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教育实效性问题研究综述

2019-10-20 02:44李红梅
文教资料 2019年21期
关键词:党性教育研究综述实效性

李红梅

摘    要: 党性教育是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用党的性质、纲领、宗旨、作风、纪律等规范党员行为的过程,也是全方位、立体式和多层次的系统教育。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如何通过提升党性教育的实效性,破解管党治党中的问题,对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意义重大。本文以2010年至今知网发布的48篇研究党性教育实效性的论文为依据,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 党性教育    实效性    研究综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的根本性建设是党的政治建设,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加强党性锻炼,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加强党性教育、弘扬良好作风是我们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和宝贵经验。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高党性教育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再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全党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与此同时,党性教育成为各级党校开展培训和基层党组织教育党员的重中之重。

CNKI数据库显示,2010年至今,一批国内学者围绕党性教育的实效性问题,形成了很多探索性的理论成果。本文以“党性教育实效性”为篇名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

一、党性教育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对“党性”的界定。一般而言,党性是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道德等各方面要素的综合反映,是共产党员的共有属性和基本特征[1]。有学者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是党的先进性在党员身上的具体体现[2],还有的学者认为,共产党的党性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3]。也有学者进一步提出,党性除了阶级性外,更多地体现出先进性、纯洁性、组织性、价值性和现代性[4]。

(二)党性教育的概念内涵。从概念本身出发,党性是教育的内容,教育是培养党性的手段,党性教育是系统性的教育过程。接受教育的对象是党员干部;目标是提升受教育者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水平及为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现实任务需要的本领;内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情操教育、忠诚教育、权力责任教育和拒腐防变教育等。有学者从哲学角度对党性教育进行概念分析,认为党性教育是提高党员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党性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加以锤炼、形成和检验,在主观的反思、检讨,甚至是痛苦反复的思想斗争中得以总结和升华,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修正和提升。在潜移默化的价值塑造和情感传输过程中[5],要调动各责任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教育合力。

(三)党性教育的特征。党性教育由目标、过程和效果三个教育要素组成,主要表现出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1.先进性。党性教育以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为目标,突出表现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教育内容随着国家和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体现为理论的先进性和实践的渐变性。

2.持久性。党性教育是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和改造,需要通过长期学习教育实现,使党员将外在的教育持续不断地内化。

3.实践性。党性教育既需要通过对党员的实践锻炼实现,又需要通过党员外化于行检验教育的程度和效果。

4.系统性。党性教育是“知、情、意、信、行”的统一体,知识层面表现为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的价值认同;技能层面表现为党员的实践能力;態度层面表现为党员对党组织的忠诚度和情感。

5.隐蔽性。党性教育需要引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共鸣和理性认同,实现道德情操的升华和党性修养的提升。这都归属为个体的意识形态感受,教育效果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二、党性教育实效性及其现实问题

党性教育属于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固有属性要求党员高度认同党的价值理念。与党性教育隐蔽性特征紧密相关,党性教育的实效性成为不易把握和衡量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如果党员经过党性教育,对马克思主义认同感强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则党性教育是有效的,否则就是无效的。也有学者将毛泽东“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作没有党性,或叫作党性不完全”作为党员党性修养的衡量标准。笔者认为,党性修养的提升是衡量党性教育实效性的根本依据,以此为核心的系统性学习和教育需要将党的建设要求贯穿始终。在党性教育实施过程中,受到多元价值观等因素影响,面临一些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党员对党性教育的认识“错位”。参加党性教育是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但个别党员对抽象化的党性教育,认识有误。有的把它当作政治任务完成;有的奉行实用主义,认为党性教育比较虚。这些观念的形成,源于他们对党性教育的肤浅理解,导致参训动机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弱化了党性教育的实效性。

(二)党性教育活动中的供需“脱节”。一是内容以党的基本理论的正面宣传和解读为主,对党员较为关注甚至有些困惑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不够;二是方式方法上理论联系实际不足,普遍实施单向灌输的讲授教学,缺乏互动交流,调研考察有时流于走马观花,现场体验、寓教于乐的活动偏少,不易引起学员的情感和思想共鸣。

