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兴海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以“弹性离校”为突破口,致力于解决社会关心、群众烦心的“放学后三点半难题”。通过4年试点探索、两年全面推行,全市小学开展“弹性离校”实现全覆盖、常态化,服务规模、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和管理方式不断优化,群众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得到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的点赞,为推进新时代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积累了有益经验。
为有效解决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小学生课后托管问题,早在2012年秋季学期,南京市教育局就下发通知,鼓励全市小学每周三下午放学后开展“快乐周三”活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参加实践活动。
2013年,南京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试行小学“弹性离校”办法的通知》,在全市30多所小学开展“弹性离校”试点,从每周一至周五,由学校为下午放学后家长按时来接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免费延时托管服务。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放学后三点半难题”是普遍现象,相对于社区“小饭桌”、市场托管机构等,家长更期待学校能为孩子提供规范统一的课后托管服务;如果全面推行“弹性离校”,需要在政府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保障。
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17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将小学“弹I生离校”列为重点民生实事,每年从开学第二周起在全市小学普遍开展。同时,市政府办公厅转发教育、财政、人社三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小学“弹性离校”工作的指导意见》,针对实际需要,强化政策保障。一是明确政府主责,市政府将“弹性离校”纳入全市民生幸福建设满意度评价体系,按年度对各区进行考核;二是强化经费保障,按每生每年不低于500元标准纳入财政预算;三是注重有效激励,对参与服务管理人员(包括在职教师)适当发放工作补贴;四是鼓励多措并举,明确可采取学校自办、学校与第三方合办、全权委托第三方举办等多种模式。2017年2月,全市387所小学全面开展“弹性离校”工作,90%以上学校采取自办形式,首年参与学生总数为5.99万,社会和家长给予普遍好评。
针对试点期间存在的社会各方认识不统一、教师参与态度有差异等实际问题,南京市积极做好舆论引导、宣传发动等工作,推动形成各方积极支持、教师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
—方面,着力打好舆论引导“主动仗”。市教育局直面政府、社会、家庭、学校以及专家学者对于这项工作的认知差异,通过召开系列座谈会面对面交流,围绕“弹性离校”公共服务属性、学校责任边界、保障在职教师权益、学生安全责任管理、合理确定服务时间、有效引导第三方参与以及家长协同参与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达成基本共识,并制作《小学“弹性离校”工作25问》,及时开展政策解读、回应舆论热点,确保政策宣传不滞后、不走样、零死角。同时,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門在开学前召开会议进行政策解读和动员部署,并分级建立工作微信群,强化过程性信息沟通,确保全系统认识态度统一、政策口径一致。
另一方面,着力激发教师队伍“主动性”。市教育局坚持典型引领与底线规范相结合、倡导奉献精神与保护合法权益相结合,最大限度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通过宣传全国教师志愿服务先进单位、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等先进事迹,坚持树立广大教师支持家长、关爱学生、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引导社会和家长信任、理解、支持教师。同时,明确要求把违反“七个严禁”规定并造成不良影响的教师记入师德档案,并取消其3年内评优评先资格。此外,切实尊重和保护教师劳动权益,明确要求各区要把教师和其他服务管理人员工作补贴按时按标准发放到位。
南京市不断完善机制措施,强化制度弹性和精细管理,提高课后服务品质。
优化“四服务”,体现在服务对象上,不局限于整个学期天天有需求的学生,也允许家长根据实际需要临时请假;在服务时间上,把家长接孩子的时间从原定的下午5点半统一延长至6点,家长可以随到随接,对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接走的学生仍提供延时看护;在服务内容上,除组织集中写作业、看课外书等活动外,鼓励栖霞区所属小学和其他区一些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开展科技、体育、艺术等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并逐步在全市拓展推广;在服务手段上,建立“弹性离校”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在部分区和学校先行试用,让家长通过移动端为孩子进行申请报名、即时获悉接送信息、了解孩子在校表现等,让学校通过平台进行学生报名登记、汇总分班、安排教师值班、报名点名、评价学生等。
奏好“四部曲”,主要是开学前抓宣传保申请,确保每个学生家庭对政策应知尽知,确保每所学校对确有需求的学生全接纳、零拒绝;开学时抓视导保启动,市教育局各位局领导分别带队赴各区随机视导,确保各校“弹性离校”按时平稳实施;学期中抓资金保运转,依据《“弹性离校”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强化督促协调,确保市区专项资金按规定时间和标准拨付到校;年底前抓考核保成效,相关部门邀请媒体记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风监督员组成考核评估组,根据《“弹性离校”工作考核指标与办法》,通过听汇报、查台账、看现场和满意度调查等形式,对各区年度工作进行考核评估,结果作为市政府民生幸福建设满意度评价和市级专项奖励依据。
从推广情况看,全市小学“弹性离校”工作普遍开展,实现城乡、学校、年级全覆盖,服务规模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接受服务学生从2017年春季近6万人增加到2018年秋季9.6万人,净增3.6万学生,增幅超过60%。
从管理效能看,市、区两级财政两年共安排专项资金约7000万元,按当地一般社会托管成本每月600元计算,两年内为群众节省家庭支出超过9亿元,不仅实实在在体现了政府惠民,也对提升教育形象、促进家校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群众感受看,市教育局对10万家长进行短信调查的结果显示,2017年、2018年秋季家长总体满意率为93.6%和95.7%,全市12个区中区域满意率达90%以上的分别为10个和12个。2018年2月,南京市社建工委和市统计局委托第三方对1万个家庭样本进行调查统计,全市小学“弹性离校”工作考核得分率达98.8%。
从社会影响看,“弹性离校”作为一项制度,被写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文件中。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劲华多次对有关部门强调,“要坚持把弹性离校这项工作办好、办实、办长久”。国务院政策研究中心专家认为,南京市率先开展小学“弹性离校”工作,是一次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和现代学校治理能力建设的有益探索。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 任国平