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模式思考

2019-10-20 18:42段媛媛
广告大观 2019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校

段媛媛

摘要:我国社会整体状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逐渐呈现出势如破竹的势态,人们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以后,逐渐对教育问题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在物质基础比较充盈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逐渐成为教育事业中重要的一环。高校大学生对社会发展而言,能够为社会各个行业提供具有专业能力的人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群体,因此加强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管理力度,是提高高校人才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心理健康;高校;大学生管理

引言:

根据大量的实际调查研究发现,很多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违法案件,归根究底都是由于心理不健康导致的,高校大学生在精神疾病和心理疾病的影响下,对社会和自身家庭带来的影响巨大,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我国各个高校必须针对在以往对高校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具有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元化的手段,进行解决,促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一、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管理工作发展的措施

(一)提高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教育渠道的多元化发展

我国大部分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对专业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比较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明显不够,导致很多社会案件的发生,都与高校大学生具有严重的心理疾病有关。每年部分高校仍需要处理不同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因此,高校必须合理利用大学生在校时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大学生在校时间通常以课上和课下之分。课上时间的管理和课下时间的管理。当前高校多数设置班级心理委员,因此课下时间的管理,应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的作用,采用朋辈心理辅导为主,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机车调适能力,继而获得助人能力,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高校想要通过完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程度,进一步推进对大学生管理的相关工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育方式、方法层面入手。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现在也日趋完善,尤其是课上和课下的全过程动态关注,在学生管理方法上有了更加体系化和纵向化发展。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特点,还有学生基数大但心理专业辅导教师比列小的客观条件,目前仍没有达到一人一方案的高层次要求,是我们今后借助云端的技术手段完成的终极目标。

针对不同性质的高校展开相关的研究发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与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针对这个问题,高校可以将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之一,设定为通过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完成,二者能够从教育模式、教育目标方面互相融合、互相促进,进而共同发展。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中,校园网络服务平台的建立,不仅对大学生在专业知识提升方面给予必要的帮助,而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促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利用网络平台这种有效的途径,将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程度不断加深,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具有的各种问题、需求、变化清新的了解。高校还应该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咨询座谈会、心理健康知识抢答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辩论大赛等活动,使高校的教学环境逐渐呈现出心理健康的校园气氛,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校园文化的健全发展,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将心理暗示具有的作用,完善的发挥出来[1]。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开始启动一个又一个风口,互联网+教育的时代的大门早已开启,围墙里的学校本身处于大变革前夜,学校的教育生态会面临重大变革。创新教育方式是适应当前形势的应势而为。作为重要的学生管理工作同样需要适应大趋势,可以尝试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切点,运用智慧校园平台,开启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动态监测改革,通过大数据为学生画像,进而建立个体对应的认知、行为、情绪管理系统,为学生提供精准辅导,实现全方位育人功能。因此,高校在教育生态重塑过程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权重,为新的教育生态圈夯实人本基础,真正实现“以生为本”理念。未来依靠大数据技术支持,建立同质类学生群体心智模型,同步促进学习源动力提升,最终提供学生个性化辅导和体验。

(二)强化建立完善的心理团队,进一步提高高校的管理能力

对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要保证教育机制层面具有的健全性,保证吸纳更多的专业教育人才,以及提升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导师的专业能力,对在校大学生展开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为了确保高校能够顺利开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高校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体系和制度,使具体开展教育工作时,有章可依,在此基础上,高校要与政府、社会、家庭多方面配合、协调,将对学生展开心理教育的环境,建设的更加完善。这样,高校学生的具有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够被第一时间发现,并展开及时的治疗,进一步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高校教职员工必须保证与学生的公平、平等,不要端起老师的架子,应该以朋友、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只有与学生之间搭建起平等的桥梁,学生才会将心里话对老师倾诉,心理的变化才会被发现。建立师生互相信任的通道,这实质是心理咨询中最基础的良好咨访关系建立。

在师生信任通道畅通无阻后,学生心理问题才会深度暴露。当学生被确定有心理问题或者倾向时,如果高校教职员工能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基础技术独立解决最好,如果无法独立解决,则必须向高校高层汇报,并且在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协同努力下,将学生的这些心理问题逐一改正。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寻求社会各方面的帮助,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升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2]。就是要给教职员工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这是保障全员教職员工长期持续地开展育人工作的基石,是稳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全员育人的社会保障系统。

(三)将心理教育逐渐渗透到高校教育中和校园活动中

对于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由于发展的比较晚,因此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而且,这些问题是在长久的教育弊端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够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在高校日常的教育活动中以及高校开展的各种文化活动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进去,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一定会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教育目的作为高校的主要职能,对学生具备专业的技能,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有生存能力,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教育充斥着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

对此,高校应该开办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该课程编制到考核范围之内,并分配学分,使学生能够从心理上对心理健康教育产生必要的重视,这也是高校实现提升管理目标,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之一。

同思政教育一样,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点滴浇灌,日月丰润的过程,是一种文化的形成。因此需要在高校校园文化中,增设心理健康教育模块,重点打造,使其終成为校园文化的基础部分。根据以上这些手段,能够使高校内部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气氛,进一步推动心理健康校园文化的健全发展[3]。

除上述措施外,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动力、积极力、创造力,“三力”齐驱,优化高校治理能力。就是要把握立德树人为根本,围绕“以生为本”,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动力,助力高校改革。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结合自媒体平台,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表现形式,用主流宣传方式表达积极向上的育人校园文化内涵,提高高校影响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根据以上对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办法,展开的详细分析,我们能够知道,现今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不仅要重视专业文化课的教育力度,而且还要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程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使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保持在温馨、融洽的气氛中,进一步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立威,姚淼.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68-69.

[2] 张晶.大数据背景下浅谈民办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关系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9):190-191.

[3] 谢晓明.网络时代茶文化元素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创新路径[J].福建茶叶,2018,40(08):353.

课题研究:固定角色疗法干预高职学生敬业观培育的研究(GZYYB2017054)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18《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改革课题项目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20《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课题项目

(作者单位: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高校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