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山区农村空心化及其影响因素

2019-10-18 09:24牟月华侯兰功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多元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牟月华 侯兰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乡差距逐渐加大,导致农村青壮年大量流失,村庄逐渐失去活力,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严重阻碍着乡村发展与振兴。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有关数据,计算了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大成镇13个村的空心化程度,并对空心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区空心化趋势是逐渐上升,从2007年的27%上升至2016年的54%,上升幅度较大。从空间上,空心化呈现距离场镇中心较近的村庄到边缘村庄空心化减弱的圈层式结构。大成镇村庄空心化程度主要受距县城距离、距场镇距离、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影响,其中距县城距离对农村空心化程度的贡献度最大。为防控农村空心化现象的进一步发展,应判别农村空心化的影响因素,因地制宜,合理提出差别化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西部山区;村庄空心化;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5-0048-04

农村空心化是世界各国在发展进程中都出现的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这一趋势亦在不断加大。从1978—2017年末,中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增至8.1亿,城镇化率从 17.9%升至 58.52%,大规模城镇化进程驱动城乡间和地域间人口、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广大乡村地域正由相对均质走向异质发展态势[1],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从而使得农村的留守老人与妇孺问题、劳动力缺失问题、乡村社会文化生活萎缩等问题日渐显露,是阻止乡村振兴和乡村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农村人口空心化过程,加快城乡协调发展,促进乡村空间重构对我国城乡转型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纵观国内外关于村庄空心化的研究可以发现,外国学者关于人口空心化的研究较早。19世纪80年代Ravenstein提出迁移法则,最先阐述了推拉理论的基本框架,并提出了著名的7条规律[2]。Bogue在Ravenstien理论框架基础上最早提出推拉理论,将影响转移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转移受到了迁出地和迁入地共同作用的影响[3]。在国内,杜新月等初步对空心村的成因及治理对策进行定性的研究[4]。从研究视角看,从初期对乡村空心化现象的内涵[5-6]、基本特征[7-9]、成因机制[10]与对策的关注转移到村庄空心化的演进[10-12]、驱动机制[13-14]、土地整治[15-16]、空心化程度测算评价方法[17-18]、整治模式与整治潜力[16,19-20]上。研究方法也从定性分析逐渐发展到结合农村实地调研数据和遥感数据等,基于地理、土地、3S(指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多学科手段,采用系统分析法、指标体系法等测算空心化指数,在对空心化的影响因素分析时从初期的定性描述到采用线性回归、Logistics回归等方法[21]。

西部山区由于自然条件、区位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中、东部区域,农民农业收入低下导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口大量流动到城市区域,农村土地抛荒严重,农业收益不足,空心化现象日趋严重。为了探究西部山区农村空心化程度和影响机制,本研究以四川省达州市大成镇为例,深入分析了空心化的时空特征和主要影响机制并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一定的治理措施,以期为西部山区农村空心化整治和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1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概况

大成镇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西部(图1)。全镇人口36 034人,辖13个行政村、1个社区,面积为112.8 km2,地形属低山丘陵地带,有耕地21.25 km2,多属于梯田形式。除种植业外,还有部分散户养殖牛、生猪、家禽等,但不成规模。

宣汉县一直被列入国家级贫困县名单,县域内大成镇有贫困村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6 000人。农村中基础设施落后,大多数村庄仅仅通电,无自来水供应,依靠山泉水生活,紧邻场镇的村庄才有天然气供应,其余靠山中柴薪,医疗、教育设施也同样落后,故使得大部分农村居民外出打工或者迁入城市,导致大成镇域内农村空心化现象出现。

本研究以大成镇13个行政村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农村空心化研究,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部门提供的农村经济统计年报、地名志、地方志及各个村民委员会提供的村庄公报;在此基础上,还对当地政府党委书记和村委会干部进行访谈,对各个村庄关于空心化情况从宏观上大致把握。

