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钧 付艳琴
摘 要:文章对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在电子商务行业快速发展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开展切实可行符合行业发展和区域中小企业要求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培养现代高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同时对如何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民办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7-0099-03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四川天一学院地处成德绵经济带,德阳市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以智能制造和职业教育为两个主要抓手,通过“制造+教育”的模式开创德阳区域经济新发展,依托德阳市区域经济发展优势,学院承接关于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端装备和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为区域企业输送技术技能型人才,学院设立、发展了电子商务专业。一方面进行广泛、深度、高效的校企合作符合成德绵地区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小企业对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成德绵地区中小企业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促进区域企业参与学院电子商务培养人才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院整体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且这都符合成德绵区域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学院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充分利用地方企业的实践优势和人才优势能够明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符合职业教育贴近一线,面向岗位需要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
全国第一批建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各个层级的高校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专业发展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院如何构建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在职业教育改革和电子商务法颁布实施的背景下,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社会、企业层面都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现实的要求。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紧贴成德绵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开展符合学院特色的校企合作是实现新时期学院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是学院力求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学院打造特色专业,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
二、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总体概况
目前,我国通过长时间不懈的努力已经建立全球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是怎样从数量向质量发展,电子商务专业怎样实现一校一特色以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开展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关键因素之一。
(二)种类模式
就目前而言我国有许多校企合作模式,比如工学结合、教学实习、顶岗实习就是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一是工学结合模式,主要表现为学习与工作相结合,通过工作促进学习,“工”是手段,“学”是目的,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贯穿整个企业岗位工作过程始终。二是教学实习,高职院校与企业培训相结合,学生脱产实习后回到学校继续上课,将学生在企业实习发现的问题、困惑融入学习中进一步提升技能。三是顶岗实习,学生对相关课程专业知识已经初步掌握的情况下,可以按照企业员工的岗位职责要求进行基本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
全国各高职院校开展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因地域不同而特色鲜明,比如浙江、广东等电子商务相对发达的省份通过开展深度的校企合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校企共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教师、学生进企业,企业专业人员深入课堂实现互惠共赢。而天一学院地处成德绵经济带,电子商务发展相对落后,校企合作开展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
1.学校层面
(1)对电子商务专业发展认识不足。由于地理区域和师资条件的影响导致学院对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和专业发展认识不足。首先,学院对电子商务专业在宏观概念的转变认识不足,在行业变革和《电子商务法》中对电子商务的定义相对以往更加强调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等信息进行网络营销或者提供服务的经营活动。其次,对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工作实践上认识不足,一是把二者等同看待,二是把电子商务认为是市场营销的分支,认为电子商务包含于市场营销中。这种认识是狭隘的,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是实现企业营销战略的两种途径,并不是谁包含谁的关系,二者是独立存在相互协同的关系。最后,不少高职院校特別是民办高职院校由于诸多原因对电子商务专业定位模糊不清,到底是培养营销商务型人才还是技术开发性人才,乃至创业型人才,定位不明,导致在课程体系建设上针对性不强。
(2)民办高职院校自身优势不明显。民办高职院校相对于公办高职院校自身优势不足。一是办学经费不足。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相对于公办高职院校主要靠自筹资金为主,为维系学院正常运转资金压力较大;二是师资数量和质量不足。民办高职院校无论是师资结构、数量还是质量相对于公办高职院校乃至区域地理较好的高职院校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而且民办高职院校师资流动性较大,师资结构不稳;三是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在开展校企合作范围和深度上不足,导致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不协调,甚至存在脱节现象。
(3)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学生需求。传统教学环节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主要是被动地去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信息,在这种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虽然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特别是近十年随着“95后”和“00后”的快速成长,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开放、自我、独立、自信等特征,对传统教学模式在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带来严峻挑战,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发展对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2.企业层面
(1)区域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意识淡薄。就目前而言,学院学生就业去向主要以成德绵区域中小企业为主,学生只有掌握企业岗位技能要求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主要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只有企业参与校企共建才能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但是就目前而言更多的中小企业对开展校企合作在很大情况下仅停留在形式上,抱着使用劳动力的想法开展校企合作,使企业和学院开展校企合作目标不一致,合作意识不协调,合作机制不成熟。
