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覃淋
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也是余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王牌。
7月的余庆,艳阳高照。
走进余庆县敖溪镇指挥村花椒种植示范基地,村民张林刚背着喷洒器正忙着给花椒树打药防病虫害。张林刚今年52岁,由于两个孩子在外地读书工作,家里40多亩土地荒废已久。直到2017年底,村里开始发展花椒产业,他便将自家的40多亩土地流转给公司种植花椒,每年有5000多元流转费。同时,他还承包了280亩花椒地进行管理,日子越过越红火。
“现在村里发展花椒产业,我们也得了实惠,一年下来收入有6万多元,今年儿子在贵阳安家我还给他买了家具呢。”张林刚笑呵呵地说。
近年来,余庆县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立足“63211”产业(即60万头生猪、30万亩茶叶、20万亩果蔬、10万亩中药材、10万亩花卉苗木)发展思路,以产业扶贫为抓手,通过建基地、联市场、牵农民,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不仅茶叶、花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牛羊、生猪养殖等传统产业也大踏步前进。今年上半年,全县农业增加值10.8亿元,同比增长7.57%,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0元,增速为9.3%。
位于敖溪镇的贵州土司花椒产业园车间内椒香浓郁。“采摘—烘干—打碎—筛选—包装,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花椒才能销售出去。”贵州土司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云指着车间内新鲜出炉的花椒对记者说,花椒全身都是宝。“椒果可以用于食用香料和医药,椒渣可以用来泡脚,枝条可以加工成儿童磨牙棒,就连花椒叶也可以用来泡茶。”
2017年底,田云所在的公司在敖溪镇种植了6000亩花椒,集培育、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经过近两年时间,花椒今年首次结果,收获了8万斤花椒。花椒刚生产出来,重庆、四川等地的火锅企业便“闻香而来”,与公司签订了200吨的大订单,销售额达到100万元。
“我们今年第一次投产,产量只有35吨,供不应求。所以未来我们打算扩大规模,争取花椒产量破1000吨,建成2条加工车间、1个冷库、1个花椒交易市场、1个厂区办公大楼,让敖溪花椒走出去,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于花椒未来的发展,田云充满期待。
围着花椒种植做文章,走产业兴县之路。敖溪镇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种植花椒,以企业和合作社等平台打造以花椒为主导产业的27个种植基地。目前全镇花椒种植面积2万亩,约占余庆县花椒种植总面积的80%。到2020年,全县种植花椒将达到10万亩。
青豆变“金豆”,花椒成为了带动农民脱贫的致富产业。“几年前不看好花椒种植,宁愿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回来,现在我们不仅靠花椒脱了贫,还有了自己小小的事业,真是太幸福了。”村民向秋菊说。
小暑刚过,沐浴着和煦的阳光,松烟镇二龙村万亩茶海分外醒目。
放眼远眺,茶山连绵,绿意袭来。漫山遍野的茶园里到处都是茶农忙碌的身影,收获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位茶农的脸上。
“以前我们这叫‘干田坝’,意思就是很干的地方。没有产业,土地全部荒废。姑娘外嫁,男人找不到媳妇,贫穷落后。现在通过政府和茶企的帮助,我流转了22亩土地,种上了茶叶,每年收入有五六万元,比以前翻了好几倍,日子过得舒坦着呢!”正忙着采摘夏秋茶的二龙村村民李兴权感慨地说。
二龙村以前属于省级一类贫困村,全村778户2759人,其中贫困户61户170人。2010年初,余庆县凤香苑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在二龙村成立,负责人骆地刚返乡创业带领全村人种茶致富。现在9年过去了,他掌管的“凤香苑茶业”已是全县最大的茶企,集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光在二龙村,自有基地就达3000多亩,辐射带动了272户茶农种茶,20亩以上的大户有32户,茶叶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贫困户均年收入从以前的4800元增长到8400元。2016年,二龙村成功脱贫。
入夏以来,余庆县子营街道上里社区乌杨田园水生蔬菜基地养殖的800亩小龙虾开始捕捞,抢鲜上市。(余庆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如今,余庆县茶叶总产量2164吨,产值2.6753亿元,农民务工收入达6000余万元。今年上半年,新增茶叶基地面积1.3227万亩,完成育苗基地384.1亩,新建茶叶加工厂2家。
产业强了,村民富了,乡村焕发新面貌。“茶是余庆产业发展的优势,我们今后要做的就是打造‘贵州干净茶第一品牌县’。”余庆县茶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谭璨灿说。
“王老板,你们这个小龙虾个头大,肉质嫩又干净,我今天要500斤。”
“好嘞,马上帮你称重装车。”
一大早,来自黄平县水产市场的个体户李先生就来到余庆购买小龙虾。“我做小龙虾批发已经十多年了,以前都是从湖北湖南购买,由于路途远,每运一吨虾就要损失7%,大概3000多元。现在余庆有养殖小龙虾,对我们来说实在太方便了,一个小时车程就到了,虾运到黄平还活蹦乱跳的,非常新鲜。”
连日来,余庆县子营街道上里社区乌杨田园水生蔬菜基地开始捕捞养殖的800亩小龙虾,吸引了不少周边地区的市民前来购买。
“我们基地采用‘荷虾共作’模式,通过‘一地两用、一水两养、虾荷双赢’的生态养殖模式,在小龙虾生长过程中,荷田不用化肥、农药,生产出生态、优质的有机小龙虾和有机无公害莲藕,实现了‘荷香、虾肥、藕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余庆兴民水产有限责任公司部门经理王冰冰告诉记者,今年小龙虾品质好产量高,每天供应1500斤全部卖完,供不应求。甚至还有贵阳、重庆的人来购买,非常受欢迎。
据了解,乌杨田园水生蔬菜基地是余庆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安置点配套建设项目,是保障易地扶贫搬迁户再就业,带动其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项目。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规划建设水生蔬菜基地1200亩,以莲藕为主,搭配其他水生蔬菜,推行“荷+虾”“荷+鱼”“荷+泥鳅”等生态种养模式。依托市场机制,目前基地产值达到1200万元,带动基地务工100余人,季节性务工高峰时每天能达到400余人。
“下一步,我们计划将水产规模扩大到5000亩,让更多农户参与进来,尝到产业脱贫的甜头。”王冰冰说。
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关键,也是余庆经济社会发展的王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好坏,事关余庆的农业农村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事关以“富学乐美”为载体的“四在农家”升级版的打造。
根据规划,今后余庆将以产业扶贫助推脱贫攻坚为抓手,按照“63211”生产布局,将余庆建成生态畜禽裂变县、欧标茶叶出口县、西南药材专供县、绿色果蔬基地县、云贵花木集散县,不断激发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活力,努力实现“基地有规模、龙头有实力、产品有市场、品牌有效应”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