1.2 研究方法

村庄空心化程度分析用乡村劳动力中转移人口占村庄总人口的比重。

式中,K表示农村空心化率,%;Z表示乡镇劳动力中转移出县、省的人口,人;L表示村庄总人口数,人。从时间上,本研究采用大成镇10年的社会经济数据分析村庄10年来的空心化趋势,再以每个村庄10年的空心化率平均值在空间上分析每个村庄的空心化程度。

2 農村空心化程度分析

该研究区的乡村空心化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集聚性,本研究结合访谈数据和经济资料将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解读大成镇村庄空心化演变及特征。

2.1 大成镇农村空心化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将大成镇除去场镇文城社区剩余13个村庄的社会经济数据带入式(1)可得大成镇2007—2016年村庄平均空心化率的变化情况和各村庄空心化率变化情况。由图2可知,大成镇平均村庄空心化率2007—2011年增长较为平缓,从2011年开始空心化率迅速上升,一直上升到2016年的54%,可见大成镇村庄空心化趋势越来越严重。图3可以看出每个村庄在不同的的时间段空心化程度有较大的差异,但每个村庄的空心化趋势都是逐渐加剧的。石笋村、瓦窑村、石柱村、锁辖村、田岭村、柏林村、大地村、千岭村、长新村与村庄平均空心化趋势大致相同,2007—2011年空心化趋势呈现较小幅度的波动,2011年空心化率急剧上升,2011—2016年趋于平缓或小幅上升,其中石柱村空心化趋势最为严重且上升幅度最大。金宝村、下河村、马滩村空心化趋势与平均空心化率对比,急剧上升时间发生变化,在2013年出现陡然上升趋势再趋于平缓,回龙村空心化趋势波动较大,2012—2013年空心化较为严重,2014—2016年空心化率与2007—2011年大致持平。

2.2 大成镇农村空心化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在空间上,尽可能缩小研究尺度,以行政村为研究单元,选取行政村的平均空心化率为指标研究村庄空心化在空间上的分布(图4)。

大地村虽然与大成镇场镇文城社区有一定距离,但与蒲家镇场镇距离较近,且整个村庄都在201省道沿线上,交通较为便捷,故此大地村10年平均空心化率都较低,约为30%;下河村、石笋村、回龙村临近场镇文城社区,又与210国道的联系比较密切,交通便利、生产生活服务设施较完善,空心化率都在35%左右。

柏林村、马滩村、田岭村、瓦窑村平均空心化率在45%左右,皆与场镇文城社区具有一定的距离,且地形等更为复杂,梯田较多,灌溉难度大,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导致人口转移数量增大,空心化率加剧。千岭村、金宝村与大成镇场镇文城社区较远,但与大成镇毗邻的双河镇场镇较近,双河场镇的辐射和影响导致这2个村的空心化率在40%左右。

锁辖村、石柱村距离大成镇场镇文城社区较远,空心化率较高,为50%左右。石柱村境内有一个石柱槽火车站,襄渝铁路、210国道穿境而过,是大成镇经济果林示范带和宣汉的物资聚散地,村内土地多数流转在少数人手中,产业丰富,但是多数人因土地流转出去只能选择外出务工或者在村庄内给有土地的人干农活赚取工资和土地分红生活;锁辖村境内横穿310乡道,交通较为便捷,但医疗卫生设施落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而且村庄土地规模不大,故多数农民工选择劳务输出赚钱。

3 农村空心化影响因素分析

3.1 空心化影响因素选择

依托访谈和村庄社会经济数据的整理,归纳出区位与地形条件、农村经济收入状况、土地利用、村内资源与设施、政策偏移和文化要素等综合影响着村庄的空心化问题。因为是村庄逐渐演化的过程,地形条件无太大的改变,以及政策偏移和文化要素很难量化成指标,所以本研究主要研究区位因素、经济收入状况、土地利用、村庄资源及设施与村庄空心化的影响关系。本研究中被解释变量为村庄空心化率,用百分比来表示;解释变量中有:区位因素选择距县城距离、距场镇距离、距主干道距离3个指标;经济收入选择村庄农林牧渔总产值、农业收入占非农收入之比、农民人均收入3个指标;土地利用选择人均耕地面积1个指标;村庄资源及设施选择水电气供应、公交设施2个指标。空心化变量选取与含义见表1。

