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艳
江苏省涟水县人民医院皮肤科,江苏涟水 223400
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发病因素众多;患者常找不到确切的病因,易导致反复发作,持续困扰患者工作状态、生活质量[1]。其病因多样,因饮食鱼虾过敏、药物引起的免疫机制异常、细菌或病毒感染等均可能导致慢性荨麻疹[2-3]。现在的临床治疗一般采用依巴斯汀等药物治疗慢性荨麻疹,但也有研究表明[4],若运用中西医相结合的方式则会获得更为理想地疗效。故为探究更有效地治疗手段,该研究特以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为对象,进行分组治疗研究,进一步评价复方甘草酸苷递减疗法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将来该院治疗的1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设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法,均分并成立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36.8±5.4)岁;30 例男,26 例女;病程 8~18 个月,平均病程(12.5±2.4)个月。 治疗组患者年龄 16~58 岁,平均年龄(38.2±5.1)岁;32 例男,24 例女;病程 8~20 个月,平均病程(13.5±2.3)个月。纳入标准:经诊断均符合临床中慢性荨麻疹治疗标准,且UAS7评分≥25分者;无心、肺、肾、血管等重大器官疾病及慢性疾病者;成年、意识、认知清晰;无复方甘草酸苷递、依巴斯汀过敏者。排除指标:妊娠及哺乳期妇女、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者;合并其余重大疾病者;药物过敏、禁忌者。所有对象就研究均知情并同意,且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两组对象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参考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5],结合问询和体检,将自发性荨麻疹病程>6周的患者定性为慢性荨麻疹,注意排除荨麻疹性血管炎患者。
参考《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8》,采用7 d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rticaria activity score 7,UAS7)来评价患者荨麻疹严重程度。UAS7主要对1周内每天发作的风团数目和瘙痒程度进行统计:风团数目分为无(0个/24 h)、轻(< 20 个/24 h)、中(20 ~ 50 个/24 h)、重(> 50 个/24 h)4个等级,分别记为0~3分;瘙痒程度分为无(无瘙痒)、轻(有瘙痒,不明显)、中(明显瘙痒,但尚不影响日常生活或睡眠)、重(严重瘙痒,不能忍受,严重困扰日常生活或睡眠)4个等级,分别记为0~3分。每日评分记风团与瘙痒总分,范围为0~6分,1周连续最高评分为42分;若周评分小于7分,提示疾病控制;若周评分大于28分,则提示病情严重。
对照组口服依巴斯汀片(国药准字:H20040119)10mg/d,疗程6周。治疗组口服依巴斯汀片 (国药准字:H2004 0119)10 mg/d,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国药准字:H2008 0006), 第 1~6 周剂量递减依次为 150、125、100、75、50、25 mg/d。每2周分为1个疗程,若1个疗程治疗后为判断为无效的患者将更换药物重新治疗。
将治疗有效率>90%的患者评为治愈,治疗有效率为60%~90%的患者评为显效,治疗有效率<60%的患者评为无效,其中以治愈和显效患者计算该次治疗的总有效率[6]。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电话回访,告知治疗后仍有症状的患者回院复查,检查UAS7评分回到14以上判定为复发,统计总复发率,并且详细记录两组UAS7评分14分以下者。
研究中所涉及数据采集、运算全部录入(计算机)统计学SPSS 21.0统计学软件中整理。统计过程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21%,显著优于对照组91.07%,对比结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通过电话随访并回院复查,治疗组复发情况(UAS7评分低于14分者4例,总复发率1.79%)显著优于对照组(UAS7评分低于14分者14例,总复发率10.71%),对比结果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对比
荨麻疹是常见的皮肤病,通常表现为血管扩张,皮肤水肿形成风团,伴随瘙痒。荨麻疹病因复杂多变,通常根据病因来源分为外源性病因和内源性病因[7-8]。西医与中医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中各有优势:西药可以迅速控制病情,缓解症状,但停药后极易反复;而中医则能够从上游环节治疗荨麻疹,调节患者身体状态,提高自身免疫力,通常需要患者坚持治疗,许多患者并不能坚持。因此,临床中开始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结合两者优势针对此症制订有效的治疗方案[9]。
依巴斯汀属于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是一种外周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型,其起效快,作用时间更长,因其不能穿过血脑屏障,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和抗胆碱作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头疼、口干和嗜睡,肝功能受损者禁用。而复方甘草酸苷具有抗炎症、抗过敏、免疫调节、保护肝细胞及促进肝细胞增殖作用,常用来治疗慢性肝病及配合治疗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疾病[10]。依巴斯汀与复发甘草酸苷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既可快速控制病情,缓解患者症状,降低了依巴斯汀对患者肝细胞的损害,提高了患者自身免疫力,调节患者身体平衡,能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11]。而据可靠研究发现,使用复方甘草酸苷递减法联合依巴斯汀能更加有效的降低慢性荨麻疹的复发。通过逐渐减少复方甘草酸苷的剂量,能降低受体敏感度,避免受体产生耐药性,同时让患者逐渐身体适应无药情况,调节自身免疫力,达到减少复发的目的。同时还减少了药物使用,减轻了患者身体、经济的双重负担[12]。
廖红艳[13]学者就复方甘草酸苷递减疗法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研究结果显示,运用联合治疗的实验组,总有效率 (98.0%)明显高于单一治疗的对照组(80.0%),且实验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就该研究中,运用复方甘草酸苷递减疗法与依巴斯汀联用的治疗组患者,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8.21%,显著优于单一治疗的对照组91.07%,肯定了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而治疗组总复发率1.79%显著低于对照组10.71%。也充分提示出联合治疗能明显降低该症患者治疗后的复发几率。该次结果与廖红艳学者研究结果完全一致,证实了其可靠性。而梁森[14]学者在类似研究中未使用递减法,仅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复发率(12.50%)明显高过该研究中联用递减疗法的治疗组(总复发率1.79%),两项研究结果对比,更加肯定了该研究中复方甘草酸苷递减疗法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复方甘草酸苷递减疗法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好,能有效减少慢性荨麻疹复发率,且用药少,更具安全性、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