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远程教育一体化教学合作模式与服务协同策略
——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2019-10-18 01:12张亚斌韩瑞婷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分集群京津冀

张亚斌,韩瑞婷

(1.北京开放大学 创意设计学院,北京 100081;2.北京开放大学 东城分校,北京 100010)

一、引言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现有的产业结构,包括农业——第一产业、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这三维产业结构。其中,第一产业是人类社会分离出农业,并进入农业文明社会阶段而形成的;第二阶段是人类社会产生工业,并进入工业文明社会阶段的必然产物;第三阶段是人类社会孕育出服务业,并进入服务文明社会而形成的,它意味着人类社会由食本主义、物本主义逐渐进入人本主义时代。惟因如此,按照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的观点,当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劳动力将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到更高层次的阶段时,劳动力就会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他在其代表作《政治算术》一书中指出:“工业比农业的收入多,服务于比工业的收入多。即工业比农业、服务业比工业的附加价值更高”[1]。当然,由于同样的原因,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olin Clark)在《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将社会经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农业为主的阶段,农业是人们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人均收入很低;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即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大力的阶段,这时,工业人均收入逐渐高于农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进入第三阶段,即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次产业发展阶段,这时人均收入远远大于农业和制造业。克拉克的经济发展阶段学说,揭示出了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因此,被人们称为配第-克拉克定律。我们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深入发展,当今社会,人类社会已进入第四阶段,亦即以智慧产业为特征的信息文明社会阶段,在这个社会发展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因为信息产业的崛起和突飞猛进,结果造成智慧农业、以智能制造为主的智慧工业和以智能物流和智能金融业为主的智慧服务业三业并存与共同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根据区域产业发展结构理论,当前,在京津冀地区,三种产业结构形态并存,但因为地域文化原因,三地处在不同的产业代差发展阶段,由是,其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由于北京是科技中心,因而以智慧农业为主的农业、以智能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和以智能金融和物流业为主的服务业发达,天津是商贸中心,因而以现代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达,而河北是疏解中心,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以多种服务业并存的第三产业发达。据此区域产业分工和布局,我们认为,在构建一体化的京津冀教学合作模式中,三地开放大学,当采取三种产业服务协同合作模式与支持服务策略。

二、区域一体化远程教育专业互补模式与专业互通策略

——以京津冀远程教育专业体系建设方案为例

按照美国学者麦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所创立的区域产业集群理论,追求产业空间集聚规模经济效应的区域产业结构,能将区域内那些在商品创新设计、生产制造、贸易流通上密切联系的所有机构、企业、公司整合在一起,这些上下游产业链由于在产业布局上有着相互依存的发展关系,因而很容易统一布局和密集分布在某一特定区域,从而形成区域产业的聚集优势。一般而言,在此产业集群中,通常有一个主导产业链,其它产业都是围绕这个产业而配套的产业链集群,这些产业链集群由于能够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因而能够在空间布局上集聚并形成强劲的、持续的竞争优势。具体讲,这个产业链集群具有产业结构上的专业化发展特征,它包括上游的产品研发、设计、生产主导产业链,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投入的供应产业链;下游的产品宣传、推介、体验、销售、物流的营销产业链,由此而衍生的产品理念艺术呈现、外观设计、包装设计、运行演示、虚拟仿真、动画动漫、可视穿戴体验等的文化产业链;以及延伸到侧面的互补产品制造、技能技术培训、行业中介单位,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的服务产业链,支撑产业发展的相应社会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工商税务等的管理产业链,提供信息咨询、科研院所、技术标准、教育培训等支持的智库产业链等等。这些具有刚性和柔性的产业链集群,构成了一个生产机构综合体,构建出一个区域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富集,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降低的产业经济发展态势,形成了一个区域资源集聚效应、生产规模效应、市场影响效应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从而对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刻的现实影响。而这些,都对于区域远程教育的一体化教学合作办学模式与服务协同发展策略的建构产生了影响,导致区域一体化远程教育专业互补模式与专业互通策略的出现,并为京津冀远程教育专业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行动方案。

