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亭 张佃波 李姗姗
摘 要:随着互联网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以体育和文化为载体,借助媒体实现信息交流和文明传播的体育文化传播从“小新闻”,走向国际化“大传播”范式,进入“用户为主”和“内容为主”的时代,高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家认同、通专结合”人才,成为迫切需求。从体育文化传播人才需求和体育院校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现状出发,以媒体融合语境切入,将“国家认同、场域交叉、通专培养”结合,探索高等体育院校大体育文化传播应用型人才范式的转变以及创新培养途径,为以体育新闻学为代表的体育文化传播类专业和以新媒体技术为代表的体育传媒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媒体融合;国家认同;通专结合;体育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9)04-0106-05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Internet media integration, sports culture communication, which takes sports and culture as carriers and uses media to realize information exchange and civilization communication, has gone from "small news" to the international "big communication" paradigm and entered the "user-oriented" and "content-oriented" era. It has become an urgent need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talents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who have "national identity and combination of general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Starting from the needs of sport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alents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in P.E. and sports institute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ontext of media integration and "national identity, combin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specialized education" to explo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pplied talents paradigm of sport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higher P.E. and sports institutes and explore innovative training approaches.It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personnel training of sports culture communication majors represented by sports journalism and also sports media majors represented by new media technology.
Key words:media integration; national identity; combin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specialized education; sports culture communication
信息技術和互联网络不断发展,新媒体(手机、网络、直播)与传统媒体(报纸、广播、电视)交织在一起,融合化发展,使得文化传播的自由度和广泛度更加大众化。如何应对日新月异的国际化媒体传播,以体育为载体,将数字化、信息化、虚拟化等技术融入体育文化传播过程,打破体育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的单一专业限制,充分利用媒体融合育人手段,从学科交叉融合、理念创新引领方面培养“国家认同、通专结合”的大体育文化传播人才是对接我国大健康大体育发展,应对一带一路文化传播国际背景下体育新闻制造与传播的必由之路。
1 相关概念
1.1 体育文化传播
体育文化传播是指文化背景下,以体育为媒介,借助媒体来实现精神文化传播和信息交流的行为过程。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包括体育思维、知识、技能,也包括体育制度、经营、受众和体育精神意识,体育文化传播是文化体育场域效应的传播。
1.2 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是维系一个国家发展和独立的中枢纽带。随着全球语境下体育的开放和文化的共同沟通,以体育为媒介的文化传播也包含了国家精神和意志,体育文化传播首先要实现国家认同。国家认同是指国家成员间平等的认同国家文化,对自己国家或者他国的情感和文化传承公平看待和传播的政治意识保护与觉醒。媒体体育文化以特有的健康向上、不懈奋斗精神,容易建立和引发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在国家认同的重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3 通专结合
人才培养以人为本,专业专才要求精尖高,专业通才要求广博全,通专结合是人才培养和而不同的体现,一般要求一专多能或者多专多能。体育文化传播是体育文化和传播技艺的交叉结合,通专结合人才要求既能把握体育知识内涵,掌握体育精神,又要能够将体育文化凝练,常见模式包括三种:复合应用型、通才型和通专结合型。
