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本余,闫 艳,任沛尧
蹦床属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这一项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身体素质不仅是形成技术动作的重要条件,而且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伴随着蹦床运动评分的日益客观化,蹦床项目的制胜因素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其中飞行时间成为影响运动员成绩的首要因素,其次是难度,技术分值排到了第三位。由此可见,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佳绩,在拥有高难度的基础上,还应获得最大的腾空高度,而这两者的提高均依赖于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因此,将青少年男子蹦床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敏感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在此基础上确定优秀范围,以期提高蹦床运动员选材的精准化程度,并为简化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选材程序提供参考,同时对平时运动员身体素质方面的训练提供借鉴。
笔者以男子蹦床运动员身体素质敏感指标及标准构建为研究对象,并以2017年全国大集训的26名青少年男子蹦床运动员作为数据采集对象(见表1)。所采集的数据均来自2017年全国大集训最后阶段所测试的身体素质成绩。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知网检索和收集与“身体素质”“灵敏指标”“蹦床运动”等相关的文献资料30余篇,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测试法在2017年全国蹦床大集训期间,根据最后筛选的指标对训练营26名青少年男子蹦床运动员进行了身体素质测试。
1.2.3 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我国青少年蹦床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进行描述,从而对各指标做多元线性回归,构建身体素质单项指标的评价标准。
根据蹦床项目的特点,结合相关文献身体素质的测试,选取了15项身体素质作为初选指标[1];经过与国家蹦床队5名教练员研讨,最后确定男子蹦床运动员身体素质测试指标为:30次垂直跳、团身后空翻10次、屈体后空翻10次、20秒肋木举腿、30秒两头起、30秒背肌两头起、30米冲刺跑、立定跳远、200米跑、八级腹桥。10项测定结果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见表2。
表2 本研究样本测试成绩统计表(n=26)
2.1.1 建立多元回归方程设定Y为成绩;X1为30次垂直跳、X2为团身后空翻10次、X3为屈体后空翻10次、X4为20秒肋木举腿、X5为30秒两头起、X6为30秒背肌两头起、X7为30米冲刺跑、X8为立定跳远、X9为200米跑、X10为八级腹桥。以上述身体素质各单项测试成绩为自变量,以总成绩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变量将被引用回归方程(采用的准则是: F≥3.84,变量将被引入回归方程;F≤2. 71,变量将被移出回归方程)[2]。
表3 自变量进入、移除信息表
表4 模型摘要
表3中在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过程中,先将与成绩线性关系最显著的自变量X2(团身后空翻10次)引入,而后依次将自变量X8(立定跳远)、X10(八级腹桥)、X4(20秒肋木举腿)引入,最终建立了Y与X2、X8、X10、X4之间的四元线性回归模型[3]。
表4体现了随着自变量X2、X8、X10、X4被依次引入回归模型中,复相关系数(R)从0.91依次增加到0.95、0.96、0.97,体现出因变量(成绩)与自变量(团身后空翻10次、立定跳远、八级腹桥、20秒肋木举腿)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4]。根据表6的回归模型系数,最后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其公式为
Y=597.00-5.25X1-94.38X2-7.04X3-8.00X4
2.1.2 成绩与敏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5可得因变量(成绩) 与自变量(敏感指标)之间回归系数依次为-5.25、-94.38、-7.04、-8.00。反映团身后空翻10次、立定跳远、八级腹桥、20秒肋木举腿四种指标对成绩变化的数量关系,说明它们的变化对成绩有影响,具有相关性。团身后空翻是竞技蹦床的基本动作;立定跳远反映的是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八级腹桥反映的是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肋木举腿反映的是运动员的展体水平。因此这四种指标和竞技蹦床的专项技术、专项素质密切相关,是选拔优秀蹦床运动员的可靠的身体素质指标。
表5 成绩与敏感指标间的回归系数
表6 回归模型系数
2.1.3 敏感指标筛选结果分析筛选结果表明:对因变量(成绩)有显著影响作用的指标分别是团身后空翻10次、立定跳远、八级腹桥、20秒肋木举腿。它们不仅对整体功能水平及技术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中团身后空翻10次对成绩敏感度最大,立定跳远、八级腹桥、20秒肋木举腿次之。这也验证了团身后空翻10次作为成绩评判指标的主导性。团身后空翻是蹦床动作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基本动作,其他三项指标分别反映了蹦床运动员的下肢爆发力、核心肌肉力量以及伸展协调能力。