(一)区域远程教育专业体系的建构

在区域远程教育专业体系的建构中,其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密切相关,而且呈现正相关关系。美国学者麦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认为,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形成过程中,其结构一般呈现“钻石”要素模型。按照他的观点,我们可以建构出一个区域远程教育专业体系建构模型,或者称之为区域远程教育专业集群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钻石”模型(详见图1)。这个模型告诉我们,一个地区远程教育专业集群的竞争力,和区域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一样,与区域经济要素条件、市场需求条件、相关产业支持条件、企业发展战略条件、产业结构竞争态势、各级政府支持力度等机遇条件等六个相互关联的因素高度相关。他认为,正是这六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区域产业集群和区域远程教育专业无可匹敌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竞争力,其结果,不仅大大提高了区域产业集群和区域远程教育专业集群的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而且还指明了区域产业和区域远程教育专业创新发展的未来方向,提高了区域产业和区域远程教育专业发展的创新速率和社会美誉度,并促进和孵化了新的区域产业集群和区域远程教育专业集群的形成,从而扩大和增强了集群的发展功能。按照这样一种理论,一个自组织发展功能格外强大的区域产业集群基地,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区域远程教育专业集群孵化基地一旦形成,当与之相关的各种企业数目及其与之配套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中心达到最初的关键多数时,就会自动触发产业集群和远程教育专业集群的自我强化功能,并启动与之关系密切的产业集群工程和远程教育专业集群建设工程。由是,区域产业集群和区域远程教育发展,就自动进入良性发展、创新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态势[2]。

(二)京津冀远程教育专业体系的建构

根据图1可知,作为与区域产业集群相配套的区域远程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京津冀开放大学应当结合各自区位发展优势,围绕区域经济要素条件、市场需求条件、相关产业支持条件、企业发展战略条件、产业结构竞争态势、各级政府支持力度等机遇条件,进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并整合和优化相关学科专业的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出具有各自独特品牌学科专业集群,形成具有抵御社会经济文化特色的京津冀远程教育专业体系。具体讲,就是北京开放大学当围绕北京是区域科技中心和文化中心做文章,充分利用本市高精尖产业集中、智能制造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区位优势条件,建设具有首都特色的远程教育创新学科专业集群,诸如智能制造专业与文化创意产专业集群;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应充分利用该市是区域商贸中心和枢纽中心的区位优势,针对市场需要的短平快产业,以及长期需要的海洋贸易业和现代服务业,建设具有天津特色的远程教育学科专业集群,诸如现代商贸专业与现代物流专业集群;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可以充分利用河北是区域产业疏解承接中心和绿色生态中心的区位优势,以及正在治理散乱污产业,进行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服务业与农业的产业政策支持,建设具有本省特色的远程教育学科专业的集群,诸如现代制造专业、现代农业专业集群(详见图2)。

