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放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1100)
课程资源关涉所培养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以及民族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它是重要的国家战略性资源。课程资源的含义是什么?目前国内教育学界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1)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且直接的条件。(2)课程资源是指富有价值的、能够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服务于学校课程的各种条件的总称。(3)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4)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米勒(J.L.Miler)认为,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创造者。为了证明他的观点,他引入了“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概念,遵循(一)学科逻辑与心理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二)直线式与螺旋式相统一的原则;(三)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相统一的原则。课程资源开发的成效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一方面,它可以超越狭义的教育内容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改进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生活方式或存在方式,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让教学“活”起来;另一方面,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之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此外,它还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激发教师的创造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技能的高低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也有重大意义。
日本学者加藤幸次根据综合学习的不同出发点,把综合学习分为“学科式综合”和“生活式综合”两大类。学科式综合分为以下三类。其一,学科综合(Figure 2 学科综合)。以一门学科的概念或体系为中心,在单元中加入一门或数门其他学科的部分内容进行综合性教学。
其二,合科综合(Figure 3 合科综合)。综合两门学科内容进行教学。
其三,跨学科综合(Figure 4 跨学科综合)。从多门学科出发探究某一课程的不同侧面。生活式综合又可分为以下两类:主题综合和兴趣综合。新的课程观认为:
课程不只是反映和传递人类的文化遗产,还必须反映现实社会未解决的课题使学生在解决课题的过程中参与知识的创新;教学活动也不只是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和实验室的操作,还必须让学生到真实的世界中去获得各种切身体验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综合·探索”学习领域中的学习目标指出: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种形式发表学习成果。3.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在这个领域的学习是指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可以通过(1)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为一体;(2)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相综合,跨学科相联系,探索边际教学;(3)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把美术与时事、美术与市场内容相结合的学习活动。学生累积学习的方式可以分为纵向的“知识树”和横向的“知识林”。其中“知识林”把握横向迁移规律,向多学科、跨学科发展,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需要,同时,学科融通不仅要重视学科知识本身,还有重视知识产生的背景、发展过程、思维方式等,形成知识系统永远处于不断更新升级的过程中,不是为“知”而知,而是为“创”而知。
2002年8月,上海市金山区枫泾小学建立了以美术教师、校长、当地美术教研员为核心的美术课程开发小组。他们认为,枫泾是金山农民画的故乡,让一位学生从小了解故乡丰富的美术资源,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小组成员根据美术学习需求,对金山农民画以及枫泾镇民间文化开展调查,对美术教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他们编制了《金山农民画与家乡民间文化》的系列课程。这一课程内容主题单元的方式编排,包括“认识农民画”“了解金山农民画”“金山农民画的表现内容”“金山农民画的艺术特点”“丰富多彩的家乡民间艺术”“美丽可爱的家乡”这六个主题单元,围绕每一主题,从“思考”“体验”“实践”“表达”等角度提出若干学习活动建议。这一系列课程融“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为一体,凸显了综合性和探究性的特征。
“川流五洲”艺术交流项目始于2007年,是英国泰晤士河节日系列活动之一,各国13岁至14岁的中学生在艺术家的引导下创作以河流为主题的大型美术作品。这一活动在中国、巴西、埃及、印度、墨西哥、南非、泰国、土耳其和英国等17个国家开展,迄今已有超过2000名青少年参加了这项活动。参与活动的不同国家的两所中学结为友好学校,进行相互的交流,作品于每年的8、9月在泰晤士河两岸展出3周,并在参与学校的当地城市中展出,以此为平台开展内涵丰富的艺术教育交流活动。“川流五洲”艺术交流项目以河流为主题,分为六个议题(1)河流与污染;(2)河流与文化;(3)河流与生活;(4)河流的源泉;(5)河流与城市;(7)河流与职业。各国学生选取不同的议题开展小组调查研究,并从调查结果中获取灵感,创作大型美术作品。这一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就是因为紧紧围绕“探究”与“创意”这两大关键环节。其中,巴西卡列图斯学校(Escola Carlitos)的学生们进行为期三个月围绕铁河(River Tiete)探究“河流污染”一体的活动,并运用素描、油画、雕塑的表现形式,然后运用photoshop软件进一步加工形成形式多样化,质感丰富的作品;埃及穆斯塔法卡迈勒实验语言学校(Mostafa Kamel Experimental Language School)的学生利用可循环材料和废物利用,创作以尼罗河(River Nil)为主题的浮雕拼贴地图;印度圣托马斯女子中学(St.Tomas’Girls’School)的学生以恒河(River Hooghly)的“河流污染”为出发点,在创作过程中与艺术家共同合作,使用杂志和报纸创作拼贴画,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英国圣约瑟夫学院(St.Joseph’Collede,Croydon)的学生对泰晤士河(Rivers Thames)污染的情况进行探究,考察了环境污染的不同形式,并采用版画的形式,完成以灰色调为主色调的作品。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是以单元或者项目的形式开展教学,给予学生充分锤炼构想,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通过跨学科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凸显美术创作为服务者的目的,在学习活动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性解决能力的提高,作品在社区中陈列和展示不仅仅满足于作者的自我表现,凸显了为他人、社区、人类造福的价值观,充分发挥美术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并以美术学科独特的角度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做出接触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