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查

2019-10-20 02:44郭亚军陶鑫鸽许鹤
文教资料 2019年21期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郭亚军 陶鑫鸽 许鹤

摘    要: 随着国家工业化建设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城乡生活的差距、繁重的工作压力、集中的生活空间及有意识向城市生活靠拢,使其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出单一性、从众性和过渡性等特点,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不断努力,合力提升其精神文化生活质量。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精神文化生活    安徽省阜阳市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概念首先出现于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指的是在1980年及之后出生的、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农村劳动力[1]。这一群体往往是在父辈的带领下较早地接触城市,感受到城市生活的魅力并渴望融入城市中,这个群体中的大部分人较少甚至没有接触过农活,对农村认同感不强,但是又因经济条件、文化水平等原因的限制,导致他们难以在城市里获得归属感,于是形成这样一个游离于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社会群体。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数高达28836万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已超过半数,说明在当前的社会农民工结构中,新时代农民工已经逐渐占据主体地位,在社会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受教育时间较长、文化程度较高、对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更加关注自身的精神需求。本文选择安徽省劳动力输出大市阜阳市作为调查地区,对阜阳市、界首市、临泉县、太和县、颍上县的300余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集中调研走访,考察其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分析其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背后蕴藏的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一、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概况

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836万人,比上年增长0.6%。阜阳市作为安徽省乃至全国劳动力输出人口大市,最新数据显示仅2018年全市劳动力输出数量达到380万人,其中新生代农民工所占比重超过50%。

新生代农民工多是“80后”“90后”群体,与上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的成长历程中存在温饱问题,他们在生活中不仅重视自己的“衣食”,而且重视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注重自身文化权益的实现。但由于自身经济条件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虽然生活在用双手所创造的繁荣城市里,但面对快节奏、高消費的都市生活现状,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与城市居民相隔离,把自己局限于基于地缘、亲缘和业缘关系建立起来的社交圈,对精神世界的渴望无处安放”[2],难以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这种困难既表现在有限的工资收入的限制又表现在精神文化生活选择的矛盾。

除新生代农民工自身价值取向外,城市文化设施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他们的精神文化追求。调查显示,在外务工的新生代农民工集中居住地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文化设施不健全,社区文化服务滞后甚至空缺,使他们难有机会参与社会文化活动,这与新生代农民工渴求丰富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心理之间又构成新的社会矛盾。

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特点

1.新生代农民工对当前生活状况不尽满意

新生代农民工由于自身发展因素限制,经济上缺乏相应保障和发展空间,多数人对当前生活状况并不满意。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自身生活状况觉得很满意的仅占15%,觉得基本满意的占47.4%;不满意的占37.6%。他们在融入城市生活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因缺少技术和能力而找不到工作、房租太贵租不起房,分别占调查对象的46%和40%。同时,在所调查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有两成以上的人认为城里人对他们带有偏见且排斥。尽管如此,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融入城市的愿望,有着发展自身精神文化的渴求,其进入城市的目的不仅在于挣钱,而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他们并不满足于获得酬劳,更希望通过大城市良好的发展机遇快速地提升自己,从而更好地融入城市,真正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2.文化消费投入少且娱乐方式较单一

调查显示,阜阳外出务工农民工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作,工资水平基本上处于3000元—3500元,年均收入虽然基本达到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但除满足自身及家庭生存需求外,仅有极少部分收入用在精神文化生活上,且较少参与文化娱乐活动,他们工作之余更倾向于选择看电视、打扑克、浏览手机小视频等低成本文化娱乐方式,而读书看报、听音乐、外出旅游等较高成本的方式较少。

此外,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文化消费)上更趋向于包装自己,调查显示,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获取较多的经济报酬后会选择直观性、外露式的消费,且这一现象在新生代农民工中较具有代表性,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整体呈现出包装化、外露式的特点。

3.精神文化生活方式的群体化和从众化

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方式较为集中,生活方式较为群体化、固定化,其精神文化生活也呈现出群体化、固定化和从众化等特点。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方式较为相似,如户籍临泉现于广东打工的陈某表示,来自农村、独在异乡的务工人员会形成团体式的生活方式,这种群体化的生活方式不仅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而且蔓延到精神文化生活领域,形成精神文化生活的群体化和固定化,乃至在精神文化生活方式选择上的从众化。此外,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受教育程度、接受能力、鉴赏能力有限,影响到他们难以自主、有效地选择独立的精神文化生活。