图1 区域远程教育专业体系建构模型

这样一个结构错层、优势互补、特色发展的区域远程教育学科专业体系的建成,必然有助于京津冀开放大学根据各自的地缘产业布局“按照核心产业——相关产业——附加产业的‘产业链’的思路,形成主干专业和相关专业互为联系的专业群”[3],建设出与区域产业结构相契合的远程教育学科专业集群,打造出一个颇具区域文化特色的专业互补与专业互通的一体化区域远程教育专业体系,从而推动三地开放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实现远程教育学科建设的专业互补,教学水平的专业互认,学习课程的专业互选,从而使得三地开放大学及其学习者都充分享受到一体化协同办学、专业教学和选课学习的互补便利优势,以进一步助推三地开放大学真正实现一体化专业建设,教育平台建设,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水平建设,学习能力建设,以真正实现区域远程教育专业教学、自主学习及其支持服务的互动协同发展,互补协同发展,错位协同发展,均衡协同发展,共享协同发展,可持续协同发展。如是,则必然有利于京津冀开放大学的新型大学建设,形成“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办学体系),三个方面(三个省市办学主体)、六个向度(六个开大办学专业)”的互补、互通、互动办学格局,在区域开放大学的一体化远程教育专业体系建设网格局中,实现京津冀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专业互补、教学互通和学习互动文化功能,以进一步满足区域远程教育发展中的学习发展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学科发展需求、学校发展需求和教学服务需求,从而使其在智能制造专业集群、文化创意专业集群、现代商贸专业集群、现代物流专业集群、现代制造专业集群、现代农业专业集群等六个专业方面,实现专业建设共享、人才培养共荣、社会服务互动,真正发挥出京津冀一体化远程教育模式——专业体系灵活、办学机制协同、事业发展高效的整体办学优势。就如王立平所指出的那样,京津冀开放大学作为一所新型大学,在改造传统专业、完善固有专业、申报创新专业的过程中,可以坚持各自的特色办学理念,通过整合本地的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引导各个学校创办各自的优势专业;制定特色培养目标,优化应用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其专业建设和管理应用水平,从而建成一批具有较高办学水平、较强竞争力、较好社会声誉的区域远程教育品牌专业,从而为其他区域开放大学的一体化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学习服务能力建设,提供实践示范、经验推广和导向作用[4]。

三、区域一体化远程教育课程互选模式与学习互动策略

图2 京津冀远程教育专业体系建构模型

——以京津冀远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为例

按照区域经济——教育不平衡发展规律:在同一个区域中,经济发达的地方,教育必然发达;经济发展滞后的地方,其教育发展必然滞后。在一个地方中,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往往成正比,这就导致区域内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各种人才需求旺盛,教育经费投入渠道和数额越来越多,教育越发达;经济越落后的地方,经济越落后,人才需求疲软,教育投入少,教育愈发落后,从而形成区域内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差距扩大,区域内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愈发失衡,各个省市的人才培养规模、教学供给和质量结构,愈发不能适应各个省市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及学习者的个性学习及其发展需求的现状,因而,这也就严重影响了各个省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加剧了各个省市人才布局结构及其人才知识结构的不合理状况,使得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失衡的状况愈演愈烈。然而,随着以智慧互联网技术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解决区域内各个省市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瓶颈问题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通过建构区域开放大学共享的一体化远程教育课程教学及学习平台,以及与之配套的远程教育学习支持公共服务体系,创设一个适合区域内所有学习者远距离跨校选课学习和学分认定的开放式学习环境,已成为区域内开放大学不得不研究解决的一个共同课题。特别是如何建构一个能够满足远程学习者跨省市、跨学校灵活学习的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建构一个能够远程互选课程、互认学分的区域网络远程教育教学及其质量认证机制,制定出一整套区域内各个开放大学共同认可的一体化网络远程教育教学制度规范、技术规范和学习支持服务规范,这已经成为区域内开放大学需要联合攻关、尽快解决的当务之急,因为这是影响其一体化办学合作,推动区域远程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问题。

(一)区域远程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当前,由于远程教育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各种教育资源库的建设,使得区域开放大学通过网络,跨越时间隔离、空间距离的教育限制,形成一个超时空的一体化远程教育资源库成为可能,这样,就必然使得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成为一种超越校园教育空间、课堂教学时间,向更广泛地区和时间段,进行辐射和扩展的开放式教育。为此,按照徐江红、赵婉芳和赵静雅的观点,各个开放大学应当充分发挥本校的远程教育学科优势和区域教育资源优势,把最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网络传播到四面八方,以满足区域内任何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的任何课程内容学习,从而使得学习者进入远程化、网络化、交互化、无纸化的自主学习,从而实现网上选课、注册、缴费、登录、学习、评分等一体化远程教育专业课程学习。当然,就选课系统来讲,目前,许多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远程选课平台,这些平台都可以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支持一校多址甚至跨校选课的选课机制,方便多维度查询选课统计数据,支持师生互评,为学习者的选课带来了便利和快捷。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这个学习系统中,建有根据学习者用户个人学习兴趣特点和需求的课程推荐系统,它能够通过研究学习者用户的学习兴趣倾向和偏好,进行个性化的云计算,由系统发现学习者用户的学习兴趣点,从而引导学习者用户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信息,然后,根据学习者用户感兴趣的课程信息,将那些能够满足学习者用户需求的课程推荐给学习者,以便其个性化学习、定制化学习,实践证明,这种选课推荐系统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仅能为学习者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还能和学习者用户之间建立密切关系,让用户对推荐产生依赖[5]。

