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莹 赵忠燕
(扬州大学商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根据对中国现今金融业发展的相关概述以及对于中国制造业对外贸易的相关分析与论证,能够对于当今国内外的金融业和制造业的局势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的分析能够提出几点相关建议能促进我国这两个行业更好的发展。
Kietzer和Bardhan(1987)两人提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有关的外部融资功能的课题,研究结论是信贷约束更高的国家会比使用外部融资产业的国家更业余【1】。而Levine(1997)通过研究利用传统的H-O模型和比较优势理论,衍生出H-O-S模型,他则着重于国际贸易中各国比较优势存在的根本在于资源禀赋条件的差异和不同的生产技术系数【2】。另外专家Vlachos和Svaleryd(2005),认为金融业的良好发展对于制造业出口类别、结构的改良有着明显的正面作用【3】。Musso和Bellone(2009)认为金融制度的完善与否深刻影响一个国家的外部融资,制度越不完善,融资壁垒越高,从而不利于这个国家产品出口,反之则反【4】。
张雅楠(2010)研究金融市场与高新兴技术产业间联系,通过收集省级面板数据,最终结论显示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对于高兴技术产业发展越有利[5]。而我国创办国际贸易专业的专家俞立平和汪浩瀚(2017)等着重金融市场发展与外贸之间是否存在关系【6】。而学者包群(2018)采取检验工业成品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对金融市场发展的影响进行论证得出根据一国金融市场发展良好与否来判断对一国工业成品的比较优势作用大小的结论【7】。
国内外专家虽然采取不同的模型、方向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基本就是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越高,对于制造业的对外贸易发展越有利,而国内的大部分学者也是依据国外的相关研究得出类似的结论。本文将从根据前人文献所得,从中国自身实情出发,研究中国金融发展与制造业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合理性措施来推动中国金融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
我国仍处于央行、四大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占主导地位的局面,金融市场竞争还不够多样化,金融和经济之间的互动效果虽然有所体现,但效率低,深化过程单一。
1.金融相关比率
FIR=金融资产总量/GDP,(注:金融资产总量=现金+存款+股票市值+债券市值+保费收入)【3】,用货币化指数来衡量金融规模和金融深化程度。从我国近十年间货币化指数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在2006年我国的FS是1.575,在2007、2008连续两年间有一个小幅度的下滑,当时正在经历全球性金融危机,我国身处全球化的时代也难免受到一定波及。2008年往后,货币指数化的趋势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在2015年更是首次突破了2亿,达到了2.021,说明我国的金融市场得到了很大发展,也体现了我国金融基础薄弱。随着金融改革开放,经济货币化对此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我国金融市场的规模。
2.金融机构贷款情况
从我国十年间的金融机构贷款情况可看出我国金融机构贷款数额在2008年后呈现急速上升趋势,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前三年的贷款呈现平稳状态,2006年的贷款数额是225285.28亿元,而到了2015年已达到939540.16亿元,增长率为3.17%。同时我国各种信贷工具也在飞速增长,使得金融融资的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在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中,银行业是占比最大的一个部分。伴随资本市场逐渐建立完善,金融开始向着多方面开始活跃发展,其中就包括债券、股票市场。从十年间债券成交额情况可看出,我国的债券成交额在2010年达到十年间的巅峰:1522585.20亿元,随后有个急速的下跌,债券市场出现大动荡,接着马上又开始回暖,一方面体现债券市场的恢复能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债券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金融机构多样化的进步,同时也体现了我国金融市场上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之间发展的严重不平衡。
通常来说,一国金融市场的效率是指实现金融资源配置功能的程度[4]。一方面资金需求者需要金融市场能以最低交易价格为其提供金融资源[5]。另一方面获得后的资金在被资金需求者在市场中使用时能供应合理成效,各种资源优化是金融资本有效流转的基础。通常采用金融机构贷款/金融机构存款的比率,展现银行对资金的运用能力和金融市场的效率。
在对我们近十年金融市场发展效率分析后发现,国家的资金并没有很好地用于企业贷款,逐渐导致贷款门槛高、贷款难,中小企业不能得到良好发展。同时资金吸收运用之间的差额在增大,这对于金融市场方兴未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应引起足够重视。
美国作家沃麦克在所著《改变世界的机器》开头写到:“一个国家要生活得好,首先必须生产得好”。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仅居世界第34位,1978年对外贸易总额仅占世界的0.8%,不仅远落后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也远落后于亚洲“四小龙”。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已然跻身世界贸易大国之列,尤其在2012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38668亿美元,第一次超过美国,跃居全球第一位。2014年,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我国就其中的220种产品的产量都是世界第一[7]。我国制造业的强大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最大贸易国和最大外汇储备拥有国。
从出口情况看,资本密集型是出口量最大的产业形式,劳动密集型平稳发展,而我国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情况仍然处于劣势。201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为655211.65百万美元,到了2015年变成548788.32百万美元,增长率为负16.24%。虽然我国出口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但其结构正在逐步优化中。到2015年,技术型产品出口已占制造业出口总产品的56%,技术密集型产业出口量在逐渐攀升。
