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丽勤
摘 要: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们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有力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科学地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当下高中文科生学习历史学科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是新编高中历史教科书选修课的六个选修模块之一,教材选取了22位极具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进行介绍,供我们学习。本文主要从本模块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结合最近5年高考对本模块的考查情况做简要分析,从而提出对本模块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历史教学
一、 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精神,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北师大版)教材中所选取的22位历史人物主要分为六类。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
2. 东西方的先哲:孔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3.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和拿破仑。
4. “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甘地和凯末尔。
5.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和邓小平。
6. 杰出的科学家: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牛顿和爱因斯坦。
教材所介绍的对时代发展与变迁具有影响的这22位历史人物,涵盖古今中外,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各个层面。时代的舞台为他们施展抱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他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受后人的尊敬和爱戴。
通过学习本模块,学生应该能够认识到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能够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从杰出人物的言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 近五年高考对本模块的考查情况
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在近几年的全国高考试题中,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和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及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作为非选择题四大选作题之一(2018年历史学科高考取消对选修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考查),分值为15分。相对于其他模块来说,本模块的题目较容易作答,是不少考生作答的首选。由此可见,本模块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以下是近五年来高考关于历史人物评说考查的情况。
根据上表,结合近五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选修四的试题,我们发现高考对高中历史选修四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从与教材的联系来看,考查的人物与本模块教材所述的人物大多没有直接联系,如丘处机、高仙芝、陈云、颜回、季札、唐宪宗、三娘子、郭子仪、刘源张等在必修教材中几乎没有涉及;少数人物在必修教材中有所涉及,如罗斯福、郑板桥、蔡元培、俾斯麦等。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重视教材的作用,以本为本,把教材中的人物分析得全面些、清楚些,并对他们进行归类(他们身份地位不一,有皇帝、文官、武将、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艺术家、教育家等等),讲述他们的生平,归纳他们的贡献,感受他们的情怀,客观地对他们进行评价,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从命题的形式来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是近年考查历史人物材料的重要来源,引用频率最高,且引文出处部分注明时间。由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适当地向推荐一些有关阅读书目,如人物传记、历史名著,尤其是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积淀历史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从设问的角度看,原因类、背景类、措施类、特点类、影响类、意义类、评价类是常见的设问角度。据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回答这些方面问题思路,传授给解答问题方法和技巧,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 对本模块教学的一些教学建议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习的科目感兴趣,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往往令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倦怠,失去了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让学生讲述历史名人故事,介绍历史名家;播放与历史名人有关的电影;举办历史人物图片展;参观历史名人的故居;开展阅读历史人物传记读书比赛等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都是通过阅读材料、提出问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第48题第一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郑板桥画作的艺术特点。”这需要通过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来提炼答案。又如2019年新课标全国Ⅱ卷第47题第二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司马相如取得文学成就的原因。”这在高中历史教材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同样也需要学生阅读材料,通过分析才能归纳出答案。高考真题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方向: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把史料教学摆在重要的位置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在培养史料阅读能力方面,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丰富材料外,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必修内容进行教学。虽然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人物评说类选做题的考点大都来自课程标准及教材之外,但是问题的设置均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而且所给的参考答案部分也来自考生所学必修模块的内容。如2019年新课标全国Ⅲ第二个问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材料讲述的是唐朝皇帝唐宪宗李纯的丰功伟绩,题目却问他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身为皇帝,他们在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有相同或相似之处。
再如2019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第二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材料讲述的是刘源张,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生平事迹,但是提出的问题却涉及了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对科学有执着的追求,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都在各自的领域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都有一颗热爱、报效祖国的热心。因此,联系必修模块的相关知识是准确解答高考历史人物评说类选做题的必要条件。
充分利用当地历史人物进行教学。在我国各个省区都有历史名人,如山东有孔子,广东有孙中山,湖南有毛泽东,四川有邓小平,等等。全国各地学生在他们所在的省区,也有许许多多的历史名人,教师要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名人这一课程资源,通过讲述他们的生平事迹、爱国故事等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把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历史教学中,既能为历史教学提供更多教学素材,又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主人翁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束鵬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独特价值与实施意义[J].历史教学,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