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导入】
大自然的景物千姿百态,惹人喜爱;但具体到一篇以写景为主的作文中,就只能撷取万千美景中的一两个方面。不过,写景要讲究一定的顺序。换句话说,就是要做到景中有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由总到分、由面到点、由物到人、由实到虚等。这是使作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基本要求之一。
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按照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描写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先写远远望见的、粗线条的景物,如菜畦、皂荚树,再写身边、脚下、眼前的景物,如何首乌根、覆盆子果实;先写静止的,如石井栏,再写动态的,如叫天子。这些景物在视觉上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在我们面前营造出了一个立体的空间,展现了鲁迅的童年乐趣。
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做到景中有序呢?
1.定点观景。换句话说,就是在固定的地点进行观察,描绘景物。具体来讲,这种方法主要有三种侧重方向:(1)空间顺序,即选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如朱自清在描绘“春花图”时,用的就是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从树上的繁花簇簇写到地上的野花点点,使整篇文章情韵盎然,体现了作者对春景由衷的赞美。(2)时间顺序,写出景物在不同时间下的不同特点。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其景物的状态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来写,可以表现出景物丰富多彩的特征。(3)时空结合顺序,即随时间的推移而转换观察点,由点的转变来改变行文模式。这种顺序,能扩大文章的容量,比单一的按照时间或空间顺序写作容纳更多的材料。
2.移步换景。即不固定立足点与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然后把看到的景物依次写下来。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写游记或者参观记之类的作文。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同学们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清楚;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
除以上几种顺序外,同学们还可以按照先主要后次要、先总写后分述等顺序展开描写。同样是《春》这篇文章,朱自清在描绘“春风图”时,换了另一种写作顺序——感官变化。先从触觉方面写春风的和煦,再从嗅觉方面写春风的芬芳,然后从视觉方面写于春风中看到的美景,最后从听觉方面写于春风里听到的悦耳的声音。作者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并按感官变化的不同,将难以捕捉的春风写得具体可感。
此外,还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1.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上,情应是第一位的。要学会根据情感抒发的需要去选景、写景,而不是根据写景的需要去抒情。
2.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应该像散落在草原上的野花一样,分布在文章各处,不宜出现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也不宜像“獨立成文”的景物描写写得那样细致。
【我写我秀】
家乡的风
向欣悦
很久没有回家乡了,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和父母迎着春风,踏上了回家的路。(开门见山,简洁明了。)
老家在利川,下火车,转汽车,一路风尘仆仆。可一回到家乡,就感觉神清气爽。(字里行间,满是小作者对家乡的爱恋,正因为如此,家乡的美好才会叫她难以忘怀)山野间,草绿了,桃花、杏花开了,风中各种花的香沁人心脾。鸟儿卖弄着歌喉,唱着婉转的歌。(简单的几笔勾勒,写尽了“春”的温暖)农民伯伯们在农田里忙碌着,他们大都上了年纪,但他们不怕辛劳,成天乐呵呵的,兴致来了,还吆喝上几句山歌,声音高亢,在山间回响。
家乡不只是春天美好,夏天也一样迷人。夏天的风爽朗怡人。抬头仰望,满眼绿水青山,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蝉是山林的歌星,一早一晚,响亮地唱着,好像在举行大型演唱比赛。(小作者笔锋一转,由春天温暖的风过渡到夏天怡人的风,引出下文关于“风”的回忆。)
儿时的我是个假小子,和男孩子一样穿着短衫、短裤,在田沟里摸鱼,丝毫不怕头顶热辣辣的阳光,只闻到风中有稻花的香味,有荷花的清香。(童年生活是最美好的)雨是最常见的,常常一阵大风吹过,瓢泼的大雨便紧随其后,让人来不及有半点喘息的机会。风裹着雨,迎面扑来,逆风是寸步难行的,顺风则几乎要把你带走。胆小的,会吓得哇哇大哭,抱着树不敢动弹。一阵肆虐过后,风嬉笑着跑得无影无踪,只留下几个调皮的孩子指天骂地,说风坏了他们玩的兴致。(夏天的风是热情的,顽皮的,可以跟孩子闹着玩,可见小作者的观察非常细致。)
秋天的风是我们最喜爱的,凉风习习,风里满是醉人的芳香。(秋天的风里满是丰收的滋味)山上柿子红了,橘子黄了,枣儿甜了,葡萄熟了……纯天然,吃都吃不完。山上没人管,随便摘。这些是城里孩子们想都想不到的。周末,时常可以看到有城里人开着车来这里采摘,顺便在农家买些鸡子鸡蛋鱼什么的土特产回去;也有城里人来买些稻谷,就地打成米拖回去。新鲜大米做的饭有一股香甜味儿,很好吃。
在冬天,家乡的风并不寒冷,而是温柔得像一位母亲。(把家乡的冬天的风比作母亲,可见冬风是多么柔软)家乡四面群山环抱,凛冽的北风是进不来的,因而很少下雪,即使下,也是轻飘飘的,在风中曼舞,生怕惊动了这里的一草一木。冬天,除了在高山顶上能看到积雪,山下是很少有积雪的。家乡就像一个宝宝躺在母亲的怀里,暖暖的。
家乡的风啊,就是这样的多情!
(湖北钟祥市洋梓镇初级中学)
总评
小作者以时间顺序行文,依次写出了家乡的风在四季的不同状态,同时运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将四季中极具代表性的景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让人身临其境。至此,春风的温暖、夏风的宜人、秋风的芬芳和冬风的温柔,便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让人回味良多。
【课后训练】
1.下面这些句子的顺序被打乱了,请你将它们重新进行排列。(填序号即可)
①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②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⑤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⑥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2.请以“还记得那抹___________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补充完整题目;(2)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点拨:动笔前,同学们首先应考虑如何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是“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是“难忘的风景”等等;然后选择自己或他人与这抹风景间的事例入文即可。但要注意的是,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务必注意对景物的描写顺序进行恰当的选择;确定好写作顺序后,再结合作文的中心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