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坚?周雪明?刘世帧?蔡立民?刘先银?陈庆槐?谢荏棠?陈沛芬
【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对膝骨性关节炎关节功能及关节炎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组(观察组)45例与传统髋关节置换术组(对照组)45例。比较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估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并检测滑膜液内CRP、ESR、降钙素原水平,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P均< 0.05)。手术后,2组HSS各项评分均高于手术前(P均< 0.05),滑膜液内CRP、ESR、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手术前(P均< 0.05),且观察组的肌力、关节活动、关节稳定性、功能、屈曲畸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滑膜液的CRP、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 0.05)。2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脱位、假体松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与传统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微创髋关节置换术能缩短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关节功能;关节滑液
膝骨性关节炎发病与髋关节病变密切相关,髋关节负荷异常可引起膝关节内部负荷紊乱,长期持续紊乱则会导致膝骨性关节炎,而髋关节置换术能将股骨头中心改变,促使股骨偏心距重建[1-2]。既往大多为患者行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该术式也存在缺陷,如可能导致正常关节面受损,关节生物力学受到不良影响[3-4]。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微创髋关节置换术被应用于骨性关节炎治疗中,并体现出较多优势,该术式可仅对已受损关节面进行置换,避免正常关节面受损[5]。为了分析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对膝骨性关节炎关节功能及关节滑液内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本研究纳入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组(观察组)45例与传统髋关节置换术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65(50,76)岁,病程17(3,36)个月,BMI(23.4±2.1) kg/m2,膝关节屈伸范围(90.7±5.4)°。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66(53,75)岁,病程15(2,34)个月,BMI(23.5±2.0) kg/m2,膝关节屈伸范围(91.6 ±5.1)°。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研究方案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手术前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纳入与排除标准
納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定的《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经X线、CT等结合临床表现证实;②入院前6个月内无膝关节手术、穿刺史;③符合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指征,如内、外翻畸形以及屈曲挛缩畸形不超过15°,胫骨平台后关节面无损害等[6]。排除标准:①有髋关节置换术禁忌,如滑膜软骨瘤、重度骨质疏松、类风湿关节炎等;②有麻醉禁忌;③有凝血功能障碍;④有肝、肾、心、脑、肺等重要脏器损害,对生命构成威胁;⑤既往有精神病史、语言障碍,无法配合研究。
三、手术方法
2组患者在术前均常规进行X线片检查,完善血常规、ESR、RF,以及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指标检测,并进行肠道准备、备皮等工作。
对照组予传统髋关节置换术,实施全身麻醉,选取侧卧位,术前通过X线片进行初步测量,明确假体尺寸。常规行后外侧切口,将髋臼显露,切除周围残留的盂唇、圆韧带、骨赘组织,并对髋臼进行锉磨,直至与假体匹配,前倾15 ~ 20°,并外展45°后固定,对髋臼杯进行安装,确定满意后安装假体柄、假体头,对人工关节给予复位,通过后伸、屈曲、内旋手法观察髋关节活动度,确保局部稳定性良好,术毕将切口缝合,常规置引流管。
观察组予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术前准备、麻醉方式、体位选择与对照组相同,以大转子嵴后方约1 cm处行切口,较对照组后外侧切口稍微靠后。标记大转子定点,将该处作为基点,行10 ~ 15 cm切口,其中切口1/3靠近大转子顶点。分离臀大肌筋膜,为了提高术野清晰度,可潜行分离该处两端皮肤切口。将臀大肌拉开,显露外旋肌群以及梨状肌窝,保留结扎动脉分支以及股方肌,显露后侧关节囊。在关节脱位后测定股骨距,取出股骨头。拉开外旋肌群,切除周围残留的盂唇、圆韧带、骨赘组织,锉磨处理、前倾、外展角度、髋臼杯安装与对照组相同。选取屈髋屈膝位,抬高股骨近端,扩髓,安装假体柄、假体头,后续处理与对照组相同。
2组术后均利用外置固定支架对患处进行中立位固定,预防脱位。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24 h(必要时延长至48 h),术后24 ~ 48 h内拔除引流管,术后次日开始进行关节被动训练,术后3 d尝试助行器辅助部分负重下床行走,并接受为期3个月的康复锻炼。
四、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估2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包括肌力(0 ~ 10分)、关节活动(0 ~ 18分)、关节稳定性(0 ~ 10分)、功能(0 ~ 22分)、屈曲畸形(0 ~ 10分)、疼痛(0 ~ 30分)6项内容,共计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关节功能越好[7]。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抽取患者关节滑膜液2 ml,免疫荧光法测定滑膜液内CRP、ESR、降钙素原水平,试剂盒购自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及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并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五、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分析数据。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较短(P均 < 0.05),见表1。
二、手术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HSS评分比较
手术前,2组患者的HS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無统计学意义(P均 > 0.05)。手术后,2组HSS各项评分均高于手术前,且观察组的肌力、关节活动、关节稳定性、功能、屈曲畸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 0.05),见表2。
三、手术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滑膜液内CRP、ESR、降钙素原水平比较
手术前,2组患者的滑膜液内CRP、ESR、降钙素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手术后,2组患者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滑膜液的CRP、降钙素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 0.05),见表3。
四、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组患者的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脱位、假体松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见表4。
讨论
