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呼吸科,江苏南京 211300
支气管扩张属于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主要因患者支气管及周边组织出现炎症致支气管弹性组织损伤,管壁肌肉出现破坏,引发支气管管腔形变扩张。患者症状表现以咳嗽、咳血、发热、呼吸困难等为主[1]。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常用方法为抗生素药物治疗,效果一般,但患者长期用药很容易出现不良反应。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技术得以改进完善,被广泛用于支气管扩张疾病治疗中,效果良好[2]。该文以2015年1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80例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为例,探究肺泡灌洗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此次选择该院收治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80例为研究目标。参照计算机抽选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共计患者40例,包括男性25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最小年龄为45岁,最大年龄为85岁,平均年龄(62.4±1.8)岁,病程时间短则4个月,长则5年,平均病程(2.5±0.2)年。观察组共计患者40例,包括男性26例,女性14例,患者最小年龄为46岁,最大年龄为84岁,平均年龄(62.3±1.7)岁,病程时间短则 6个月,长则4.5年,平均病程(2.4±0.3)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分析。该实验经伦理委员会许可,患者均自愿参与,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全体患者均经诊断判定患支气管扩张疾病,同时合并感染症状;②患者年龄范围在45~85岁之间。
排除标准:①排除合并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②排除合并精神方面疾病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取常规方法治疗,包括:抗感染处理,解痉治疗,化痰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处理,具体过程为:告知患者于灌洗前8 h内禁食,采用利多卡因药物进行表面麻醉,由患者鼻腔缓慢插入支气管镜,细致查看患者病变情况及具体位置。由支气管镜活检孔向内注入浓度2%的利多卡因药物2 mL,对此段支气管实施局麻。将气管内的痰液彻底吸净后注入浓度0.9%的生理盐水,温度保持在37℃左右,注入20 mL/次,1 min后再次吸出,叮嘱患者配合咳嗽,便于吸出。总灌注量低于200 mL,若患者支气管扩张程度较严重,可通过分次灌洗治疗。整体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的心律、血氧饱和度等体征指标。
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康复:患者临床症状彻底消失,血气指标等恢复正常,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出现好转,血气指标等趋于正常;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血气指标等仍异常。总有效率=康复率+改善率。监测并记录各组患者呼吸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呼吸功能指标包括: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炎性因子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C反应蛋白。
利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治疗效果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40例患者经治疗后,24例彻底康复,15例症状得以好转,仅1例无效,总有效率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总有效率比较[n(%)]
两组患者未治疗前,呼吸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呼吸功能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呼吸功能比较(±s)
项目时间观察组对照组t值 P值血氧分压(m m H g)二氧化碳分压(m m H g)氧合指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6 4.3 1±1.2 5 9 2.0 4±1.1 5 5 9.4 9±3.1 3 3 5.0 2±1.0 3 3 0 1.2 8±1 1.0 4 3 7 6.4 9±1 0.3 8 6 4.3 2±1.2 4 8 0.3 3±1.1 4 5 9.4 8±3.1 2 4 2.7 7±1.0 4 3 0 1.3 1±1 1.0 2 3 1 9.4 4±1 0.3 6 0.1 3 1 6.2 7 0.1 4 1 1.5 8 2.4 9 1 0.4 8>0.0 5<0.0 5>0.0 5<0.0 5>0.0 5<0.0 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s)
项目时间观察组对照组t值 P值肿瘤坏死因子α(p g/m L)白介素-8(p g/m L)C反应蛋白(m 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 4.2 1±2.1 4 1 1.4 7±1.0 3 1 6 2.3 3±1.2 3 9 9.5 8±1.0 4 7 9.4 2±3.1 1 3 5.9 9±1.3 2 3 4.2 2±2.1 1 2 2.4 9±1.0 4 1 6 3.3 2±1.2 4 1 4 0.2 2±1.0 5 7 9.4 5±3.1 0 6 5.4 8±1.3 3 0.1 8 1 0.3 8 1.0 4 2 0.4 1 3.1 2 2 1.4 8>0.0 5<0.0 5>0.0 5<0.0 5>0.0 5<0.0 5
支气管扩张是因支气管、肺组织等发生慢性病变,主要表现为化脓性炎症反应、纤维化病变等,从而导致支气管外壁的平滑肌功能障碍,支气管的生理形态发生改变,呈持续性扩张状态[3-5]。不仅会引发患者出现持续性咳嗽、呼吸道痰液淤积、咳血等症状,而且由于气道开放还会导致细菌侵入几率大幅度上升,很容易合并支气管感染,产生慢性、反复性炎症,同时患者体内的各种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0等均会发生异常变化[6-8]。根据现代病理学研究显示,铜绿假单胞菌是引发支气管扩张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其在侵入支气管上皮细胞后会释放一定量的毒素,从而刺激树突状细胞上的Toll受体,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使得人体出现过敏反应,同时诱导T细胞进一步分化,造成炎症病灶的扩大。
因此临床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时采用的是口服抗生素治疗,这类药物是针对病菌感染性炎症进行治疗,可有效杀灭致病细菌。但实际治疗中支气管扩张患者由于疾病的特殊性,导致其合并感染症状反复发作,支气管的免疫力持续低下,如仍选择单纯依靠抗生素治疗,就会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影响整体治疗效果。
随着现代支气管镜技术的成熟,以此为依托的肺泡灌洗疗法取得了重大成功。借助支气管镜可以直观地对感染病灶位置进行观察,再通过支气管镜配套设备向肺泡内灌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不仅可以清楚附着的致病菌,还可以获得灌洗液中的细菌成分,进一步确认感染源和药敏性,有效保障了临床治疗效果。且该治疗是在全麻下进行,灌洗液温度严格控制,不会造成患者的不适感。
该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0%明显优于对照组(χ2=7.31,P<0.05)。该结论与付政平[9]发表文章结论灌洗组总有效率96.36%高于常规组81.82%相一致。
综上所述,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患者采取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改善患者呼吸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