从进口情况看,我国对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依赖程度相当大,占比总体维持在60%-65%左右,平均超过了50%。从进出口的数据对比来看,出口的大部分是低技术产品,进口的都是技术型产品,发达国家保护措施齐全,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的对外经济发展较为迟缓。
中国制造业最突出的问题是处于世界的中低端,制成品基本是科技含金量低、升值空间窄、价格低的“三低”制成品,在国际贸易利益分配中处于劣势。从产品竞争力看,国内市场急需的“三高”产成品倚靠进口。科研开发能力与国外差距过大,我国对于创新企业的投入相比国外差距过多,严重影响到我国制造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
我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处于平稳上升阶段。按照三大类区分,我国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竞争力为正值,但是技术密集型相关产业数值为负,说明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力欠缺。从各个制造业来看,非食用原料产业、矿物燃料及有关原料、饮料及烟类产业[7]计算的数值为正,说明其富有竞争力。其中非食用原料达到0.071。但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轻纺产品、机械设备等产业的数值都为负,说明这些企业竞争力水平低下。因为该类企业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金融市场结构不完善,市场资金利用效率不高,融资贷款难,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比较乏力【8】。
为了更加直观地反映中国金融业发展和制造业对外贸易两者之间的关系,采取运用数据进行分析的方法。在上面内容中从已经初步分析出中国的金融规模(GM)、金融效率(FS)和金融结构(JG)现状并给出初步结论,从而展现现今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概况。而要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首先就要进行平稳性检验,最常用的是ADF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表1 金融业发展与制造业对外贸易指标的ADF检验结果
由此可见,这四个数值本身是不平稳的,根据时间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但是差分稳定,只能说明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均衡的关系却不能数据化的展现金融业与制造业对外贸易因果。
接着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根据统计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如下:
表2 外贸与金融业发展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表格数据充分展现了金融业发展与制造业外贸之间相互促进、推动的关系,制造业外贸规模想要扩大发展,我国金融业的规模扩大和结构的完善是至关重要的,而制造业外贸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国内金融业结构的完善和效率的提高。
总而言之,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是促进外贸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制造业是我国的主导型产业,出口的力度关乎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我国现今依然是以银行业为传统金融机构导向,我国政府需要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推动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行业的发展,从而更好支撑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完善制造业外贸结构,提升出口力度【9】。
我国金融业结构需要改良,金融市场的规模需要扩大并提高效率,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调整银行业在金融机构中的占比,促进其多样化。同时,我国制造业要在自身优势条件下,践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出口产品种类和数量的同时,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赋予产品更多的附加值和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不仅利于我国经济的良好运行,也利于我国实现“智造大国”的目标。
自从1994年我国电子商务诞生以来,二十年间互联网光速扩展,随之而来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是近几年最热的话题之一。互联网推动了新型融资模式的诞生,对于制造业的发展以及联系两者功不可没。在立场上我国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时候就提出要实施“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的总要求,实现制造强国,互联网使得信息、技术、资金和人才全球共享,成为中国制造业走向全球的好助手。一要搭建互联网协同平台,集聚资源。提高制造业所有生产环节的联动性,降低中间成本,快速完成产品制作。二要探索进行“第三方”服务新模式。培育融合型网络平台比如工业电商等服务平台,降低制造业融合发展门槛和成本。三是政府重视相关研发计划。用于技术改革的专项资金可从“互联网+”制造领域角度出发,加大倾斜和支持力度,激励当地银行和龙头企业为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提供专项贷款、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多角度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四是国家采取相应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并利用市场本身的协调能力,优化金融市场结构,提高金融市场效率,降低企业融资贷款难度,帮助我国企业提高出口竞争力【10】。
最后,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区制造业发展种类、规模、进出口程度都不尽相同,只有因地制宜,并结合当前世界形势,生产个性化、创新化的产品才能助力中国制造业外贸发展,才能吸引外国投资,对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来说也是一次绝佳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