(三)党性教育持久性体系“薄弱”。党员的党性观念需要长期不断学习和持续实践,才能真正入脑入心。目前党性教育各责任主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往往有局限性,党校的教育培训都是短期培训,与日常支部教育培训等其他教育活动缺少联动性和系统性。如何将“感动一阵子”的效果持续到“行动一辈子”,是党性教育的根本性课题。对党性教育的特点、规律、经验、教训等基础性问题研究的不足,导致应贯穿党员日常活动中的教育活动出现偏差。

(四)党性教育成果评估“虚化”。党性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价,历来难度大。一是评估标准难以量化,衡量党员思想水平提升的指标难以确定;二是评估结果无法运用,党校对学员的考核依然停留在简单的考勤、评优等层次上,难以对学员进行动态的跟踪考察,学员的考核结果没有及时和真正运用。评估工作的虚化使施教者难以获得真实、有效的党性教育效果反馈。

另外,在教学活动组织层面,一些教师的水平欠佳、党性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保障制度不到位及过程衔接不紧密等问题。

三、提升党性教育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最根本的建设,只有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加强历练,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提升党性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从根本上确立党性教育是党员干部第一教育的理念,将其作为党建设伟大工程的核心和关键常抓不懈,不仅需要全党、全国、全社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营造氛围,更需要从党性教育过程入手,从学员需求出发,加强资源建设和考核制度建设,构建党性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以学员为中心,增强党性教育的针对性。要把党员干部作为学习、思考和实践的主体,认真分析和科学研判学员的群体特点和情感价值认同方式;要结合党员干部履行职责的需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系统设置党性教育内容,长讲长新,体现时代特征;要加强教师与学员及学员之间的双向交流互动,综合运用辩论、体验、情景模拟、网络交流等方法,调动学员融入教育过程的主动性。

(二)以资源建设为核心,探索立体开放的载体。提升党性教育专业化水平,一要打造党性强、水平高、作风实的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优秀的师资和管理可以实现党性教育的事半功倍;二要充分運用党史资源,以教育基地为抓手,建立多元化的党性教育资源库,同时加强对党史资源的充分运用,开展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提升党性教育的有效性;三要建立党性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优质的党性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推进党校、高校与社区、企业打破壁垒,构建立体开放的资源体系。

(三)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建立健全考核体系。要对党性教育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和考察,并把结果作为其任用、提拔、晋升的重要指标。建立党性教育与干部选拔任用相衔接的考核机制,完善考勤制度和学员培训记录,对一些长期谢绝参加党性教育、在党校培训中无故旷课数量较多及在参训中违反学习和管理纪律的党员干部,延长其培养和考察期,实行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票否决制”。不断创新评估指标体系,推动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脱颖而出,建立党性要强的用人风向标。

(四)以知行合一为目标,构建系统长效机制。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把实践作为党性教育实效性考察的基础。在注重夯实党员干部的理论基础、提升政治理论水平的同时,通过增强他们的情感和理性认同,提高他们的理性思维和理性判断能力,充分激发干部提高党性修养的内在动力。同时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改变党性教育零散化、碎片化的状况,建立与党支部等党员干部所在基层组织、工作单位联动的党性教育系统长效培训机制,让党性教育不是“震撼一瞬间”和“激动一阵子”,而是“铭记一辈子、牢记一辈子”。

参考文献:

[1]晓山.切实提高干部党性教育针对性实效性[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6).

[2]杨绍华.试论党性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J].党建研究,2011(3).

[3]王文贤.关于基层党校提高党性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党史博采,2017(6).

[4]朱佩明.不断深化对党性的认识[J].理论探索,2011(2).

[5]王久高.基层党校加强干部党性教育实效性的问题与对策[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4(1).

猜你喜欢
党性教育研究综述实效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基层党校党性教育系统化探索
近五年农村征地纠纷问题研究综述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三严三实”视域下构建党性教育新常态的实践路径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