中老年人的膝骨性关节炎患病率较高,其临床症状包括膝部酸痛、行走时疼痛、膝盖红肿等,部分患者伴有积液、弹响等表现[8]。若未能及时治疗,极易导致关节畸形,影响关节功能。膝关节炎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诱因较多,如外伤、膝关节退行性变、劳累过度、膝关节受寒、体质量过高等[9-10]。膝骨性关节炎在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弹响、肿胀等症状加重,导致患者活动受限。目前,临床主张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采用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现已非常普及,成功率高,不过传统髋关节置换术切口较大,老年患者耐受性欠佳[11-12]。
近年来,微创理念被贯穿于各类手术中,微创手术可降低手术风险。微创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手术的区别在于切口位置不同,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后外侧切口稍微靠后,且切口长度一般在10 ~ 15 cm间,而传统手术切口长度通常在15 cm以上。切口长度增加表明手术切口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加大,容易导致术中出血量增加,而受损组织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恢复,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本研究将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成2组,分别予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或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提示采用微创髋关节置换术能缩短切口长度,并降低术中出血量,患者更快康复。
研究表明,传统髋关节置换术因切口大,术中操作时容易破坏周围组织,增加神经、血管误伤风险,且可能导致术后关节稳定性被破坏[13]。本研究采用的微创手术切口小,降低了周围组织误伤风险,且不会破坏髋关节解剖位置,有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能进一步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它在改善患者术后肌力、关节活动、关节稳定性、功能、屈曲畸形中更具优势。这可能是2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差异的重要原因。
CRP是典型的炎症标志物,当机体受到损伤或感染时,CRP急剧增高[14]。降钙素原在正常人中含量极低,现已有研究证实其对化脓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较高,能判断机体有无感染[15]。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在手术后滑膜液内CRP、降钙素原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能进一步下调滑膜液内CRP、降钙素原水平,表明其能有效减轻炎症,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微创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切口较小,缩小了组织损伤范围,因此对减轻炎症效果更好。本研究中,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近,提示2种术式安全性相近,这可能因为术后2组均有予抗感染、康复训练等治疗,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与传统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能缩短切口长度与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进一步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炎症。此外,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纳入样本量少,且术后仅观察3个月,观察时间较短,未来将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进一步完善结论。
参 考 文 献
[1] 彭令荣, 刘卫敏, 孟占鳌, 江婷, 邹艳. X线隧道位对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 新医学, 2016, 47(12):825-828.
[2] 彭昊, 张雷, 廉凯, 陈森. 膝骨性关节炎慢性疼痛的机制及其综合治疗进展. 临床外科杂志, 2016, 24(6):476-478.
[3] 夏韶襁, 刘世清, 周炎, 张锐,熊菡萏. 微创前外侧与常规后外侧入路对全髋置换术的系统评价. 实用骨科杂志, 2016, 22(5):393-398.
[4] 高峰. 不同手术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7, 32(1):72-73.
[5] 王荣, 李秀霞, 高明暄, 汪泽皓,于利明,李旭升. 微创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对比的系统评价. 中国骨伤, 2016, 29(2):172-178.
[6]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 中华骨科杂志, 2007, 27(10):28-30.
[7] Narin S, Unver B, Bak?rhan S, Bozan O, Karatosun V.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Turkish version of 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 Knee Score. Acta Orthop Traumatol Turc,2014,48(3):241-248.
[8] 王华敏, 宓轶群, 刚嘉鸿. 信号通路在膝骨关节炎实验研究中的进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2):267-272.
[9] 王庆甫, 马玉峰, 殷岳杉. 重新认识膝骨性关节炎的诊断和防治. 中国骨伤, 2016, 29(9):779-781.
[10] Bagnato GL, Miceli G, Marino N, Sciortino D, Bagnato GF.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in knee osteoarthritis: a double blind, placebo-controlled,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Rheumatology (Oxford),2016,55(4):755-762.
[11] Lenguerrand E, Whitehouse MR, Beswick AD, Jones SA, Porter ML, Blom AW. Revision for 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following hip arthroplasty: evidence from the National Joint Registry. Bone Joint Res,2017,6(6):391-398.
[12] Bosmak FS, Gibim PT, Guimar?es S, Ammirati AL. Incidence of delirium i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treated with total knee and hip arthroplasty. Rev Assoc Med Bras (1992),2017,63(3):248-251.
[13] Seagrave KG, Troelsen A, Malchau H, Husted H, Gromov K. Acetabular cup position and risk of dislocation in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 Acta Orthop,2017,88(1):10-17.
[14] 吴玉芹,奎莉越,赵晓芬, 李杨方,崔珊,杜琨. C-反应蛋白、血清淀粉酶A蛋白及中性粒细胞表面抗原CD64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10(5):327-331.
[15] 国乐乐, 高石军. 血清降钙素原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西北國防医学杂志, 2017, 38(4):235-238.
(收稿日期:2019-03-28)
(本文编辑:林燕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