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部对各大高校的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对《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首先从考核形式单一、考核内容过于理论化、技能考核薄弱三个方面分析了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改革考核形式、改变原有的闭卷考试题型、增加实验实训考核环节比重和建立个性题库系统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与对策,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阐述了实施《统计学原理》课程考试多元化评价的策略。
【关键词】统计学 课程考核 评价指标体系
一、《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统计学原理》是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从事经济管理和研究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知识。统计工作过程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四个环节。统计学用事实说话、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特点贯穿于统计的四大环节之中,利用其独有的统计指标和体系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发展规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通过对该课程考核方式等的改革,有利于加快“金课”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能力。
二、《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1.考核形式单一,比例分配欠合理
在以往的考核构成比例中,平时成绩所占比重往往过低,约占整体考核比重的30%,此种成绩比例分配直接导致了严重问题的出现:第一,在期末闭卷考试时,对学生成绩要求很低,学生只要获得50分就能通过考核,如此并不能全面科学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第二,学生轻视平时成绩的重要性,认为即使平时成绩为零,只要期末考试成绩优秀,依然可以通过该课程的整体考核,这样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平时上课态度散漫,学习氛围日益下降。由于比例分配欠合理,使得有些平时不努力的学生到了期末考试前,仅仅通过短暂的突击复习也能通过考试。这种考核方式过分注重期末考试而忽视了学生的平时表现,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
2.考核内容过于理论化,闭卷考试比重偏高
目前,在《统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中,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都是以统计学的理论知识为中心,较少地注重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培养,如社会调查、实证分析等。这样就使得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除此之外,期末考试试卷中所出现的内容,过分地偏重于理论知识,即使学生通过了考试,也难以把书上的理论知识更好地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这就使统计学原理这门学科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3.技能考核薄弱,统计软件应用分离
现阶段的统计研究过程中,统计软件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分析功能,已是研究者在研究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帮手。实际上,在统计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由于所需要的统计数据处理过程较为简单,其计算通常不需要借助于统计软件,从而造成了统计软件应用环节薄弱,特别是教材与统计软件应用分离,没有把统计软件的应用和统计教学案例很好的结合起来,而过分地强调基本原理的计算方式,较少地应用统计方法上的计算案例,不足以达到培养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的目标。
4.考核结果评价模式化,个性差异缺乏
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因此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统计学原理》这一课程的考核方式往往体现出一致和公平原则,而轻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以往的模式下,学校一般都给学生提出了到达某个标准的要求,无论学生处在什么样的学习环境、是否取得进步、起点状况如何,只要符合既定的标准就能通过该课程的考核,这种模式是为了追求统一而抹杀个性差异的做法,因此没有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表现自我的作用。
三、改革重点、目标和思路
1.改革重点
一门学科的考核方式关系着大部分考生的“存亡”,如何把握考核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可信性,是很多教师面临的十分严峻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老师的教学水平,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对统计学的兴趣。可以借助于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统计学原理》课程中基本的统计学概念、统计方法和统计思想。
2. 改革目标
《统计学原理》是经济类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涉及到社会经济领域以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结合本门课程现有的考核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广大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和掌握统计知识,而不是简单的应付期末考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思想的本质;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达到为党和政府的领导制定政策、作出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字依据和文字分析材料的目的。
3.理念和思路
本课程的教学應该重思想、重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理解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统计方法和统计思想。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后,学生不再一心专注于课本上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多地进行实践锻炼,开阔视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教师也不再一味地照搬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将统计学知识与生活中的案例结合起来分析,同时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分析统计数据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改革措施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措施
1. 改革考核形式,灵活运用多元考核方式
改革后的统计学原理课程的考核方式将更为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平时成绩考核、期末闭卷考试考核之外,增加了实验实训环节考核、个性题库系统考核、学生成绩统计检验考核等基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考核形式,使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改革后的考试内容将更加结合实际、强调应用,更加具有灵活性。通过对该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学生想要通过考试并取得良好成绩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思考、多运用。“临时抱佛脚”不再是通过考试的捷径。
2. 改变原有的闭卷考试题型,充分考核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通过考核方式改革后,期末闭卷考试题型将更加具有多样性,主要题型包括单选题、判断题、多选题、计算题、綜合分析,分別占卷面分数的10%、20%、20%、40%、10%。客观题着重考查学生統计学原理的基础知识;计算題考查学生統计学原理中涉及到的基本运算;综合分析题考查学生统计学知识实践运用能力,跟原来的试题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考核学生的过程中应有区分。考试内容应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更加重视应用,且应尽量避免过于复杂的计算。
3. 增加实验实训考核环节比重,增强学生操作能力
在实验实训环节中增加EXCEL、SPSS、SAS软件工具运用操作,结合问卷调查,考查学生利用EXCEL、SPSS等软件工具对统计数据和有关案例进行实践操作的能力,促使学生较为系统的掌握统计软件在统计学中的应用,通过这种应用性较强的训练,将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付诸于实践操作,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4. 建立个性题库系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在新型考试模式中不摒弃传统的理论知识考查,只是增加部分个性化题型,建立个性题库系统,使考核方式更为灵活多样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应设计符合学生个性化认知且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具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确定的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学生们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专业能力。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教育评价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考试评价属于教育评价的一种方式,是各大高校乃至整个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考试作为评价的一种方式,对其内涵与实质的研究分析是我国当前教育评价改革刻不容缓的任务。本课题通过建立《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分析了考核方式改革在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作用。
五、实施《统计学原理》课程考试多元化评价策略
1. 增加试卷类别,以统计学原理课程难度区分考试类别
在试卷的编制过程中,将根据课程中所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将试卷设置为三种类型:第一类适用于对统计学原理的学习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并且有希望取得较大进步的学生;第二类试卷编写给可以在统计学原理这一课程上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得到充分开发的学生;第三类主要是针对还未充分开发统计思维上,并且暂时落后于教学水平的同学。
2. 变化试卷命题,以统计学原理课程与案例结合为主题
生活中统计随处可见,利用统计我们可以掌握规律,认识自然,了解社会,为人类服务。为了培养学生将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统计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各大高校在编制期末试卷时应当以统计学原理课程与案例结合为主题,改变原有试卷重理论,轻运用的现象。试题中应着重包含统计学与生活联系的题目,让“生活中的统计学”成为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中的主题。
3. 改良试题内容,以体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建立学生信息反馈制度,通过问卷、访谈、收集意见等形式对试题中的考试内容进行调整,比如说计算题型,可以把统计分析方法的计算公式列出来,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此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能力。EXCEL、SPSS等统计软件的掌握也是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将学生对统计学原理课程的学习引导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上来 。
参考文献:
[1]邱硕;何林元. 翻转课堂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高教學刊.2019-(04):23.
[2]黄海霞.Excel在高职统计课程改革中的设想[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10):10.
[3]陈时洪;梁大明;王冬梅;张明晓;叶勤.化学课程分类教学模式探索[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3):20.
[4]陈丽萍.农村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指导策略的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2):07.
[5]张萍.高校专业课程考试改革与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硕士论文.2015(06):33.
[6]赵蕾.试论信息技术与中职英语任务型教学的有效整合[J]. 中华少年.2019(05):04.
作者简介 :朱海玲 (1963-,)女, 湖南望城人, 经济学教授,主要从事统计理论与实证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