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乡村振兴政策实施中,农村缺乏人才问题是我们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在少数民族聚居地缺乏人才问题更为突出。少数民族聚居地發展滞后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其中最突出的制约因素是人才匮乏问题未得到重视,尤其对“本土”人才充分发挥“领跑者”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前瞻性的思考。经分析,农村人追求往城市发展,其实质上他们想要的是那份丰富的物质享受和现代的文化价值。这种物质享受被视作为高生活水平的标志。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只要具备良好的发展环境和现代文化价值,强化农村人才支撑、留住人才是可以实现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蒙古族聚居地 “本土”人才
基金项目:内蒙古民族大学2018年度研究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人才问题探析”(项目编号NMDSS1829)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巧巧,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
中图分类号:D6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9.313
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改革座谈会(2016年4月)上讲:“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形成一支高素质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应要解决好农村人才问题,要不断更好地探索聚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新时代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讲:“要推动乡村振兴,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的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在国家政府各项人才引进、培养政策的激励下,我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规模逐步壮大,但还仍未能全面解决农村人才支撑问题。其中,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等原因少数民族聚居地缺乏人才问题更为突出。而要加快少数民族的地区的发展就离不开少数民族人才作用,“本土”人才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为了人民的长远根本利益考虑的。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要减少对自然资本的依赖就要高度重视和大力促进人的发展,大量积累本民族的人力资本。要走人力资本密集化的发展道路,要依靠丰富的人力资本,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减物质化”,实现人力资本与自然资本相结合。
所谓人力资本与自然资本相结合,是指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们应当更多使用人力资本,而不是只用自然资本推动乡村发展。农村人追求往城市发展,他们想要的是那份丰富的物质享受和现代的文化价值。这种物质享受被视作为高生活水平的标志。但人们所谓的物质上的“享受”,享受消费的并非物质的本身,而是它的一定的效用;从自然界大量索取,又被大量废弃,回到自然界的物质材料不过是效用的在载体之一。从这个视角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并满足农村所需要的各种“效用”,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就必须更多依靠人类自身劳动、智慧和创造力的投入来生产各种效用,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扎实打好牢固基础。
(一)基本情况
科尔沁右翼中旗(简称科右中旗)位于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沙地北端,是兴安盟最南端的一个旗。全旗总土地面积15613平方公里,全旗辖12个苏木镇、173 个嘎查、464个艾里,总人口26万,其中,蒙古族人口占86%,是全区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聚居旗,也是自治区确定的革命老区旗县之一。而义和塔拉嘎查,位于科右中旗所在地巴彦呼舒镇正南9公里处,义和塔拉嘎查共317户,总人口1073人,总面积22481亩,其中耕地18000亩,草牧场1500亩,林地6000亩,辖有义和塔拉,套卜艾里2个自然屯。义和塔拉嘎查留在村里的人口现状可以分为四类:“走出去”的青年人才、长期在外地打工群体、体弱多病的老人、村里“闲散”的年轻人(较少)。农村长大的受到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要么通过求学考试“走出去”,不再回农村工作生活;要么为了留在城里远走他乡打工,要么在某个单位当合同工或闯荡市场。在农村安家的青年人为了维持家里生计支出选择常年出去打工增加收入。村里老人居多,因身体虚弱,不能出去务工,所以留在村里。“闲散”的年轻人在村里较少,这样的闲散人多数为文盲或学历低的年轻人,依靠政府政策的“拉动”。
(二)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科尔沁右翼前旗义和塔拉嘎查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但与其他地区相比仍存在着差距。蒙古族聚居地科尔沁右翼前旗义和塔拉嘎查发展滞后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其中最突出的制约因素是人才匮乏问题未得到重视。
1.“本土”村干部文化水平低。目前村干部队伍中有驻村第一书记、“本土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在精准扶贫战略中驻村第一书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往后鄉村的可持续发展中还是要依靠“本土”村干部的领导的。“本土”村干部的影响力并非来源于组织的任命,而更多的是通过个人人格和行为赢得了广大村民的信任,他们有着强大的号召力。但“本土”村干部由于文化水平低、能力有限还存在着诸多的缺点。如:由于村干部文化水平低对政府实施的最新政策了解不全面,不能把实施新政策的原因理由通俗的跟村民传达,导致村民的自主意识不强,对实施的政策不理解甚至有抵触心理。