3.2 空心化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通过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解析农村空心化影响因素,数学表达式如下:

式中,y为村庄空心化率;β0为常数项;X是空心化影响因素(本研究是采用距县城距离、距场镇距离、距主干道距离、村庄农林牧渔总产值、农业收入占非农收入之比、村庄农民人均收入、人均耕地面积、水电气供应、公交设施等指标表示);k为自变量的个数,本研究自变量个数为9个;βj为回归系数;μ为随机误差项。

3.3 农村空心化影响机制分析

为了识别农村空心化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农村空心化的空间地域的主导影响因素及其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作用强度,本研究以大成镇13个村庄为样本区,选择10年各村庄的平均空心化率为因变量,各自变量也是采用的10年村庄社会经济数据的平均数据,运用SPSS 17.0中线性回归分析采取向后筛选策略进行指标的筛选和计算[22],结果如下:回归方程R2=0.562,F=3.850,显著性=0.050,回归方程通过了拟合优度检验、线性显著性检验和变量显著性检验,建立大成镇农村空心化程度影响因素回归方程:

在农村空心化影响因素中,有3个影响因素进入了模拟方程,其中,距场镇距离与农村空心化呈正相关,距县城距离、村庄农民人均收入呈负相关。由表2可知,距县城距离标准化回归系数为为-1.524,对农村空心化程度的贡献最高,其次是距场镇距离,村庄农民人均收入贡献最小,其值为0915。这表明各因素对农村空心化的作用力大小不同且存在较大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村空心化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对回归分析结果解释如下:

(1)农村空心化程度与距县城距离呈负相关关系(标准回归系数为-1.524),距离县城越远,空心化程度越低。县城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水平最高的地区,城市吸引力较强,对县城较近的村庄造成影响,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使劳动生产率与土地利用率提升,劳动力从农业中解放转移到城市,进行非农化工作;距离县城较远的村庄,信息接受缓慢,对资源集约利用的意识淡薄,仍然是从事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活动,同时家庭负担繁重,医疗卫生落后,又造成距城市远的村庄人口须要赡养老人等原因不敢出村。

(2)农村空心化程度与距场镇距离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标准回归系数为1.024),说明空心化程度随着距离场镇距离的增加而加剧。场镇作为村庄内发展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可以给村庄提供生活必需品与基础设施服务。距离场镇越远的村庄,生活质量下降,基础服务设施落后,人们为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和更高的生活利益往往选择去大城市发展。

(3)农村空心化程度与农村農民人均收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标准回归系数为-0.915),农民人均收入高的村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好,村庄资源要素集聚能力强,能有效遏制人口大量外流的趋势,表现出空心化程度低;农民人均收入低的村庄,空心化程度高,原因是农民在村庄内难以发展,村庄地形多为丘陵,梯田较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种植,大型机器难以进入,种地条件艰苦,靠天吃饭,收益不稳定,并且对集约利用资源的意识淡薄,因此种地效益低下与城市对比,不如去城市打工经济效益高。

4 结论

基于大成镇10年的社会经济数据从时间纵向上分析,大成镇村庄的空心化水平是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从2011年以后,上升幅度加剧。从空间上分析,村庄空心化具有集聚性,空心化程度高的村庄互相影响,由中心逐渐向外围地域减弱。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大成镇空心化的影响因素可知,大成镇村庄空心化程度主要受距县城距离、距场镇距离、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大成镇防控空心化建议:(1)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村产业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下,劳动力自由流动,只有培育村庄内生发展力,吸引外出人口回流,使村庄更有竞争力,农民的经济收入有很大的保障,才能让农民留得下来。(2)搞好村庄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让处于区位劣势的村庄交通更加便利,减少人口外流。(3)从文化价值上,重构乡村文化认同,增强村民凝聚力,营造村民归属感,从文化价值上留住村民。

猜你喜欢
多元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多模态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