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阳
摘要:在各种美容化妆品企业的冲击下,中国国内的市场中出现了:市场、品牌、产品的生产技术、人才等等与资本相关的市场冲击,于是企业应该不断的做出一些相應的改变,对于产品的生产技术以及检测技术都应该进行相应的变革,使之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另外企业也应该善于改变原有的企业管理理念与经营模式,对其进行创新化改革,使企业能够在美容化妆品行业内站稳脚跟。
关键词:美容化妆品;企业管理;经营模式
国内许多的美容化妆品企业是在近20年发展起来的,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产物。所以国内的化妆品行业的竞争相对比较激烈,然而国外的美容化妆品行业发展的要比国内早许多年,这对于国内的市场也有不小的冲击。所以在此基础之上,要想在美容化妆品行业内站稳脚跟,就需要企业进行深刻的改革,不论是从生产原料上还是产品的包装上都应该进行创新化变革,企业内部的化妆品生产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更要契合当前消费者的需求。基于此,本文对美容化妆品企业的管理与经营模式进行了以下的相关探究和分析。
一、美容化妆品企业的管理策略
当前的化妆品企业最主要的发展策略就是改善产品的科技含量,将化妆品的科技含量有效的提升,适应市场购买者的需求,使企业的美容化妆品与其他的低端产品划出明显的界线[1]。要想将目前的局面得到明显的改善,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美容化妆品企业应该着重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将人才培养与现有的技术体制改革相结合,对于当前仅有的相关技术型人才,采取精神激励、物质满足、关怀温暖等政策进行最好的帮助,并利用这样的爱才政策将许多的技术型人才聚集到企业中来,为提升美容化妆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加大对化妆品的研究基地以及多种技术研究的投入力度,乃是目前美容化妆品企业的重点帮持研究项目。加强信息技术在美容化妆品中的使用力度,建立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化妆品研发中心,在吸收和消化国外更加先进的化妆品研发技术的同时,还应该更加积极的开发出国有的、更具特色的美容化妆品,使之契合中国市场消费者的购买需求[2]。
3、美容化妆品企业应该加大对化妆品基础制作原料、生产艺术、医药产出以及生物工程等相关技术的科研投入力度,加快拉近国内与国外的化妆品科学技术的距离。将与之相关的人才和技术组合起来,开展跨学科、跨专业、跨技术的联合攻坚战,使美容化妆品企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研发出最科学、质量最佳的化妆品。
4、对美容化妆品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检测方式进行整改,目前我国的多数的美容化妆品企业的化妆品生产设备和化妆品检测方式还处于落后状态,国外的许多企业对于化妆品药品的生产、生物科学技术检验等高新技术、高水平科技的生产形式已经引入到了化妆品的生产与检测当中,所以企业应该加强化妆品生产和检测技术的改造[3]。
二、美容化妆品企业的经营模式
根据当前企业的经营模式进行以下几种方式的战略部署:
1、研发技术领先的经营模式。例如:欧莱雅企业一年当中申请专利的次数是法国化妆品行业内最多的企业,而且欧莱雅公司每年进行研发的费用能够达到营业额的3%。欧莱雅能够一直屹立在美容化妆品行业内数年,离不开其掌握最先进的生产技术[4]。
2、产品功效领先的经营模式。消费者进行购买美容化妆品的实质就是想要永葆青春,让自己美的与众不同。所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者生产处不同功效的化妆品。例如:对于18-24周岁生产出补水、保湿等功效的化妆品;针对25-30周岁的生产出美白、祛细纹、焕肤亮颜等功效的化妆品;针对35周岁以上的消费人群,可以生产出一些美白淡斑、抗老化、祛除鱼尾纹等功效的化妆品[5]。这样一来,不论是什么年龄阶段的消费人群,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化妆品,而且功效也相适宜。
结束语:
综上所述,美容化妆品企业应该从根源上进行管理策略上的改革,并在此基础上科学的调整企业产品的经营模式。企业应该不断的将内部制作化妆品的研究设备与检验方式进行不断的更新,使生产发展技术跟上时代的步伐,生产出一批适合当前消费市场的美容化妆品,在不断的追赶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的基础上再加上自身独特的优良特点,使自己生产的化妆品更具闪光点。这对于美容化妆品行业来说将是一次伟大的革新。
参考文献:
[1] 邢书霞,王钢力.我国化妆品监管体系现状、问题与建议[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7(22):3341-3344.
[2] 汤雯,许庆锐.让化妆品监管透明高效——广东省开展化妆品生产经营企业双随机检查综述[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7(07):54-56.
[3] 何陈心.浅谈连锁经营模式在化妆品网络销售中的运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6(17):175-176.
[4] 冯赳善.静安区化妆品经营市场分析及监管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法制,2016,24(02):37-40.
[5] 胡慧慧,马俊青,彭涛,贾秀红.以网络经营管理模式看网络经营化妆品问题[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2(01):64-66.
(作者单位: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