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命教育的内涵及有效形式

2019-10-20 04:24赵华
知识文库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家庭生命学校

赵华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整个生命过程,还包括了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人的生存与生活,成长与发展和本性与价值。唯物史观的生命教育既包括一切生命的自然属性,认识“本我”,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也包括人的生命的社会属性,尊重“自我”,保持健康身心,发展“超我”,创造生命价值。绝大部分人的一生始于家庭教育,成于学校教育,终于社会教育。我们在生命教育中必须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打造成“三位一体”系统,生命教育才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开展。

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它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和这一过程涉及到的人的生存与生活,成长与发展及本性与价值。通过生命教育,人们能认识“本我”,尊重“自我”,实现“超我”,即把生命中的爱和亮点全部展现出来,为社会焕发出自己独有的美丽光彩。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莱士出版《生命教育》一书,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国港台一些地区开始关注生死教育和生命教育,收到良好效果。近年来,我国大陆一些学者一方面吸收传统人生观教育精华,另一方面借鉴香港和台湾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生命教育新见解,使生命教育在我国得以初步开展。其中,我国生命教育领域开拓者之一肖川在《生命教育引论》一书中从教育的价值追求、存在形态和实践领域三个层面界定生命教育的内涵。郑晓江教授在《生命与死亡》一书中提到:生命不能只停留在珍惜生命的本能层次,应该从教育学生珍爱自然生命入手,到达精神层面的生命,并最终追求价值层面的生命。葛莹莹在《关于我国生命教育研究的评述》中指出生命教育内涵应该关注人们如何去做出选择,并在教育过程中指导实践。赖雪芬在《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文章中指出高校生命教育就是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教育的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其成为充满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活动。洪涛、冯亚楠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应该从自然界的生命现象认知生命,从社会文化的生活内涵感悟生命和从精神心灵的启迪活化生命意义。孟丽美,朱利永提出发展生命教育课程,将个体生命作为德育的出发点,加强挫折教育。绝大部分学者认为生命教育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同时开展形成合力。

当前,社会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发展,造成了生活富裕下的精神匮乏,特别是我国生命教育的滞后一方面导致大家生命意识淡薄,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的事情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精神空虚,道德滑坡,信仰缺失的现象初现端倪。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全面开展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1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分析强化生命教育的原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物质生活水平和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婴儿死亡率大幅下降,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平均寿命逐年延长。特别是在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际,人民的关注点已开始从“活下来”转变为“活得好”,越来越关注生命质量的提升和生命价值的实现。因此,加强生命教育,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命价值,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

2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强化生命教育的内涵界定。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切生命皆有自然属性,而人的生命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唯物史观的生命教育既包括一切生命的自然属性,认识“本我”,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也包括人的生命的社会属性,尊重“自我”,保持健康身心,发展“超我”,提升生命价值。首先从自然属性来讲,我们应该尊重一切生命,关心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在尊重自然和遵守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关心和爱护生命。其次,从社会属性来讲,人贵在始于生命达于精神——增强生命力量,创造生命价值,拓展生命宽度,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最后,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生命的认知、解读和升华潜浸在每一个人的意识中,唤醒意识、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努力让生命之花绚烂绽放,这才是生而为人的最好注释。

3 从辩证唯物主义视角探索生命教育的有效形式。

现代教育发展表明,人所有生命实践活动都离不开三个看似独立却又彼此依存的场所,即家庭、学校和社会。生命的诞生和生活初体验都是在家庭中实现的,生命的提升和丰满主要借助于现代学校教育,它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校教育,我们可以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教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和场所。在现代文明社会进程中,学校教育更加重要亦更受重视,特别是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任的完成是无法离开学校教育的。社会教育是任何个人发展都无法逾越的,具有终身性、多样性、变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家庭、走出校园、走進社会是绝大部分人的成长路径。同时,在建设“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型社会过程中,教育必然伴随一生。在现代化和未来人类社会发展中,生命教育是“人之为人”的根本,而人是社会的人,只有经历社会教育、历练、打磨才能彰显出人的本性,敬畏生命、感恩生命、爱护生命才能拥有生命。绝大部分人的一生始于家庭教育,成于学校教育,终于社会教育。我们在生命教育中必须将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打造成“三位一体”系统,生命教育才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开展。1、家庭生命教育具有独特性和原生性。“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个人对生命的最初认知和生活的最早体验都是来自于原生家庭,个人对幸福的认知和理解很大程度上依赖原生家庭幸福感。因此,家庭生命教育从小开始,从身边开始,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润物细无声”。2、学校生命教育具有专业性和系统性。学校生命教育可以独立开课的,借助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平台搭建和教师辅导给予学生一定的心理建设,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理念和培养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拥有一个勤于生活,乐于生命的健康心理。3、社会生命教育具有多样性和全面性。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当今社会可以利用更多资源为更多的人提供多层次的培训内容和方式,探讨更多有效的体验式生命教育,让人们对生命有了更加直接且深刻的认知和体验。

生命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时代呼唤,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现代公民的必须和迫切需要,在学校里开展生命教育既是社会环境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 也是构建个体生命和谐的需要。开展生命教育是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借鉴和吸取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打造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系统,让生命意识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将生命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丰富生命内涵、提升生命质量和创造生命价值,这是生命社会属性的本质体现。

猜你喜欢
家庭生命学校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学校推介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