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师范生专业认同感培育途径探索

2019-10-20 04:24赵菊
知识文库 2019年10期
关键词:认同感师范生师资

赵菊

职业认同在职业发展领域内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一个人从事该职业的内在激励因素和最持久的动力。地理师范生作为未来的地理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直接关系到将来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作为准教师的地理师范生,面临着对未来更加深刻的思考,其高度的专业认同感,是实现他们专业发展目标的基础。本文基于对“专业认同”的概述,分析了地理师范生专业认同现状,并着重就地理师范生专业认同感的有效培育途径进行了探索。

素质教育改革下,教师的身份角色发生巨大变化,作为教学主导,占据着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地理师范生作为未来师资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整个教育发展格局中的作用价值越发突出,其培育相关工作开展得到了高度重视。对地理师范生专业认同感的有效培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有机组成。

1 专业认同概述

最初的“认同”概念形态隶属于心理学范畴,弗洛伊德认为,认同是一个心理过程,是指个体将其他个体或团体的价值、规范内化为自己行为模式的心理趋同的过程。在此基础之上,“认同”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不同学者做出了差异化表述。最早由埃里克森提出的“专业认同”概念,并认为是个体连接自身认同和自身发展渴望的中介情感,与追求职业领域的探索过程相联系。我国众多学者亦对此做出了不同维度的表达,如张丽莉认为,专业认同指个体对自己的专业表示满意,会坚信自己所学专业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获得乐趣;王俪静表示,专业认同是价值内化的过程,能在专业工作中体现自身价值,也是自我意像的形成过程。综合来讲,专业认同是打好地理师范生学习的心理基础,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效能,对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其作为一个系统化概念,通过专业期待、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以及专业行为等测度体现出来。因此,专业认同首先基于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及对专业价值的肯定,并以积极的心态、行动投入到学习当中去,最终形成外显的行为效果。

2 地理师范生专业认同现状

总体上而言,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地理师范生对专业的自主选择性不断提高,其本身可视为是自身兴趣、爱好及特长的现实选择,因此表现出了较强的专业认同。如上分析所述,专业认同形成了外显的行为效果,具体到地理师范专业,可透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进行考量。近年来,在大的市场经济体制变革影响下,社会竞争愈演愈烈,人才的战略价值越发突出,并对其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地理师范生完善的学科核心素养结构大致包括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以及迁移创新能力等,其中学习理解能力有利于建构学生良好的理论知识基础,应用实践能力则促进了他们知识经验的程序化,而迁移创新能力使之认知方式自主化、知识经验系统化。事实上,地理师范生专业素质的提升一定维度上映射了他们专业认同感的增强,但客观维度上讲,亦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以教师为中心,过度强调理论知识灌输,限制了学生个性,忽视了他们专业情感、专业技能、专业行为等方面的指引与培养,某种程度上打磨了其兴趣,不利于专业认同感的生成。

3 地理师范生专业认同感培育途径

地理师范生专业认同感是促进其专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因素,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培育工程,需从多个维度做出努力。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地理师范生专业认同感培育途径,以供参考和借鉴。

3.1 加强师资建设

众所周知,身教重于言教。新课程体系建设背景下,教师身份角色发生了明显改变,其作为教学主导,是地理师范生专业认同感培育的关键,其思想行为、职业素养等均会对其产生深刻影响。事实上,基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宏观目标导向,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专业素养,还需坚持严谨治学、孜孜不倦的工作态度,树立榜样典范,自身获得职业发展成就的同时,正面影响地理师范生对教师的评价,使之对自己的专业充满憧憬。尤其是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生源数量急速增长,对高校师资建设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新时期,高校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师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培育阵地优势,建构完善的优秀师资引入机制,结合实际情况,适度提高其福利待遇,首要提升教师的专业认同。同时,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教研活动,及时更新教师思想理念,强化以生为本意识,促进内部交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科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引导价值。

3.2 优化课程设置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战略价值越发突出,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社会对其的要求不断提高。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基础教育改革迈入了深化阶段,对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提出了较高要求。然而事实上,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地理师范生对所在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等有着不同程度的不满。对此,高校要注重遵从学生个性差异,深入其学习生活,根据其差异化需求开设多样化的选修课,最大限度地释放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针对地理师范生增设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性学科内容,并邀请学术领域内的专家讲解最新研究动态和理论成果,组织一线教师分享自己的心理路程,深化地理师范生对专业的认识,从情感层面上培育他们的专业认同。除此之外,有机地将教学过程中的示范性与学术性相结合,加紧校本课程开发,根据地理师范生专业属性,把“教什么”与“如何教”融合起来,配套优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专业行为。

3.3 创新培养模式

俗话曰,“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地理师范生而言,其要想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必须要通过持久的学习,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师一职。因此,首先要树立地理师范生精准的职业目标定位,作为庞大师资力量中的一员,不仅要完成理论知识的讲授,还需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提升整体能力素养,继而走上属于自己的舞台。对此,高校应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指引,注重教学方式方法优化,为其提供更加自由、宽松的能动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育他们各方面能力素质,使之专业信心得到提升。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引入与应用,为上述目标实现提供了有效支持。例如,教师可结合地理师范生专业教学需求,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课程资源素材,并创设虚拟现实情景,提出探究性课题,组织学生协作讨论,夯实其知识功底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最终形成高度的专业认同感。

3.4 重视文化渲染

校园文化集中反映了学校的价值观和精神环境,对学生学习、生活及成长等均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让之随时铭记作为师范生的角色特征,有利于树立他们良好的专业认同感。具体而言,高校可依托自身现有资源,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布局,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可在校园建立地理园;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地理板图板画比赛、绿色消费知识竞赛、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漫画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在醒目的位置摆放教育大师的塑像,创造带有师范性的校徽、校训、校歌等,加强对师范生专业价值的宣传,增强他们的专业发展信心。同时,营造良好的校风,有效规范师生行为,要求教师为人师表、学生德才兼备等,宣传国家政策方针走向,提高地理师范生的社会地位,净化其思想认知。另外,高校还需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融合性发展,邀请一线教师参与地理师范生系列实践活动,分享即有经验积累,组织多样化的文体实践活动,指引地理师范生专业学习,丰厚其课余生活的同时,使之保持高亢的學习动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专业认同感受。

4 结语

总而言之,有效培育地理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十分重要和必要,其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急需从师资建设、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努力,从认知、情感、行为等维度上积极影响他们的专业发展。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综合解析影响地理师范生专业认同的因素组成,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培育践行策略。

(作者单位:昭通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猜你喜欢
认同感师范生师资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监狱管理专业警务技能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
浅析国有企业员工企业文化认同问题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