1.4 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不仅指新旧媒体的融合,还包括传播、媒体手段的交叉,例如文化传播的新闻采编一次、多次、多元整合,中央厨房式管理,采编播导一体运营机制的实现,自媒体用户借助手机、网络、平台实时实地报道等手段,都是媒体融合的表现。将媒体融合与文化传播、媒体技术与文化交流、新闻制造与艺术加工、国家文化传播与个体媒体表达融合起来,是网络思维重构、传统与现代媒体融合促进文化传播的语境、范式和思维转变的重要方式。
2 体育文化传播人才社会需求及现状调查
2.1 社会需求
为适应从报纸、广播、电视、幻灯到网络新媒体、手机自媒体等社会产业、意识和形态的改变,体育文化传播的产业格局有新的需求,《中国体育传媒产业报告》指出,2012年后国际奥林匹克体育的全球影响和全民健身的文化诉求日新月异,体育文化传播人才需求迫切。
在国际上,欧美国家均重视体育文化和新闻传播,注重跨学科多元化、国际化人才培养占领,注重媒体融合灌输,注重体育新闻人才综合实践能力培养,进而把媒体带入体育课堂,把文化传播融入社会。在国内,融合媒体下体育文化传播人才需求更是巨大,网络体育新闻编辑、网络媒体设计、体育编导国际主播、自媒体体育新闻运营都要人才的注入。
2.2 体育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2.2.1 相关研究情况
体育文化传播人才培养以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新闻、广告学、传播学、播音主持与艺术、数字媒体、电视编导、信息技术、影视戏剧、体育英语等专业组成的人才培养为主,面向国内、国际视域,分为体育领域的新闻、传播和媒体三个方向。用“体育文化传播人才”“体育传媒人才”“体育新闻人才”等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文献总库,找到研究论述仅有157篇。
从国际上看,国外高等学校非常重视体育文化的传播领域占领,主要包括新闻教育、大众传播和体育传播教育。美国最早提出“媒介融合”理念,美国新闻协会提出体育媒介传播的战略构想,从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组织传播将体育形式媒体融合、新闻采编和体育文化传播表达进行研究。国内,2005年中国人大新闻学院蔡文首先将“融合媒介”引入,后来辐射体育文化领域。李良荣撰写的《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和科研的新取向》,为体育文化传播学科的范式转变和大体育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提出了引领见解。
2.2.2 体育院校开设专业情况
体育文化传播人才培养需要顶层设计,一般以高等体育院校新闻类学院、传播类学院和新媒体类学院服务体育文化传播为主。
从表3中可以看出,全国体育学院均设有体育文化传播领域中体育新闻专业,结合学校发展方向,设有体育英语、媒体技术、播音艺术等课程进行体育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在课程设置中,基本可以分为新闻传播类课程、体育通识类课程、体育英语类课程以及媒体技术类课程、实习实践类课程。
2.2.3 存在的问题
目前体育文化传播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新闻领域和综合性高校的体育文化方向,包括体育新闻制造、体育新闻传播、播音主持与艺术等方面,体育文化的传播需要具备三个要素:体育素养、传播知识、媒体技术,高校都在应对媒体融合下学生的培养上,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交叉性改革为主,母学科回归引领少;
2)环节性修补多,系统性整合优化较少;
3)学科内单一研究多,跨领域融合较少;
4)传统方法多,新媒体实践体育结合少;
5)设备更新速度慢,融媒体发声平台少。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信息和新闻产生的方式和经营策略和而不同,以单一专业的采、写、编、评的“小新闻”框架,已经不适用新媒体融合的发展诉求,App新闻资讯发布平台缺乏,体育英语水平不高,融媒体演播室不足,有些师资甚至不精通体育,无疑都会影响体育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如果不能从大体育文化传播的角度进行顶层设计,进行专业整合和国家认同意识培养,将很难适应并推动体育精神的大文化传播诉求。
3 体育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对策
3.1 培养范式转变
1)大体育文化传播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开放式体育文化传播、融合性媒体适应发展、实践性新闻素养培养”为理念,对接需求,协同创新,集聚特色,注重“国家认同、通专结合”,打通跨学科、地域的壁垒,以新媒体融合为载体,重视跨文化传播能力培养和全媒体应用能力培养,增加体育新闻制造和传播意识。体育文化传播人才涵盖体育素养、新闻传播和媒体技术三个方面,主要是依托整合现有的专业和资源优势,将小体育新闻人才培养格局,发展成有实力、综合性、交叉性的大体育文化传播,立足新闻传播学的内在规律,着眼于体育文化事业发展的国际视野,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国家认同、通才与专才结合人才培养上,发挥体育新闻文化的引领、传播和认同作用。
2)大眾传播是在一定的国家环境中进行,离不开传播群体、受众群体、传播对象。顶层设计要以大传播的取向布局,在学院系部设立,专业重组重建,打破专业界限,充分发挥媒体融合的资源优势,由人转向物的传播,以体育为沟通载体,以国际视野为导向,转变新闻国家认同范式,不局限于课程教法的简单修整,而是对于专业的整合重构,从小新闻转变到大传播,突破传统的采写编评的单一专业培养,在更广阔的文化传播视野中探索专业群的综合育人。
3.2 培养模式对策
对接健康中国、全民健身、一带一路的体育文化传播需求,结合体育文化传播的体育素养、传播技巧、媒体技艺三个方面要求,注重培养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在融合媒体、“体育+”等信息技术背景下,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体育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模式。
3.2.1 范式转换,融合式专业群建设,多元化与专业化并重,打造应用型文化传播专业人才