2.忽视了“本土”实用人才。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使用上,目前蒙古族聚居地选聘大学生村官具体政策待遇逐渐好转,但还是不足以吸引高校毕业的优秀大学生投身于乡村建设。同时那些农村实用型人才上又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对充分发挥“领跑者”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前瞻性的思考。农村长大的受到高等学历的年轻人要么通过求学考试“走出去”,努力不再回农村工作生活;要么为了留在城里远走他乡打工,要么在某个单位当合同工或闯荡市场。经分析,一方面是因为蒙古族聚居地受区位条件,人文环境,基础设施等限制的因素,另一方面是由于收入水平、生活质量等因素影响了在外的学子毕业后回归家乡。
3.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缓慢。蒙古族聚居地农村目前常年居住的是体弱多病的老人、“闲散”的年轻人。由于少数民族语言障碍、学历偏低或文盲、对市场和现代信息化都不了解,对农作物、养殖产业一般都论经验谈,甚至形成了“外行领导内行”的传统人才观点。如:义和塔拉嘎查的贫困户主要以养殖业为主,大多数都是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以养牛,养猪,养鸡为主,但事实这些养殖业会因为市场的不稳定性而导致村民收入不稳定性偏高。在养殖产业时更对新型技术有着抵触心理。带动产业发展亟需有一些头脑灵活的经营者,能够快速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艰苦创业的青年人才带领。
(一)落实政策“引”进人才
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引”进人才,更要把握住农村流失的人才。统筹推进事业引人、环境引人、文化引人。(1)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素质的同时适当提高基层干部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更多的关心基层干部历练成长,形成一套有效地基层干部发展与晋升机制,给予他们到更大发展空间和更高发展平台的机会。(2)优化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环境。加大政府政策推动农村创业机遇,当地方政府对符合其产业发展布局的产业都有相应的支持会有更多的具备了创业条件的“本土”实用人才返乡创业,尽展其才推进乡村振兴。(3)大力培育蒙古族聚居地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留住农村人才,发展农业,振兴农村,关键要有好的产业。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财富。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走特色发展之路,推进农村体质机制创新。把留住人才与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合起来。吸引农村外出打工的人才回归,聚于家乡,建设美丽家园。
(二)加强“育”本土人才
“本土”实用人才最大优势在于他们有着比外地人更了解本土的实际情况和对家乡有着与生俱来的深厚情感,是真正扎根于民族地区且具备丰富实战经验的一批人。(1)培养一批“本土”干部队伍,大力加强理论学习,理论指导实践,思想武装力度,同时要重视业务培训,加强“本土”村干部队伍的文化技术知识培训。(2)让年轻人不只是“种地”干农活儿,种地的同时乡村要有新产业,三产融合乡村才能振兴。鼓励青年人才“走出去”深造重点培养高技术人才和现在经济管理专业化等。要走出去多学多看多问多研究,闭门造车不灵。(3)要重视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能人。产业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核心是农业生产技术。大胆选拔、使用农村实用人才让怀有技术本领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能人加入到乡村建设队伍中来,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工作的顺利展开。
(三)创造条件“留”人才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留住人才。(1)留人先留根,加强培养“本土”人才。当地要形成科学的人才观。要从蒙古族聚居地实际情况出发,将传统与现代对接,促进当地产业发展,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增加农村收入来源渠道,让农村的村民有盼头,让他们有实实在的获得感。(2)对于在农村工作的各类人才,要根据其取得的成绩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让他们在乡村振兴实施中成为乡村振兴的引领者、贡献者和参与者,这样不仅可以稳定农村人才队伍,又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服务农村,实现农村人才队伍的良性互动。(3)植入现代化就业形态。青年人是趋现代性群体,年轻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他们接受的思想教育都是现代化和城市化工作和生活的知识。因此,如果农村想要留住年轻人,就要在乡村振兴植入现代的就业形态,将城市中的现代技能和现代价值带回农村,农村留住年轻人就不再是空话。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远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我们就必须更多依靠人类自身劳动、智慧和创造力的投入来生产各种效用,提高乡村福利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扎实打好牢固基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希望更多的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一代能关注到这个问题、反思及解决这种现象,充分利用好党和国家的振兴政策,为自己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注释:
①习近平.在农村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4月)//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262页.
②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8年3月8日)[N].人民日报,2018年3月9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78.
[3]姜长云.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理论、政策和规划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