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书房一直是读书人放牧思想的精神田园。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自己书房的命名,或以之言志,或以之自勉,或以之寄情,或以之明愿,词隽意蕴,情溢于墨,理见其辞,耐人寻味。这些饶有情趣的书房名称,相信也给你们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陋 室
唐代“诗豪”刘禹锡的书斋名。环境虽然朴實简陋,但他却在这里写出了千古绝唱《陋室铭》。他把自己的“陋室”与三国诸葛亮的“茅庐”、西汉扬雄的“子云亭”相提并论,表现出其高洁伟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老学庵
南宋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的书斋题名“老学庵”。他说:“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以此激励自己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
七录斋
明代著名学者张溥的书斋。他自幼好学,所读之书一定要亲手抄录,抄了再读,读了烧毁,接着再抄,反复七次,达到“胸有成竹”为止。
聊 斋
清人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把闲谈的故事加工整理成小说。所以,他称自己的书斋为“聊斋”。《聊斋志异》这本狐鬼小说,就是在“聊斋”里写成的。
饮冰室
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名叫“饮冰室”。“饮冰”一词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比喻自己内心的忧虑。当年,梁启超受光绪皇帝圣命,竭力变法维新,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梁启超内心的焦灼和困窘可想而知,如何解其“内热”?唯有“饮冰”方能解之。
何妨一下楼
闻一多先生曾多年埋头于古代文化典籍《楚辞》与《诗经》的研究,除了吃饭、上课外,难得下楼一次,轻易不出门。饭后大家都去散步,闻一多却不去,邻居劝他说何妨一下楼呢,大家都笑了起来,于是闻一多得了一个雅号“何妨一下楼主人”,他的书斋从此便成了“何妨一下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