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秋杰,陈伟国,戴建忠,林蔚红,孙海燕,杨一平
(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 海宁 314400)
桑椹,又名桑果,味道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药食同源的保健类食品。桑椹中含有多种游离氨基酸、维生素C、硒、黄酮类物质等[1]。桑椹果皮中含有白藜芦醇,具有抑制癌细胞、降低血脂、防治心血管疾病等功能[2]。桑椹中花青素含量高,是被正式批准使用的一种天然色素,列入我国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3]。
果桑作为一种特色产业,是加快传统蚕桑产业转型、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4]。据测算,果桑的成本利润率比沙糖桔、沙田柚都要高[5],种植果桑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桑椹菌核病是果桑种植中遇到的重大风险之一,义乌市爆发的桑椹菌核病造成很多农户桑椹绝收,对当地果桑产业发展产生很大影响[6]。
桑椹菌核病,俗称白果病,可以分为: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和桑椹缩小性菌核病三种类型,该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三类,生产上以化学防治为主[7]。防治桑椹菌核病的常用农药主要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和腐霉利[7~11]。赵爱春等认为第一次用药应在初花期,使用70%甲基硫菌灵WP 1000倍液,第二次用药应在盛花期,使用50%腐霉利WP 800~1000倍液或使用10%苯醚甲环唑WG 1000~1500倍喷雾,发病严重的地区可在谢花期进行第三次喷药,使用70%甲基硫菌灵WP 1000倍液[8]。50%多菌灵WP 750倍液、70%甲基硫菌灵WP 1000倍液和50%腐霉利WP 1000倍液,初花期开始,间隔7 d分别三次喷药,50%多菌灵WP和70%甲基硫菌灵WP相对防效分别达到94.79%和96.23%,50%腐霉利WP相对防效达到82.77%,但是喷药40 d后,50%多菌灵WP和70%甲基硫菌灵WP农药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50%腐霉利WP农药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9]。大田条件下,桑椹内甲基硫菌灵、多菌灵、腐霉利的半衰期分别为3.194 d、9.120 d和12.603 d,桑椹盛食期(施药后30 d)农药残留量均符合食品安全标准(GB2763-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10]。因此,果桑农药防治需要同时兼顾农药防效和食品安全性两个方面。但实际生产中,农民为了降低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率,减少经济损失,往往提高农药浓度。2019年春季,我们试验了甲基硫菌灵不同浓度以及与腐霉利交替对桑椹菌核病的田间防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1 供试农药
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生产,农药登记证号:PD20080138);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日本住友化学株式会社生产,农药登记证号:PD74-88)。
1.1.2 供试桑园
海宁市斜桥镇斜西村果桑园,“粤椹大十”品种,5年生,中低杆养成,每667 m2桑园栽200株。
1.2.1 甲基硫菌灵不同浓度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
用70%甲基硫菌灵WP推荐浓度800倍稀释液[11]和加倍浓度400倍稀释液,在初花期喷药一次,喷清水为空白对照,共3个处理,每处理喷药15株桑树,重复3次,以桑叶、桑花喷湿为度。
1.2.2 甲基硫菌灵和腐霉利交替使用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
供试果桑园从初花期开始喷药,间隔5 d~6 d喷一次,共3次。A处理3次均为70%甲基硫菌灵WP 450倍稀释液;B处理第1次和第3次均为70%甲基硫菌灵WP 450倍稀释液,第2次为50%腐霉利WP 450倍稀释液。喷清水为空白对照,共3个处理,每处理喷药15株桑树,重复3次,以桑叶、桑花喷湿为度。喷药日期和农药处理见表1。
农药交替试验最后一次喷药后15 d开始调查桑椹发病率,农药浓度试验区同一日期调查,每间隔7 d左右调查1次,共调查5次。每个处理随机选取9株桑树,每株取1~2个枝条,统计每个枝条的桑椹总粒数和病果粒数,计算发病率:发病率=病果粒数/桑椹总粒数×100%。
表1 农药交替组合施药顺序及浓度Table 1 Sequence and Concentration of Pesticide Alternating Combination Application
表2 不同浓度甲基硫菌灵处理后桑椹发病率Table 2 Incident Rate of Mulberry Sclerotia Disease When Treated with Thiophanate Methyl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表3 不同农药交替使用的桑椹发病率Table 3 Incident Rate of Mulberries Sclerotia Disease by Alternately Using Different Pesticides
70%甲基硫菌灵WP 800倍浓度处理组和400倍浓度处理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桑椹菌核病发病率显著降低(p<0.05)。70%甲基硫菌灵WP 400倍浓度处理组发病率与800倍浓度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表2)。加倍浓度甲基硫菌灵与推荐浓度在防效上相差不大,但是存在农药残留的风险,生产上用于防治时一般不建议使用过高浓度甲基硫菌灵。
长期单独使用一种农药容易产生抗药性,因此需要不同农药之间交替使用[12]。处理A组和处理B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桑椹菌核病发病率显著降低(p<0.05),处理A组发病率与处理B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表 3)。说明在桑椹菌核病防治上,甲基硫菌灵和腐霉利交替使用的方式可以替代单一使用甲基硫菌灵的方式。
海宁市果桑种植面积6.67 hm2左右,种植时间较短,与金华等桑椹菌核病多发地区有所不同,历年来桑椹菌核病发病率相对较低。本试验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800倍和400倍稀释液对桑椹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较好,考虑到桑椹农药残留及食用安全性,建议在新栽果桑地区和常年桑椹菌核病发病较轻的地区,甲基硫菌灵使用浓度以800倍左右为宜。腐霉利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比甲基硫菌灵低[9],但是腐霉利和甲基硫菌灵交替使用的综合防效与单一使用甲基硫菌灵相差不大。腐霉利的农药残留较低,桑椹食用安全性高于甲基硫菌灵[9,13],不同农药交替使用对于防止病原菌耐药性产生有好处,因此甲基硫菌灵与腐霉利的交替使用在桑椹菌核病防治上有应用价值。
从试验调查数据看,农药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在第一次(4月17日)调查时桑椹发病率均为零,此时桑椹青果期,病症尚未表现;第二次(4月24日)调查时桑椹发病率达到高峰;第三次(4月30日)调查时,桑椹发病率开始下降,主要原因是部分病果开始落果,并且随着时间推移,落果增多,后期调查的桑椹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桑椹菌核病发病高峰期比较集中,这与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流行性有关。桑椹菌核病病原体的菌核需要在低温条件下休眠一段时间,等温度上升时解除休眠,进而萌发产生子囊盘,所以在桑树开花前,病原菌子囊盘就已经形成,遇到合适的外界条件时以孢子雾的形式释放,从而感染桑花[14]。针对病原菌菌核萌发的特点,适时用药,以取得最大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