(2)中小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际贸易摩擦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剧增,有效开展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动力不足;与此同时,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人才结构相对落后,导致开展贴近学生工作实际,符合学校要求的校企合作能力不足。
(3)中小企业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一是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切实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引导中小企业稳步发展,提升公司治理和营销管理能力不足导致企业开展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二是企业在经营理念上基本没有意识到开展高水平的校企合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势。
3.政策问题
就目前而言,推动区域范围内有效的校企合作没有切实有效的政策支持,很多政策停留在宏观层面上,特别是对民办高职院校政策扶植力度有限,开展持续可行的校企合作模式所获支持不足。
4.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问题
目前,大多数校企合作主要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使校企合作的发展又回归到传统模式上,缺乏创新。
三、发达国家职教校企合作模式借鉴
目前,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走在了世界前列,它们通过制定和实施职业教育的国家战略,构建体系完善、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模式,开展符合企业发展、学生就业需要的校企合作模式,形成完整、标准、充分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比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日本的“官产学研”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等,为企业发展、学生就业、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提供了重要支撑。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对高技能型人才需求很大,特别是学院依托成德绵区域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这就对学院教育发展、改革提出新要求,进一步要求学院面向市场,优化调整各个专业结构,更大规模地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推动地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四、有效的民办高职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构成
(一)学校层面
1.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
民办高职院校开展切实可行的高水平校企合作必须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理念。首先,学院电子商务专业要以企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树立正确的意识,以成德绵经济区域企业为依托开展可行的校企合作模式,把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技术技能作为重要工作来做;其次,打破传统校企合作模式的禁锢,开展具有实际意义的校企合作模式,把师生进企业教学实习作为常态化工作;最后,把校企合作以学校为主转换成以学生实际需求为主。
2.动态设置、调整专业和开发课程
从企业岗位和教学实际相结合,把企业岗位需要作为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一是扎根地方,为成德绵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出发。紧贴区域经济发展方向,邀请行业知名企业高管、专家进校对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同学院一道设置、调整方案,为学生负责。二是根据成德绵区域企业发展需要将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与企业实际需要相结合,将传统电子商务专业设置以营销和技术为主转变为按岗位群划分为电子商务平台前台美工、后台开发、电子商务营销三大板块随行业和企业变动而变动。
3.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室
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室,倡导在新形势下校企双赢的局面。一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已有许多质量较好的实训基地,学院可开展切实可行的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创造较好的实训活动,同时可以节省相应的资金费用;二是,在有效保证学院学生正常教学活动开展的同时深入企业实训实践,有利于学生开展切实可行的理实一体化学習,同时也有利于降低企业人力成本,以及增加企业自身人才储备。
4.校企共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推动以学生就业为根本,开展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需要一只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保证,学院意在培养高技术、高技能型人才,只有校企共建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更好使学生紧贴行业发展、企业需要,切实有效地开展符合要求的教学活动。一是企业拥有丰富工作经验水平的相关人员进校担任兼职实训课教学工作。二是在校专职教师利用寒暑假进企业交流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保持知识储备更新。
(二)企业层面
1.企业要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意识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形势面临的下行压力较大,企业高效地运转对高素质、高技能型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人才结构,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与此同时,成德绵区域企业与学院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区域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意义重大,这也是企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有效途径。
2.企业要提高自身的校企合作能力
开展深层次、高效率的校企合作模式离不开企业自身能力的提高。一是区域企业提升开展校企合作担任兼职教师工作人员的能力;二是企业在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企业自身结构的同时改进校企合作模式更好地助力学生综合技能的提升。
依托学院办学条件和区域环境进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不能断言校企合作是最典型最具特色的模式,因环境等诸多因素不同,各个学院都有自己的特色,校企合作模式开展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找到符合各自学院学生实际需要的校企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徐丽华.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的制约因素与保障措施[J].职教论坛,2007(24).
[2]陶言诚.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展望[J].职教论坛,2013(23).
[3]孙妍丽,沈亚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
[4]陶红林.高职土建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
[5]王修杭.探析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制约因素与保障措施[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8):37.
[6]曾瑜,刘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运行风险与法律防范——基于校企合作地方立法的文本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8(9):30-34.
[7]黄茂勇.《职业教育法》修订与校企合作法规体系构建策略——基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理困境分析[J].教育评论,2017(8):56-60.
[8]蹇世琼,韩秋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法律困境及其路径突破[J].当代职业教育,2019(2):13-18.
作者简介:赵钧(1989—),男,四川成都人,讲师,本科,专职教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付艳琴(1990—),女,四川德阳人,讲师,本科,专职教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