腰腹部和腿部力量是蹦床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重点。八级腹桥是评价平板支撑水平的方法,也是运动队用来评定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的常用方法。它以俯卧支撑开始,分八级完成,要求颈部、肩、腰、臀部保持在一条直线上,且每一级均在上一级基础上完成。[5]20秒肋木举腿是背靠肋木,两手正握横木悬垂举腿,上体不动,收腹举腿至脚碰肋木,是提高腹肌和腿部控制力的有效方法。腹肌力量是完成蹦床动作的纽带,强有力的腹肌力量不仅可以帮助运动员完成高难度动作,而且可以提高动作技术的标准度。同时,该动作的练习也是运动员空中展体能力的辅助训练;立定跳远不仅可以发展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而且还能提高其弹跳力。蹦床项目的特点之一就是动作的“高飘”,这依赖于运动员良好的下肢爆发力。由此可见,敏感指标的筛选符合蹦床项目的特点和训练规律,也具有可操作性。
2.2.1 方差检验方差分析是用F检验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方法。其中F值是根据回归(解释方差)与残差(误差方差)的比例得出的。从表7中可以看出,模型具有统计显著性,说明自变量很好地解释了因变量的变异,因此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7 变异数分析a
注:a.变异数:名次;b.预测值(常数):团身后空翻10次;c.预测值(常数):团身后空翻10次、立定跳远;d.预测值(常数):团身后空翻10次、立定跳远、八级腹桥;e.预测值(常数):团身后空翻10次、立定跳远、八级腹桥、20秒肋木举腿。
2.2.2DW检验DW检验是回归分析中检验自相关的一种方法。从表3中可以看出:DW=1.118<2存在正自相关,因此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
2.2.3 残差检验残差分析对检验回归分析结果、验证回归模型准确性起着关键作用。由表8、图1、图2可看出标准化残差的均值为0,偏差接近1,说明标准化残差接近标准正态分布。而图1和图2也显示出残差的分布基本为正态分布,所以得到的回归方程具有实际意义。
表8 残差统计资料a
图1 标准残差图
图2p—p图
单项评价标准的构建可以直观明确地对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水平起到监控作用。它既可以反映运动员具体的身体素质发展情况,也可以检验身体素质的训练效果并发现其不足,使训练具有针对性,从而达到最佳效果。[6]
单项指标评价标准必须要确定各样本指标的百分位数。笔者将选取10、25、75、90四个百分位的指标,分别用P10、P25、P75、P90表示,从而得到我国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身体素质各单项指标的临界值(见表9)。
表9 我国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身体素质单项指标的临界值情况
根据单项评价标准的临界值制定四项敏感指标的五级评价标准。五级评价标准按照各测试指标成绩的优劣分为优、良、中、下、差五个等级(见表10)。
表10为我国青少年男子蹦床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标准。通过该标准能够清楚地了解和判定蹦床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为今后教练员优化身体素质训练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4]教练员也能够第一时间把握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状况,了解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优势和不足,对后续训练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
表10 我国青少年蹦床运动员身体素质单项指标的评价标准
(1)通过对2017年全国蹦床训练营26名青少年男子运动员的素质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对成绩有显著影响的是团身后空翻10次、立定跳远、八级腹桥、20秒肋木举腿。其中团身后空翻10次对成绩敏感度最大,立定跳远、八级腹桥、20秒肋木举腿次之。
(2)通过对身体素质指标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团身后空翻10次、立定跳远、八级腹桥、20秒肋木举腿与成绩的预测模型,即Y=597.00-5.25X1-94.38X2-7.04X3-8.00X4,并且验证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是切合实际的。
(3)我国青少年男子蹦床运动员具有较强的下肢爆发力、较好的核心力量以及伸展协调能力等特点。
(4)我国青少年男子蹦床运动员单项指标评价标准的构建,对蹦床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敏感指标的筛选对简化身体素质测试程序、提高蹦床运动员的选材精度以及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建议密切关注蹦床评分要素的变化和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损伤情况,进一步对敏感指标进行实践检验。
(2)随着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建立的评价标准也应随之调整,以提高标准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