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摘 要:以我校为例,针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有效建设途径,从而提高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双师型;教师
本文从我校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出发,分析“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思考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提高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一、以我校为例,分析教师队伍及双师型教师现状
我校现有教职工143人,专职教师102人。
1、从职称结构上看,教师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39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27.3%;具有中级职称60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41.9%;具有中级以下44人,占专职教师总数的30.8%。
2、从学历结构上看,具有研究生学历3人,占教师总数的2%,本科111人,占教师总数的78%,专科及以下29人,占教师总数的20%。
3、从年龄结构上看:全校专任教师平均年龄40.4岁。30岁以下的教师2人,占教师总数的1.4%,30-45岁的教师102人,占教师总数的71.3%,45-55岁的教师33人,占教师总数的23.1%,55岁以上的教师6人,占教师总数的%。以上数据显示,45岁以下人员占教师总数的4.2%。
4、专任教师102人,双师型教师46人,占专任教师的45.1%。其中双师型教师具有高级职称15人,具有高级技师证书的6人。
5、双师教师中有不少是文化教师持有相关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后被认定为“双师型教师”。
6、专业课教师大多数是从相关相近专业教师或文化课教师任职任教。比如汽修专业教师没有一名是汽修相关专业毕业的。
7、校聘兼职专业实习指导教师21人,其中大多是企业的退休技术人员或技能大赛优秀留校生。
二、存在的问题
1、“双师型”教师比例偏少,其中理论课教学的人数偏多,实习实训课教学的人数明显偏少。
2、具有高级职称和高级技师证书的“双师型”教师较少。
3、“双师型”教师队伍认证工作的研究和实施处于探索阶段,缺乏科学的、可操作的标准,还存在的一定的漏洞和不足。如有的仅凭一张专业技能等级证和一本教案就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并不考察其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使“双师”教师成为“双证”教师。
4、校聘兼职教师比例偏小。由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师工资待遇低、课时费少,技术人员在企业月收入四五千元,但其当教师后,月收入只有二千多元,两者差距太大。许多企业技术人员不愿意到学校作兼职,更不愿意转行当教师。
5、“双师型”教师在实际工作中享受不到相关待遇,教师自我提升、积极进取的后劲不足。
6、“双师型”教师培训与学校繁重的教学工作存在矛盾。学校专业课教师本来就不足,可谓一个萝卜一个坑,一学期安排几名专业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学习,造成本来紧缺的教学岗位更显捉襟见肘。
7、现在阶段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途径主要有:专业脱产进修、省培或国培、下企业锻炼、考取技能等级证。以上渠道是好的,但学校在安排教师培训项目和人员方面没有从学校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人能力的提高上全盘考虑,随意性强。
三、思考
1、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
加大教师下企业的力度,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利用暑期到企业(最好是当地的优秀企业)实践和建立校内外校企 “产学合作基地”,真正实行校企合作应该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培养途径。
2、严格双师型教师考核认证。
大多数双师型教师只是有 “双证”,但并不代表真正具备双师型教师应该具有的能力,因此可以在把“双证”作为“双师型”教师认定的基本条件,然后进一步对教师进行考核。
3、发挥双师型教师骨干作用。
国家和学校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上花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教师经过培训后,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示范作用,通过专业带头人的评选,设立名师工作室,组建双师教师团队。
4、提高双师型教师地位待遇。
真正“双师型”教师是专业教师中出类拔萃”的优秀群体。国家应该出台一些优惠补助政策,学校应该给予提高工资或相应的特殊津貼,并在教师评优、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如在德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收入非常高,又享有国家公职人员的各种优厚待遇和社会地位。因此,有很多人愿意加入到职教师资队伍中来。
5、扩大兼职教师队伍。
学校应该多渠道解决兼职专业教师来源问题,从相关企业、行业中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生产技术人员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并聘请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能工巧匠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专业建设规划和专业设置论证。
一个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该引起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政策、资金、制度上逐步加强,使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尽快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