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艳
(成都天邦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100)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丝菌(通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人兽共患病。人可经外伤感染,发生皮肤病变,称“类丹毒”[1]。不同年龄的猪均易感,但以架子猪的发病率最高,病猪和带菌猪为主要的传染源,蚊虫活跃、高温高湿的季节多发,主要通过消化道以及破损皮肤接触感染,进入血液,而后定植在局部和引起全身感染。
根据临床表现猪丹毒可以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发病急,大多体温会超过42℃,食欲不振;可在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一般发病2 d内死亡率可达80%以上[2]。亚急性型主要表现为皮疹,发病症状较轻,体温在41℃左右,患病猪皮肤出现方形、菱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疹块,疹块部稍凸起,中间苍白,边缘红色,界限明显,很像烙印,固有“打火印”之称;病猪一般可自愈,死亡率较低。慢性型猪丹毒通常是由急性转变而来,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3]。
猪丹毒杆菌共有26个血清型,大多数菌株为1型和2型,从急性败血症分离的菌株多为1a型,从亚急性和慢性病例分离的多为2型[1,4]。20世纪90年代以前,猪丹毒曾经在我国广泛流行,并造成严重的危害。随着猪丹毒疫苗与抗生素的使用,该病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从业人员曾一度认为猪丹毒已经从我国消失[5]。然而2013年以来,我国广西、湖南、四川、江西、安徽等多地相继暴发猪丹毒疫情,并且呈现上升趋势,对养殖业的危害正不断加剧[6]。
2019年5月,四川眉山某家庭农场出现肥育猪丘疹(图1),最初怀疑蚊虫叮咬,2 d后猪群食欲减退,部分猪出现发烧症状,丘疹中心出现结痂(图2)。养户怀疑是圆环病毒2型引起的皮炎症状,对猪群接种的圆环疫苗的免疫效果提出质疑。通过对猪群免疫程序、发病经过、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分析,猪群体况良好,无明显消瘦,无呼吸道病症状等其它临床表现,初步判定为猪丹毒引起的发烧与皮疹,采集5头发热猪前腔静脉血用于实验室诊断。
图1 猪丹毒早期皮疹
图2 猪丹毒皮疹症状
将采集的发热猪静脉血接种含4%新生牛血清的TSB培养基增菌培养24 h,取增菌培养液划线接种含4%新生牛血清的TSA培养基。5份血液样本中有2个分离到病原菌,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阳性菌,形态呈短杆状、弯曲状、长丝状(图3)。
图3 病原菌革兰氏染色镜检
病原菌接种麦康凯培养基不生长,含新生牛血清的TSA平板培养24 h,呈露珠状小菌落。明胶穿刺试验,呈试管刷状生长,明胶不液化。该病原菌的生长特性与猪丹毒杆菌一致。
提取5份病猪静脉血液样本的核酸,以实验室建立的猪病毒性疾病PCR检测方法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显示,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2型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将血液样本中分离获得的病原菌,经过纯化培养后,口服接种健康易感断奶仔猪2头,每头接种5 mL(108.0CFU/mL)。接种后2 d,试验猪食欲减退,出现发烧症状,体温40.5℃左右,发烧持续2~3 d后恢复正常,食欲逐渐恢复。接种后7 d,试验猪出现皮疹,感染后28 d,2头试验猪均出现典型的猪丹毒症状(图4),其中一头呈典型的“打火印”症状(图4左)。从患病猪血液中分离的病原菌,人工感染健康易感猪,成功复制出典型病例。
图4 病原菌毒力试验猪皮疹症状
部分猪存在发烧症状,食欲减退,前2 d通过解益舒(卡巴匹林钙)与复方阿莫西林饮水给药。待猪群食欲恢复后,以泰乐菌素与复方阿莫西林拌料给药,连续治疗5 d后停药。该案例猪群体况良好,饮水2 d后食欲基本恢复,拌料给药3 d后猪群基本恢复稳定,停药后1周,猪群未再次出现发烧和食欲减退等症状,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猪丹毒是细菌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本案例中发病猪群通过药物治疗1周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大多数养户对猪丹毒在内的细菌性疾病的防控不够重视,极少接种疫苗。随着近几年国家对饲料中违规添加抗生素等药物的监管趋严,猪丹毒等细菌性疾病对养殖业的危害正日趋加剧。尤其是当前我国大多数猪群长期处于亚健康状况,混合感染和免疫抑制性疾病高发,导致猪群免疫力大幅下降,使得各种机会致病菌有机可乘[7-8]。
急性猪丹毒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减退,仅通过临床观察不容易与其它败血型疾病区别,比如急性猪瘟与急性猪蓝耳病等[8]。高热期的病猪血液可以用于实验室诊断,血液中杂菌污染较少,可以提高猪丹毒杆菌的分离率。本案例从病猪血液中成功分离到病原菌,并通过人工感染复制出典型病例,分离获得的猪丹毒杆菌可以用于不同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以及猪丹毒攻毒模型等研究。此外,猪丹毒引起的皮疹常被误认为是猪圆环病毒2型引起的皮炎肾病综合征。皮炎肾病综合征的病猪往往体重下降明显,猪群消瘦,胸部、腹部、股及前腿出现广泛的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状的红色或紫红色皮肤斑点,这些斑块或斑点有时会融合成不规则的无色区域,并随着病程进展而颜色变深并被痂皮所覆盖,皮炎肾病综合征的症状与猪瘟引起的皮肤出血症状近似[9]。猪丹毒引起的丘疹较大,初期中间苍白,后期出现结痂,猪群体况往往较好,常伴有体温升高等症状。猪丹毒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猪圆环病毒2型对抗生素药物不敏感,这也是两个疾病最显著的区别。
猪丹毒发病后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迅速控制疫情,但这一切都是基于准确诊断的前提下。当前非洲猪瘟疫情严峻,猪丹毒导致的发烧症状往往给养户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在提高疫病检验效率的同时,做好猪群的疫苗接种也至关重要。不同血清型的猪丹毒之间存在交叉保护,以C43-5株制备的猪丹毒灭活疫苗,可以同时抵抗血清1型和血清2型的攻击。猪丹毒活疫苗GC42株与C4T10株接种动物后,均能给血清1型和血清2型提供有效保护,但临床应用显示猪丹毒活疫苗存在一定的副反应,部分猪场应用显示可能导致母猪发热、流产甚至死亡,建议养殖场选择优质的猪丹毒灭活疫苗。预防接种不仅可以降低猪丹毒的临床发病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还可以避免发病后食欲不振等因素对猪群生长性能的影响,提高养殖效益,特别是在当前非洲猪瘟流行的情况,容易导致与非洲猪瘟的误诊,免疫猪丹毒疫苗在当前情况下显得更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