1)跨界融合,建立融合式体育文化传播专业群。体育文化传播专业群包括体育新闻、播音主持与艺术、数字媒体、信息技术、英语等核心专业,围绕大健康、一带一路时代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根据“体育事业发展、健身国家战略、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在已有体育文化传播学科基础上,继续挖掘和打造体育新闻的文化价值,形成符合国家认同的体育新闻制造,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优化和改革数字媒体、播音艺术、信息技术、网络新媒体专业结构和布局。
2)固本添色,突出“体育文化特色”,以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引领专业学科建设,形成体育认同。鼓励师生热爱体育项目、熟悉体育运动、精通体育文化,强化新闻学、信息技术、数字媒体专业学科基础,适应性地创建体育新闻舆情分析、体育大数据、体育网络新媒体传播等专业或方向,强化体育项目新闻制造、体育项目英语翻译,对接体育赛事服务,增加体育文化认同等,从而转换培养范式,利用体育环境、体育运动、全民健身引领国家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向。
3.2.2 媒体融合,融合式课程,技术媒体植入教学过程,协同育人,打通课程、专业方向模块设计,打造体育文化传播通才
以“开放式教学、主动型学习、适应性培养”的教学理念和“媒体融合、交叉多元”的培养为目标,全面改革体育新闻学、数字媒体艺术、播音主持艺术、网络新媒体等专业的课程体系,加强融合式课程建设,进行体育、文化和媒体的场域整合。
1)优化培养方案。深层次梳理体育新闻、数字媒体、信息技术、体育英语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间的衔接关系及交叉互补关系,以大体育文化传播为导向,优化现有学科专业课程布局,打通体育新闻学与国际体育英语文化传播之间运动项目翻译、国际文化交流的方向课程;打通体育新闻与信息技术、数字媒体、网络新媒体之间体育节目制作、体育文化宣传方面的专业方向课程;打通信息技术、数字媒体和体育英语之间国际广播电视传媒方面的专业方向课程,形成专业深度与学科口径兼顾、相辅相成的融合课程体系。
2)共享与开发体育文化传播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资源。改革与创新团队组织管理模式,由体育新闻、信息技术、数字媒体、体育英语牵头建立专业内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社会和学校间的资源服务共享,研究制订专业融合资源利用模式,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不同学科专业间资源的共建标准,围绕国际、国家对体育文化传播人才的社会需求,建立以学科融合研究为基础的体育文化资源库,建立资源库运行与管理体系。
3.2.3 融媒体“体育+平台”模式,优化考核毕业设计,搭建新闻传播实习基地,培养通专结合人才
不断优化融媒体实践育人平台,以互联网为载体,搭建体育融媒体、网络新媒体文化传播平台,沟通国内外、校内外文化需求,明确与完善融媒体体育文化传播人才的定位与服务模式,加强实习实训和毕业设计环节的融合,全方位实践育人。
1)探索构建体育文化传播融媒体实践育人平台。将新媒体融合到教学和各类体育+平台的建设中去,合理定位和设计体育文化传播实践育人体系,探索搭建并不断完善融媒体协同创新实践育人校企共用共享平台,将校内专业实训、新媒体应用发布、学生科技创新、专业实习和社会企业需求项目孵化纳入到平台服务范畴,形成对接需求、功能丰富、充满活力的融媒体平台运行模式,吸引更多有益专业实践的社会项目和企业进入平台,建立新闻、信息技术、数字媒体、英语与企业实体之间的合作。
2)加强毕业设计改革和体育项目过程考核。针对文化传播实践性极强的特点,需要对各种新媒体与融媒体、动手操作和实践训练进行无缝对接,不断实践。面对全球化的体育文化语境,要形成体育和媒体的场域合力,从体育新闻的制造、产生到体育文化的加工与传播,搭建学生体育知识获得意识场域、体育情感培养意识场域、体育文化道德场域,运用体育思维和规则,实现体育文化传播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
3.2.4 国际化融合发展,积极对接体育赛事,塑造和提升国家体育精神,形成体育文化传播圈子,培养适应国家认同的体育文化传播人才
将体育事业发展和文化传播结合,助推国家认同形象的塑造和构建。建构体育健身、休闲体育、体育旅游,树立体育品牌,将体育经济模式运用到体育文化的产生和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探索与优化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的合作办学模式,拓宽体育文化国际化传播视野,积极鼓励学生留学,3+1、2+2联合培养,提高体育国际文化交流能力,直接对接各种体育赛事的传播服务。特别是注重人才的新媒体技术掌握、网络传播技巧沟通,培养全媒体、自媒体意识,加强文化传播职业操守和底线,建构国家认同的精神形象和坚强意识。
4 总结
融媒体时代推动着体育文化的变革与发展,高等体育院校在培养体育文化传播人才方面,更需要解决专业设置与融合、师资建设与更新、媒体设计与实践等问题,扬长避短、科学整改,打破专业壁垒。体育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适应体育对于国际、国内的文化传播、意识交流和政治沟通的需求,而且是一项宏观顶层设计的实现,随着体育融媒体视野的开拓,网络互联网+体育传播形式已经融入了社会方方面面。不仅要重点打造体育新闻、播音主持、数字媒体和体育英语等专业,而且要建立学科专业群,课程交叉,媒体融合,积极制造体育新闻,掌握体育传播技巧,通过融合媒体中心打造专业融合与课程优化、教学媒体融入、资源库共享共建等,优化完善現有的体育文化传播体系,将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服务于体育文化传播事业,从而培养具有国家认同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天策.探索媒体融合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记者,2016(2):48-50.
[2]王大丽.美国新闻传播教育研究现状——基于《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者》论文的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3(2):165-175.
[3]孟建.媒介融合:粘聚并造就新型媒介化社会[J].国际新闻界,2006(7):24-27.
[4]李良荣,张华.从“小新闻”走向“大传播”——新闻传播学学科建设和科研的新取向[J].现代传播,2013(8):34-38.
[5]秦小平.论新的体育传播环境下中国体育与世界体育的融合[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