根据区域远程教育课程互选与学习互动的流程,我们可知,区域远程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模型构建,主要由学习云平台、技术云平台和课程云平台三方面构成(详见图3)。

图3 区域远程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模型

图3表明,在区域远程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互选与学习互动流程中,学习云平台是远程学习需求侧,其由分布在区域内的所有远程学习者个体共同集合组成,他们从各自的远程学习端口,进入区域开放大学的云教学课程资源库和教学体系,然后,跨省市、跨学校地搜索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具体课程;很快,远程学习者的课程需求指令被区域远程教育体系的技术云平台所捕捉,技术云平台通过云计算方式,在各开放大学的云课程教学资源库中,去选择与学习者学习需求相匹配的课程,然后,得到拥有相应课程资源的开放大学的课程云平台的技术响应;接着,接受学习请求的开放大学课程云平台,在经过一定的学习资格和程序认证后,为学习者发布接受通知,并为学习者提供远距离的课程学习支持服务。一般而言,区域远程教育课程体系的课程云平台代表着课程教学的供给侧,它由区域内各开放大学的课程教学端构成,可为学习者提供其拥有的特色品牌课程,供学习者远程自主学习,其提供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还包括远程学习辅导、作业评阅、在线测评、形成考核、成绩生成等,直到最终通过确认学习者学习成绩合格后,承认其修满课程学分,然后为学习者所在地方的开放大学提供成绩单和学分互认函,在经过双方共同确认后,从而最终实现异地两校学分互认。

(二)京津冀远程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

京津冀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当以建立非常完备的远距离课程互选和课程互认机制为己任。据此,北京开放大学当围绕微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动画动漫、电影电视等文化创意产业,建设优质资源课程库。天津广播电视大学当围绕生物技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环保设备等先进制造产业,以及现代物流、商贸、金融、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产业,建设优势课程库。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当围绕京津高新产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建构以现代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和旅游度假业为主的绿色生态产业课程体系,以及以原材料加工、产品生产、在线检测、营销服务的先进制造产业课程体系,然后,将这些资源放入远程教育云平台,供区域学习者进行课程互选和学习互动。其课程互选模式,即是让生活在京津冀地区任何一位学习者,都可以跨省市、跨学校选择每个地方开放大学以外的优势课程、特色课程和品牌课程,并按照三家开放大学的相关制度规范约定,通过校际间的课程互选和互认机制,选修课程,享受课程提供方的远程课程学习支持服务,在经过所有教学考核环节后,选修获得相应的学分,其成绩计入三家共同认可的学习成绩单,这就极大地方便了远程学习者在区域内的移动和灵活学习(详见图4)。

