,提前做好几张“奖券”,利用电子白板中的點名器随机抽取,让学生刮奖,这样既借助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实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又激起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强烈兴趣。
在知识生成处,引导学生探究。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大胆求异。在学生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共同探讨,交流分享。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对知识有一种内在感知。如,在《旋转》这节课中,为了让学生巩固认识旋转的中心点或轴、方向、角度这三要素,我首先在电子白板上呈现一个钟面图片,利用白板工具中的自由拖拉、旋转功能,实现旋转的顺时针与逆时针。
接下来出示本节课的例1:从“1”到 ,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60度;从“3”到“6”,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从“6”到“12”,指针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了 。问题出示之后,我并不急于去讲解,而是引领学生仔细审清题意并思考以下问题: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大格?每个大格对应的角度是多少?顺时针和逆时针分别是往哪个方向转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探究,对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得出自己认为比较合理的结论。
在反馈交流环节,孩子们运用白板的手写笔、画图、拖拉及页面延展等功能,在白板上踊跃分享自己探究的结果与思考过程。在交流分享中,其他学生可以提出质疑,展示者做出合理解释,最后全班同学共同确定方案的可行性。
在知识深化处,提升学生思维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讨论的交流,学生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极大地激发了求知欲。在这一阶段,并不是每一个孩子对应用题的知识点都牢固掌握,教师还要及时提问,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结合学生的交流展示过程,充分发挥电子白板的优势,用电子白板中的直线旋转功能和书写笔等功能,直接对指针按要求进行旋转,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每节课结束,我都会在本节课的基础上进行能力拓展,这样对学有余力的孩子来说,能增强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数学方面有天赋。这样不仅对开拓孩子的数学思维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有利于增强其自信心。
(责 编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