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审美教育的三个策略

2019-10-21 07:14李丽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语调朱自清乡愁

李丽

中学语文开展审美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教材在选文上注重文章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注意选取人文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文学作品,所以书中大量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文章,不仅塑造了许多美的形象,而且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美育再合适不过了。

一、再现课文情境,激发审美情感

写景抒情散文讲究声、色、味、情,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出散文的美,要给学生美的享受,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实现此效果。

如教朱自清的《春》时,笔者通过朗读、运用幻灯、粉笔画、语言描述、录像等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并选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闹春的图片或动画,辅以音乐制成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被朱自清笔下展现的生机勃勃的春景所感染,感受到缕缕春风、醉人春意。这样能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加强朗读教学,获得美的享受

朗读在语文教学的美育渗透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要想读出文章的内蕴情感,就必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如朗读鲁彦《听潮》一文,体会感情变化,一至四自然段为叙事语调,海睡图则为舒缓、柔和的抒情语调;海醒图、海怒图则是激昂、奋进的语调;最后一段,作者直抒胸臆,抒发他热爱大海的感情,语调舒缓、满怀深情。反复朗读课文中的语言、情节,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大海,读者和作者的感情才能交融在一起,這时美感就自然产生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散文的美感,应通过朗读体会出来。朗读应讲究灵动。如教朱自清《春》一文时,可采用齐读、赛读、小组读、单个读等方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手法,体会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真切感受景与情结合的美,并运用本文写景方法进行一次小练笔,体验生动叙事的快乐。

三、欣赏诗歌之美,升华人文素养

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古代诗词语言极度凝练,所蕴含的人文内涵都极其丰富。例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全曲仅28个字,却写了富有特征的九种景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西风、瘦马、夕阳。一个人物:断肠人。按照我国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枯藤老树昏鸦”点染出来的“哀景”,正与“小桥流水人家”展示出来的“乐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正所谓景景相连,物物含情,情景交融,臻于化境。

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从悠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四个意象,却道出了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漂流到孤岛上的千千万万同胞的思乡情怀。对比阅读《天净沙·秋思》和《乡愁》,古代与现代,时空的跨越,体会共同的主题“乡愁”,不一样的内涵与人文底蕴。

语文课程的美育天地是极其广阔的。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确定美育具体目标。寓美育于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的各项活动之中,自然会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

(责 编 行 之)

猜你喜欢
语调朱自清乡愁
乡愁
乡愁
朱自清的较真
浅谈英语语调及英语教学
回头一望是乡愁
朗读基本技能:语调(一)
朱自清的蝉声
谈汉语特殊疑问句的语调类型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
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