图4 京津冀远程教育课程体系建构模型

我们认为,以京津冀为代表的区域开放大学的一体化课程互选与学习互动的远程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学习者,满足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需求,而且也极大地推动了区域内开放大学的课程教学互补和差异化课程体系建设,避免了重复建设课程及其资源,节约了区域远程教育成本,形成集约发展效应,完全契合国家的远程教育发展政策和长远发展战略,有利于学习者选择区域优质课程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正如2005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所指出的那样,一切高校的学习者“可以申请跨校辅修专业或者修读课程,参加学校认可的开放式网络课程学习”,学生可以根据校际协议跨校修读课程,在他校修读的课程成绩(学分)由本校审核后予以承认,“学生修读的课程成绩(学分),学校审核同意后,予以承认”[6]。无疑,这一政策文本,也为京津冀开放大学校际之间的差异化课程体系建设,以及学习者的远距离课程互选,三校之间的远距离学分互认,亦即区域一体化区远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合法性的教育基础,也为三地城消除区域间的远程教育行政障碍,创造了条件。更何况这也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所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亦即,各地要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这十分有利于三地开放大学,创新一体化的区域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开展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建立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统筹开发区域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区域社区教育;建立区域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区域学分银行”制度等,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区域远程教育人才培养体制[7]。显然,这些规定,都为京津冀开放大学建立课程互选与学习互动的区域远程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可能、政策依据和理论支撑,这也对三地开放大学落实现代大学制度改革,深化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建立各类教育相互融合贯通的终身教育“立交桥”,奠定了坚实的社会教育文化基础。

四、区域一体化远程教育学分互换模式与学历互认策略

——以京津冀远程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方案为例

在区域一体化的远程教育协同发展中,区域学分银行建设最重要的文化功能,就是学习者在任何一家开放大学所取得的学分,都可以存储进其中,并且在经过认证后,实现异地积累和转换,并得到区域内开放大学的共同认可。在这个学分银行中,每个学习者都可通过开放大学的学分银行平台,注册和申请并获得一个终生的唯一的一个个人学习账户,并将自己在每一个开放大学选修课程的全部学分信息,包括选课信息、所取得的学分,以及有关学分认证记录,存储进其中。它的最大意义,就是突破了过去各个开放大学独立累积学生学习课程学分的方法限制,将区域内各个开放大学的课程选修学分积累制度整合起来,从而共建出一个共同认可的学分积累档案库和数据库,形成一系列共同认可的学分积累、存储、转换和认证制度,把学习者由单独一学校的课程选修学习,转化为区域远程教育共同体的跨校际课程选修学习,并将学习者由一个学校完成学业的固定学习制,改变为在区域内各个开放大学共同完成课程选修学习的弹性学习制。由是,学习者无论在哪家开放大学选择哪一门课程,都可根据区域学分银行的课程选修制度,获得区域内各开放大学共同认可的相应的课程学分,这样,当其选修完某一专业的所有课程并获得所有学分之后,就可被授予区域开放大学共同互认的毕业证,或者自己所想需要的那所开放大学的毕业证。