4.融入城市生活过程中身份的过渡性

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接受了义务教育,但影响他们更多的是来自上一辈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调查访谈发现,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有着强烈的融城愿望,也能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58%以上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身素质还不符合现代社会公德规范,希望通过学习和自觉的行为道德约束,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另一方面,新生代农民工乐于接受城市里的新事物,追随城市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和时尚潮流,其精神文化生活整体呈现出一种过渡性。

三、精神文化生活特点产生的原因

1.城乡生活差异导致较大的心理落差

尽管国家大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城乡界线,造成城乡相对分割,农民工所享受的待遇、服务也难以与城市人群相提并论,导致新生代农民工难以产生获得感和归属感。此外,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的欠缺,使新生代农民工难以获得安全感。

2.繁重工作压力导致文化消费不足

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每周工作的时间在40小时—50小时的占46%,50小时—60小时的占17.8%,60小时—70小时的占23%,70小时以上的占3%,40小时及以下的仅占10.2%。繁重的工作任务压缩了娱乐生活空间,导致部分新生代农民工不能有充足的空闲时间进行感兴趣的精神文化消费。此外,新生代农民工更偏向、使用手机浏览信息、刷微博、刷抖音等消费成本低的文化消费方式,在看话剧、旅游等更高层次上的文化消费基本缺失,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水平不高。

3.集中的生活空間导致心理从众化

新生代农民工学历水平相对较低,受教育程度直接限制其精神文化兴趣爱好的选择,且易受身边工友等他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日常工作、生活场所较为集中,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会有意识地根据身边人的兴趣进行涉猎,出现审美趣味的重叠。如在阜阳市某小区二期项目工程施工现场受访的25名新生代农民工中,有17名所关注的今日头条APP同时出现国家民生政策、乡村新闻、乡村题材的情景剧短视频等模块,表明同一工地的农民工在日常交流时是有共同的兴趣导向与关注点。

4.有意识向城市靠拢促使身份的过渡性

新生代农民工仍未与农村脱离,其户籍关系仍保留在农村,与农村关系密切,情感接收上仍是家乡的风土人情,在精神文化趣味选择上仍带有乡村气息浓厚,无法完全从农村中剥离,但十分渴望融入城市群体,城市生活追求更强烈,目标更明确,在生活习惯、产品消费上向“城里人”靠拢。但“城里人”一般都占有天然的社会资源和竞争优势,他们在社区活动和城市文化参与上往往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生活中呈现过渡性。

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改善策略

当前,要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充分认识并发挥政府、企业、社会及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的重要作用,“政府应不断加大文化设施供给、企业要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农民工自身应增强文化权益意识”[3],形成各方面的联动和合力,共同面对和解决这一现实问题。

一,在社会层面上需要城市人员以更加开阔的胸怀接纳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建立政策性措施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权益,在思想意识上平等对待、友好接纳外来务工人员,让新生代农民工感受到城市生活的温暖,形成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吸引力”而不是“排斥力”。

二,政府应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成本,使有强烈精神文化需求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获得满足。此外,政府还要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专业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其经济收入,增强文化消费能力。

三,企业作为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依托单位和固定场所,要在工作之余,关心、关注企业员工的需求,根据他们的实际爱好因地制宜地设计丰富的、喜闻乐见的企业文化活动,鼓励职工参与企业文化生活。

四,新生代农民工作为精神文化生活的主体,要不断提高思想境界和消费水平,提高接受不同类型文化的能力,提高辨别优劣文化的水平,重视精神文化生活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和企业文化,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0/content_1528900.htm.

[2]蔡红生,周银.新生代农民工精神生活发展困境研究[J].决策与信息,2018(10):44-53.

[3]吴微,韦向阳,钱方圆.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研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25-131.

猜你喜欢
新生代农民工
基于新生代农民工报道的县级电视台创新思路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质量提升的困境与突围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与第一代的比较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