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四年,太宗问萧瑀①曰:“隋文帝何如主也?”
对曰:“克己复礼②,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③。五品已上,引坐④论事,宿卫之士,传飧而食⑤,虽性非仁明,亦是励精之主。”
太宗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又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⑥,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虽则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承顺而已。朕意则不然,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干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⑦,中者信⑧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因令诸司,若诏敕颁下有未稳便者,必须执奏,不得顺旨便即施行,务尽臣下之意。
(选自《贞观政要⑨·政体》,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萧瑀(575—648):唐初大臣。南朝梁宗室后裔,唐太宗即位后官至尚書左仆射(相当于宰相)。②克己复礼: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这是儒家修养仁德的方法。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③日昃(zè):太阳偏西。④引坐:召见赐座。⑤“宿卫”句:是说隋文帝坐朝过午,警卫人员都不能休息,只能在岗位上吃传送来的饭食。飧(sūn),晚饭,此处泛指饭食。⑥欺孤儿寡妇以得天下:杨坚之女为北周宣帝皇后,宣帝死后,杨坚废黜年幼的静帝自立。⑦中:合理。⑧信:确实。⑨贞观政要:史书名,唐吴兢撰,主要记载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经济方面的一些重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