(一)区域远程教育学分银行体系的建构

参照黄霖、江颖的有关观点,我们认为,建立区域远程教育学分银行体系的关键因素有八:一是建立区域学分银行的数字化远程选修课程资源平台体系,创建区域开放大学的课程选修资源超市,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个课程资源平台体系,选择自己喜欢的开放大学课程,并按其规定的选课制度、流程规则,经过注册、认证和登录,从而选修其标准化的课程资源,走完规定的学习、实践和考试等流程,并在学完课程内容之后,获得其学分。二是建立区域学分银行的跨地方远程课程选修认证标准体系,这个标准体系包括由课程群组成的专业标准,诸如专业的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方案;由内容单元群构成的课程标准,包括课程体系标准和各门课程的教学标准;课程的内容单元标准,包括本课程单元的知识、技能、实践等维度单元内容标准构成,形成一个可以供人们进行课程学习成果认证的依据和标准——课程体系标准,包括课程结构,内含课程名称,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时数,课程教学过程及其活动的顺序安排,课程的主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施方案、考核要求等,亦即学分分配,获得学分的条件、程序、规定等。三是建立区域学分银行的互通式远程课程学分认证制度体系,这种认证制度体系,包括对课程内容体系和标准体系的认证,以及课程学习考核及其成绩的认证,其中前者又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正规课程学习的强制性内容规范标准,由于其课程体系内容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所以,共同进行课程标准认证,不存在什么问题;一种是学历教育课程学习与非学历教育课程学习的学科性课程内容问题,这里边有一个主体性课程内容标准认证问题,须由开放大学的内部认证机构来完成认证;另一种是非正规学习的非标准性课程内容标准,这类课程的学分认证,必须由区域开放大学专家组成的课程学分认证委员会的内容鉴定来决定,当其课程内容与正规课程的内容的重合度超过60%或70%以上时,才可获得课程内容的标准认证,从而为课程学习考核和成绩认证打好基础,如果在此基础上,学习者的课程学习获得及格成绩,那么,则承认其获得相应课程学分。四是建立区域学分银行的渐进式远程课程学分积累制度体系,学分银行面向区域内的所有学习者,对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学分进行登记和存储,从而创建出一个学习者的个人课程学习档案库,学分积累制度是学习者个人的学习信息存储、学分认证、学分转换和学分兑换的基础,有了学分的录入,才能开展其他的活动。五是建立区域开放大学的随机式远程课程学分存储制度体系,学分存储制度包含学分录入后的保存制度,主要包括学习者个人的课程学习帐户、课程学习卡、课程学习档案等,应能灵活记录和反映其课程学习成长的真实过程和结果。六是建立审核式远程课程学分转换制度体系,学分转换制度是指对学习者在不同区域开放大学中所获得的学分转入转出并进行等值换算的过程,其核心是课程学习内容的等值换算及其学分替代,这时,课程认证委员会可以对标区域学分银行提供的课程学分标准,并以此参照系为基准,确定其每个开放大学学习者课程学分转换比率与匹配系数,然后,由学分银行前台工作人员按照《区域开放大学大学课程学分互换标准对照表》,实施课程学分转换的流水作业。七是建立替代式远程课程学分存取兑换制度,当学习者修得开放大学规定的那些课程学分,这样就可像银行存款零存整取一样,将多年积累的课程学分,折算成某个专业的完全的或全部的课程学分,并由修满课程学分达到或超过60%的那个开放大学,授予其相应的毕业证和学位证。八是建立许可式远程课程学分证书查询制度,学分证书查询是学分银行的社会服务功能之一,它既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学分证书查询服务,也可以为政府、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和部门提供证明服务,由于学分证书查询,涉及到学习者作为公民的个人隐私及信息安全,因此,区域开放大学应当制定相应的保密制度和查询许可制度,建立学分查询的具体实施办法,从而使得学分查询在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和安全化的轨道运行[8]。(详见图5)

(二)京津冀学分银行体系的建构

区域远程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是区域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然选择。京津冀远程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应该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在国务院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下,由京津冀三地学习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和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指导,由三地省市教委、教育厅局牵头、统筹和协调,成立由三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民政厅局、财政厅局等相关部门参与,由三地开放大学共同建设、主办和管理。其内部机构设置,包括由三地政府投资设立京津冀远程教育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项目基金会、专家委员会、标准委员会、认证委员会等,以及三地学分银行支行共同组成的区域学分银行体系。其中,学分银行管理委员会是学分银行的政策制定、高层管理和运行决策组织与实施机构,负责对学分银行的建设和运行进行宏观管理、中观指导与微观决策;项目基金会是学分银行的区域远程教育项目开发、设计、募资、投资、效益评估的操作机构,负责整个学分银行的项目运行;专家委员会是区域学分银行的现状调研、专业研究、业务咨询、项目论证和效益评估等的智囊机构,负责对区域学分银行的建设、发展与改革,提供创新性、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标准委员会是区域学分银行标准的实际开发、实验修订、实践推广的专业机构,它主要负责对课程学分的存储、积累、转换、通兑、认证等流程的工艺标准,是一个专门进行存储标准设计、制定、验证、推广和修订的专业委员会;认证委员会是按照学分互换和互认标准,对学习者的课程学分进行存储、积累、转换、通兑和具体认证的业务机构,它主要负责区域学习者个人课程学习帐户、课程学习卡、课程学习档案的管理等;三地学分银行支行可设置管理中心、项目基金中心、专家中心、标准中心、认证中心等机构,并与区域学分银行总行各委员会进行业务对接,作为学分银行的地方派出管理与执行机构,它可挂靠在北京开放大学以及天津和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其具体负责学分银行的建设、管理与运行(详见图6)。 由是,京津冀学分银行将会为构建京津冀远程教育体系、全面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区域学习型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图5 区域远程教育学分银行体系建构模型

以京津冀远程教育学分银行为代表的区域学分银行建设,是一种有利于区域远程学习者时时、处处、人人进行远程选修课程学习的方便平台和模式,它面向区域全体社会成员,服务于区域公民的终身学习,旨在促进区域内各级各类远程高等教育形态之间,形成沟通和衔接,以实现课程学习的资历、成果和学分的认证、积累和转换,进一步拓宽以远程教育为主体、以开放学习为形式的全民终身学习大通道,搭建出一个方便区域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正由于此,我们认为,区域学分银行的建设,是一种超越现实时空的,跨越行政区体制壁垒的,通过灵活学习,以促进区域内学习者人生成长、职业发展和社会价值实现的学习成果认定机构,它能够对学习者的成人学习行为,产生一种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的文化实践影响,使其获得有意义、有价值的知识迁移建构,它是能够让每一个学习者积极主动,灵活作为,全面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社会公民的教育认证机构,它会使每一位远程学习者过一种有尊严、有品质的人生学习生活,从而实现其作为一个人的全部社会文化价值。

图6 京津冀学分银行体系建构模型

五、结语

区域远程教育一体化远程教育合作与协同发展,是一种根据区域既定地理空间环境、自然资源分布、政治制度安排、人口群落聚集、交通发展布局、科学技术水平、产业经济结构、社会消费水平、教育资源分布等状况,有系统、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为其配套培养需要的专业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一种教育体制架构,它对于促进区域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活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国家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在建构一体化远程教育合作与协同发展体制和机制的运行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国家的宏观布局和统筹规划,整合三地开放大学及其远程教育资源,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合作创新,立足“社会就业是民生之本,公共服务是学习之本,人才培养是教育资本”的本体主义精神,按照“生态环境保护是基础,绿色发展理念是方向,化解过剩产能是动力,优化产业布局是要求,调整经济结构是手段,公共服务对接是职责,一体协同发展是目标,共享发展成果是标杆,人才合作培养是使命,促进社会转型是动力”的方针,深化对建构一体化远程教育合作体制与协同发展模式的认识。然后,由相关政府部门协调行政隶属关系完全不同的各个区域远程教育办学和发展主体,亦即三地开放大学,通过相互配合,精诚协作,根据区域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突破三地行政区划体制壁垒,逐步实现远程教育体系与之对接,形成兼容、同一、共享的远程教育平台、标准、资源和服务,建构高效的一体化的远程教育合作办学模式。当然,这个合作办学模式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一是按照体制创新的原则和区域远程教育一体化系统合作办学模式与体制协同发展策略,直接建构一体化的远程教育办学合作与体系协同发展体制;二是按照科技创新原则和区域远程教育一体化技术合作办学模式与支持协同发展策略,建构一体化的远程教育技术合作办学模式与支持协同发展运行机制;三是按照育人创新原则和区域远程教育的一体化教学合作模式与服务协同发展策略,建构一体化的远程教育教学合作办学模式与服务协同发展形制,以最大限度提升区域远程教育及其教学、学习公共支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形成能够覆盖三地任何角落的远程教育公共支持服务体系,培养区域各个行业急需的、大量的知识型、行业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应用型人才,而且是具有劳模精神和大国工匠意识的应用型人才,能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应用型人才,以提高区域社会劳动力就业率,为三地进行远程教育体制改革,做出历史性的突破和超越。在这三个层次中,无疑,第三个层次,是最重要的,因为毕竟只有它,关乎区域开放大学的远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架构、形成、发展和繁荣,是区域开放大学实现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制度保证。

猜你喜欢
学分集群京津冀
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学分
京津冀协同发展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